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初探

作者: 刘波 刘华 惠振阳 李大军 王乐洋 余美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初探0

摘  要:研究生作为我国高校开展创新活动的生力军,其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相关高校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之一,成为各高校“双一流”建设成效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地方高校受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等方面的限制,其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成为当前相关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该文围绕如何构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首先分析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导师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研究生生源、课程体系建设、过程监督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构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该文的研究能为相关地方高校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中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双一流;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4-0039-04

Abstract: As the new force of innovative activitie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educ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key points and focal points that the relevant universities pay attention to in our country, and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assessment indicators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Local universities are limited by the scale and level of education, s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graduate education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the current research.This paper discusses related issues related to the way to build a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graduate educa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Firstly,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graduate training in local universities. Secondly, from the aspects of tutor team construc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struction, graduate student sourc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process supervis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it constructs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graduate training in local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relevant local universities.

Keywords: Double first-clas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ostgraduate train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construction

2017年,我国多部委联合下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简称“双一流”)[1],这是党和国家为了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所提出的战略,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指明了方向。“双一流”建设,就是通过提升教育质量和科研能力,推动建设一批具有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1-2],国家推行的这一举措,对于东华理工大学这所高擎“核学”+“地学”两杆大旗的地方行业特色高校来说,是改革与发展迎来的一个重要机遇与挑战。

当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3],全国各高校的人才培养及创新能力评价、一流学科建设等评价与评估体系中,都把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作为核心评价指标之一[4],因而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一直以来都是相关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郭巍等[5]以校内为主体,校外为补充的方式,构建了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乔刚等[6]从理念、手段、制度和文化四个方面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的内涵,并从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给出了研究生教育的内部资料保障实现途径。“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很多学者对标“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开展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赵雷[7]从资源整合、制度建设、培养模式等方面,构建了“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宫新栋等[8]从特色办学、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研平台、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培养保障体系的研究。束鑫等[9]对照“双一流”建设的具体指标,从招生管理、过程控制、论文撰写等方面构建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刘海波等[10]以天津市为例,分析当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阐释了研究生教育保障体系构建的新模式。傅巧蕾等[11]探索了“学位+学术+学生”的多元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了“能力体系建设+培养目标转换+课程教学+考核评估”“四位一体”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刘庆坡[12]指出尽管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质量保障不健全、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从制度体系及提升教育质量的路径、举措等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综上所述,关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围绕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在当前“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本文围绕构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从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与改革、科研环境与条件、评价与考核机制、国际交流与合作、质量监控与评估以及毕业生跟踪与服务等八个方面展开讨论,构建覆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希望能够给地方行业高校研究生培养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一  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地方高校通常是由地方政府管理和建设的公办高校,也包括由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组建的高校。与一些综合性大学和重点高校相比,地方高校在规模、办学层次、学科优势和研究实力等方面可能有所差距。但地方高校在区域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培养地方专门人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需求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地方高校的发展受到资金不足、师资队伍短缺、学科建设不平衡等问题的制约,给地方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研究生培养的资源不足

相比于一些重点高校,地方高校在教师、设备、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多方面存在资源不足的问题,例如实验设备陈旧、实验室设施和科研资金不足、课程建设的经费支持力度不够,这些资源问题严重限制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项目开展,阻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  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不足

地方高校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方面,受到学校资源的限制,人才队伍建设受到一定的影响,对高水平、经验丰富的导师吸引力不足,造成经验丰富的导师队伍缺失,使研究生在选题、论文撰写等方面得到的指导有限,影响其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相比于重点高校,地方高校导师在科研项目的数量、质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研究生在读书期间参加高质量的科研项目机会相对较少,从而影响了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的学术创新能力及创新视野。

(三)  学术科研氛围薄弱及实践机会不足

相对于高水平大学,地方高校的学术氛围相对较弱,学术交流、学术活动和科研合作机会较少,特别是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严重缺失,这对于研究生的学术成长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相对于高水平大学,地方高校的校内外实践平台与实践机会缺失,造成研究生在课程实践、科研实践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机会不多,严重制约了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  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大

相对于一些高水平大学,地方高校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有限,地方高校的毕业生面临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挑战,在就业中面临竞争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地方高校在研究生的职业发展方面的资源投入与支持不足,也导致部分研究生在毕业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困境。

二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近年来,“双一流”建设提出了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培养优秀拔尖人才、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产学合作与促进科研成果五项建设任务[7]。培养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高的高质量研究生,是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本文结合作者工作的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体会,首先分析了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教学目标、导师队伍、课程设置、科研环境、评价与考核机制等八个方面进行分析,构建覆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一)  明确教育目标

明确教育目标指的是明确规定和阐述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明确教育的核心任务和要求。地方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与实际,从人才培养目标、个体发展目标、社会需求目标、国家发展目标四个层次,制定符合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目标明确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明确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使之能满足社会及国家的发展需求。东华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其测绘学科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宗旨,确立“育人为本、基础为根、能力为要、创新为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了“面向企业与行业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  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中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可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加强优秀导师队伍的建设,通过人才引进、自主培养等多种手段,提高研究生导师的科研水平和指导能力,确保研究生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指导和关注。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学科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在人才引进及自主培养的同时,在导师指导能力管理、构建团队合作氛围以及导师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最终提升导师队伍建设质量。

(三)  课程设置与改革

课程设置与改革是指在教育机构中对学科课程进行规划和调整,以适应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持续的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地方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改革,应结合社会需求,重新定义课程内涵,与时俱进,不断优化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与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鼓励研究生参与创新创业、科技竞赛等实践活动,引入项目制学习,将学习内容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组织,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项目任务来学习,拓宽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  科研环境和条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