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创融合”模式的课程评估体系构建
作者: 张永泉 张天栋 张昌海 张月 迟庆国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对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将这两方面的教育融入专业学科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该研究致力于为电气绝缘与电缆专业设计一个创新的课程评估体系,该体系旨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整合,并评估这种融合对教学成效的影响。该研究的评估体系不仅为电气绝缘与电缆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其他专业的“思创融合”教育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
关键词:思创融合;电气绝缘与电缆;课程评估体系;教育改革;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4-0078-04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higher education to cultivate talents with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integrating these two aspects of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has become the key to education reform.This study aims to design an innovative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major of electricalinsulation and cable, focusing on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this integration on teaching outcomes. The evaluation system not only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major of electricalinsulation and cable but also offers a reference for other majors adopting the"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model, contributing to the deeper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electrical insulation and cable;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educational refor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在当前全球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高等教育机构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注重理念的创新和模式的转变,特别是在专业技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上展现出独特的追求[1-2]。近年来,教育部强调高等教育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策略,尤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以培育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电气绝缘与电缆专业作为电气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创新与创业教育也被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3-4]。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仅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解决复杂问题和应对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能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一 高等教育中的核心教育理念与实践探讨
(一)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和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程教学等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国家政治政策和社会发展前行方向,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高等教育机构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在这一背景下,多种教育模式被提出,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有效整合[5]。邱叶老师[6]研究表明,深度整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还能增强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然而,如何在技术和工程教育中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需要更多的创新与实践探索。
(二) 创新与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创新与创业教育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育方向。自21世纪初以来,全球高等教育界开始重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创业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7]。在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和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包括教学资源的配备、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与行业的合作机制等[8]。创新与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高校、教师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三) 课程评估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现有研究
有效的课程评估体系是保证教育质量和持续改进的关键工具。传统的课程评估模型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随着教育目标的多样化,现代课程评估体系开始关注更广泛的指标,包括学生的满意度、职业发展及社会影响等。在“思创融合”模式下,课程评估的复杂性显著增加,不仅要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发展,还要考虑其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9-10]。因此,构建一个全面的课程评估体系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和挑战。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侧重于理论分析或案例研究,缺乏实证研究来验证改进措施的实际效果。因此,亟需通过构建和实施一个专门针对电气绝缘与电缆专业的“思创融合”课程评估体系,来系统评估并优化该教育模式。
二 方法论
(一) 研究设计与理论框架构建
本研究采用混合方法研究设计,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以全面评估“思创融合”教育模式在电气绝缘与电缆专业中的实施效果。研究的理论框架基于教育融合理论和课程评估理论,旨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如何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的融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此外,研究框架还包括对教育效果的多维度评估,例如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政治意识提升和创业精神培养。
(二) 数据收集方法
1 问卷调查
设计问卷调查以收集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整体教学效果的反馈。问卷包括量表题目,用以评估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态度和感受。
2 访谈
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收集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实施的详细看法和建议。访谈将围绕课程设计的合理性、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及融合教育对学生能力提升的影响进行。
3 课堂观察
安排研究团队成员在不同时间点对课堂进行观察,记录教学互动、学生参与度和教师的教学策略等。观察将侧重于评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融合情况。
4 学生作品分析
分析学生在课程中产出的各类作品,如项目报告、设计作品等,评估学生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实际表现。
(三) 数据分析方法
1 定量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以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力。
2 定性数据分析
对访谈记录和课堂观察记录进行内容分析,使用编码和主题分析技术提取关键信息,以深入理解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和学生的感受。
3 研究伦理与质量保证
在进行研究过程中,将严格遵守研究伦理,确保所有参与者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研究将通过校内审查委员会进行审批,并确保所有参与者都有充分的知情同意。为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研究的有效性,研究设计包括多种数据来源和方法的三角验证,以及定期的研究团队会议,以监控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确保研究质量。
三 实证研究
(一) 研究场景与样本选择
为了深入了解“思创融合”模式在电气绝缘与电缆专业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择了4个相关课程的学生和教师作为研究样本,共计涉及学生120人和教师4人。
(二) 实施过程描述
研究实施过程包括2个学期,首先在第一个学期进行初步的教学观察和数据收集,以便调整和优化研究方法。在第二个学期,进行了系统的数据收集,包括问卷发放、访谈录音以及课堂观察记录。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按照学院的标准课程计划进行,但在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上加入了针对“思创融合”模式的特定设计。
(三) 数据收集与初步分析
1 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主要涉及学生对课程整体满意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看法,以及对自身能力提升的感受。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融合课程表示肯定,认为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根据问卷调查数据,三个主要部分的学生满意度百分比分别为课程满意度85%、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看法75%、对自身能力提升的感受80%。每个类别下的百分比反映了学生的正面反馈比例,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思创融合”教学模式给予了积极的评价。问卷调查数据可用来进一步分析课程的具体效果和可能的改进方向。
2 访谈分析
访谈对象包括参与课程的教师和学生。教师们普遍反映,融合教学初期需要更多的准备和资源支持,但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的参与度和创新表现明显提升。学生反馈中多次提到,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他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访谈主要围绕教学资源的充足性、教师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学生参与度和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等关键主题进行。访谈分析中几个关键教育主题的比重分别为教学资源的充足性20%、教师教学方法的适应性30%、学生参与度25%和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25%。结果表明,教师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在访谈中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部分,占了30%的比重。这可能表明教师在实施“思创融合”教育模式时面临一定的挑战,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培训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其他3个部分也都有相对均衡的关注,显示了教育过程中多方面的考虑。这些信息对于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非常有价值。
3 课堂观察记录
课堂观察集中于教师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结合,以及学生的反应和互动情况。观察结果表明,活跃的学习氛围和互动讨论有助于学生对复杂概念的理解,尤其是在涉及创新理念和技术应用时。课堂观察集中展示以下几个关键维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率、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次数和应用创新创业教育的次数,反映在实际教学中各方面的表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率是最高的(70次),这表明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也相对较高(60次),这反映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次数略低(分别为50次和40次),可能提示需要进一步增强这两方面的教学强度和融合度。这些数据对理解课堂动态和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