中文师范拔尖人才培养现状及推进路径研究
作者: 娄欣星 戚丽迪 徐昊睿摘 要:汉语言文学(师范)三台班是台州学院三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班之一,旨在培养一批思想敏锐、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本科生。近年来,汉语言文学(师范)三台班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逐渐凸显出培养特色不够鲜明、师资优势趋向弱化、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需要从师生双向、“文质”两端优化培养方案;从权责化分工、高水平配置彰显师资优势;以滚动式管理、精细化管理完善运行机制;以“学践研赛”实现真学、真作、真情和真效等方面优化提升,真正实现中文师范拔尖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三台班;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运行机制;学践研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3-0175-05
Abstract: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ormal University) Class 3 is one of the three pilot classes of cultivating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in Taizhou University. It aims to cultivate a group of excellent undergraduates with keen thinking, high professional quality,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pioneering spirit and innovative ability.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normal) has achieved some achievements, but gradually highlighted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 the weakening advantages of teachers, the imperfect operation mechanism, optimize the advantag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with rolling management and fine management. Finally we realize the "learning, teaching" and the training of "learning and research".
Keywords: three classes; training program; teaching team; operation mechanism; learning-practice-research-competition
2018年10月17日,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明确了总体思路、目标要求、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汉语言文学(师范)三台班是台州学院三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班之一,是学校“84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一批思想敏锐、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人文学院现已成立19级、20级、21级三届汉语言文学(师范)三台班,各有特色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培养方案、师资配备、政策制度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容忽视的问题。根据对81位三台班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三台班建设的总体满意度为80.87分,处于良好水平。
一 三台班建设现状
对于三台班建设现状的调查,主要从培养方案、师资配备、政策制度三方面入手,培养方案侧重培养目标的科学性、毕业要求的针对性以及课程设置的高阶性;师资配备侧重班主任、导师、任课老师及辅导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政策制度侧重政策制度的完备程度与激励效果。
(一) 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纲领性文件,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宪法”和“施工图”[1]。结果显示,“培养方案”综合得分为74.53分,在三部分中得分最低。
1 认可程度
数据表明,学生对培养方案有了解、对学分设置较清楚,但相比“对未来的规划”和“毕业要求”两项时,仍存在差距。特别是培养方案与部分学生个人未来规划的契合度并不高。“我清楚三台班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一项,得分较低、标准差最大,说明学生对于培养方案所描述的毕业要求的明确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处于低水平者尤其需要重点关注。
2 课程结构与类型
在“培养方案”部分中,三台班学生对方案中的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教师教育类课程相对满意,且标准差最小出现在“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能满足我的学习需求”一项,说明学生对此具有相对一致的看法与态度,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值得肯定。另外,“三台班的课程结构设置合理、开设学期恰当”得分最低、标准差最大。就课程分类看,通识课程与选修课的得分不占优势,“对三台班选修课程的开设很满意”的标准差更是达到第二高位,结合“满足学习需求”与“选修课程的开设很满意”两个分项,基本可以推测学生对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习需求的匹配度持认可态度,但对选修课程涉及的开设学期以及通识课程的课程类型与教学效果评价不高。
3 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
“培养方案”的单项最低分出现在本节,且整个部分的相对低值在本节出现频率明显升高,说明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中出现了亟待商讨与解决的关键性因素。就具体理论课程的开设来看,社会调查的理论与实践得分最低、标准差最高,说明三台班学生对此门课的态度与看法产生了明显的差异;经典著作研读得分相对较高、标准差较小,学生的评价相对统一。就单独设立的实践环节来看,参考三个年级对创业创新能力训练的评价得分,19级为80.00分、20级为73.33分、21级为48.89分,其中21级的评价极低,达到了本问卷50个单项题设、单年级得分的最低值,值得引起重视。中华经典诵读训练和学术能力训练的得分居前两名,标准差亦相对较小,是目前三台班实践环节开展当中较为成功和完善的两门课程。
(二) 师资配备
“师资配备”的综合得分为82.61分,在三部分中得分最高,显示了三台班在师资配备方面的充分优势。其中,与“班主任”相关题项总体得分最高(88.23分),与“辅导员”相关题项总体得分次之(84.53分),与“任课教师”相关题项总体得分再次之(83.33分),均超出“师资配备”的综合得分。相较而言,与“导师”相关题项的总体得分呈现出弱势,这实际也是拔尖创新人才试点中,关于导师制模式探索的曲折与必然。
1 班主任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人员,应取得班级学生的高度认可。在问卷分析中,“通过谈心、座谈、电话等方式解决班级学生的困惑”一项得分最高(88.40分),说明三个年级班主任均能较好履行自身职责,积极关心班级和学生。三个年级对于班主任的评价得分,分别是95.31、72.84、96.54分,其中20级三台班的评价分值明显较低,该班级学生对班主任工作产生了较为突出的异议。20级三台班学生对“通过谈心、座谈、电话等方式解决班级学生的困惑”一项的评价最低,仅为70.37分,说明学生迫切需要班主任给予更加充分的关切。
2 辅导员
辅导员工作中,“传达各项学院通知及时、准确,表达和组织能力强”一项标准差最小,说明这项工作得到学生认可;“在心理健康、职业规划、思政教育等方面有很大帮助”一项标准差最大,反映出一些不足之处。就不同年级来看,20级三台班给出的三个评价得分(分别为79.26、69.63、74.82分)低于另两个班级、且明显低于平均值。最大标准差出现在“在评奖评优、发展党员等各项工作中始终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与标准”一项,说明该班级学生对此产生较明显的争议。
3 导师
学生基本上认可导师制模式的设立与运行,“三台班的导师制对我很有帮助”一项标准差最小,其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实质性影响。但与“导师”相关题项总体得分仅为76.54分,“积极参加科研训练、比赛竞赛,提供锻炼机会”一项得分最低,“主动关注我的身心发展,定时与我交流学习与生活”一项得分次之,说明部分学生导师的投入度不够,师生之间联系不紧密。一方面导师时间繁忙、工作紧张,较难抽出固定的时间与学生交谈;另一方面学生主动性不够充分,往往羞于联系、怯于打扰。就不同年级来看,最低分出现在20级三台班学生对导师“主动关注我的身心发展,定时与我交流学习与生活”一项中,结合该班级对班主任、辅导员的评价得分,或能说明该班学生对不同教师群体均持有强烈的交流需求。
4 任课教师
“师资配备”部分中,有关“任课教师”的题项综合得分不高,但相较其他部分出现的突出问题,本节题项的标准差基本较小,说明学生群体对任课教师的评价相对一致且较好。特别是对任课教师根据课程作业给予充分、准确的反馈持较高的肯定态度,师生间的双向反馈情况良好。“任课老师的教学与期末考试考核内容关联性强”一项反映出部分学生对于课程学习、教师授课上的实用性的需求较高。
(三) 政策制度
“政策制度”的综合得分为77.11分,其中,关于“优良学风班、优秀团支部”等团体荣誉评选的评价得分较高(81.48分),关于“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和‘三台’特等奖学金、校立奖学金的评定条件”与“优秀毕业生、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等荣誉的评选两项得分较低(73.33、73.09分)。“我认可三台班关于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和”三台“特等奖学金、校立奖学金的评定条件”一项的标准差较大、得分较低,这与访谈过程中不少学生提到对奖学金方面的看法呈现出正相关。但较大的标准差说明,不同学生之间的看法存在明显区别,现行的奖学金管理办法有其合理性、倾向性和广泛性。在年级差异上,20级和21级三台班的平均值明显低于19级三台班,各项极差分别为8.89、14.82、13.33、10.37、12.59和6.68,最大极差出现在19级与20级对“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和‘三台’特等奖学金、校立奖学金的评定条件”的评价上。由此说明,政策制度上的有效革新能够为日后三台班的建设提供较为明显的帮助。
二 三台班建设存在的问题
综合学生对三台班建设现状的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问题主要体现在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与运行机制等方面。
(一) 培养方案系统性不强,导致培养特色不够鲜明
1 培养方案的学生认可度不高
学生对培养方案尚停留在了解层面,未达到理解与认同水平。究其主因,与方案本身所应体现的高契合性、高适配度有关,部分学生的未来规划要求培养方案给予更加丰富、多元的选择可能性,这一点是目前方案所欠缺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对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呈现出一知半解的状态,这与缺少更加细致全面的、面向学生和组织学生的方案研读,并听取他们的想法与建议的工作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