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加强国防教育的路径研究

作者: 张文涛

摘  要: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新形势,必须不断增强国防观念、丰富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技能。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必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包含内容丰富的国防教育理论和知识,在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必须积极探索在该课程教学中加强国防教育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国防教育;大学生;教学;课程;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4-0096-05

Abstract: National defense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As you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facing the complex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new situation, we must constantly enhance our national defense concept, enrich our national defense knowledge, and improve our national defense skill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strengthen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he course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tains rich theories and knowledge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rengthening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route of strengthening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Keywords: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 teaching; course; new era

巩固的国防关乎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赖以存在的安全保障。全体公民都应关注国防、热爱国防,为祖国的国防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特别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不仅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积极投身于国防建设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现代边海空防建设”[1]。高校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工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国防教育理论和知识,在其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是极为必要的。

一  概论课程教学中加强国防教育的必要性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在学校中开展国防教育。早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教育为战争服务成为当时国防教育的主题。例如,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论新阶段》报告中指出:“实行抗战教育政策,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他强调:“伟大的抗战必须有伟大的抗战教育运动与之相配合,二者间的不配合现象亟应免除”[3]。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陕北公学等高校根据抗战的实际需要进行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采取军事化编制,加强军事训练,组织军事演习,增强学生的“战斗性和战斗的实力,锻炼去尝试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准备将来在战斗岗位上切实担负起我们伟大的任务——歼灭敌人,建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4]。这体现出在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下的高校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建国之后,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加强青年学生的国防教育。1956年10月,国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计划大纲》,规定了训练的目的、任务、时间以及具体科目等。1957年1月,国务院颁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暂行办法》,从组织领导、目标要求、保障条件和军事训练等方面对高校大学生开展军事训练工作都做了明确规定。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军训工作,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国防素养。1984年5月,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对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再进行短期集中训练,考核合格的,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高等院校设军事训练机构,配备军事教员,组织实施学生的军事训练”[6-7]。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重视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继续组织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级中学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军事训练。各级教育部门、军事部门和学校要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实施”[8]。2001年8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决定》,规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使全国有了集中、统一并能够让全民广泛参与的国防教育法定时间,是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深入持久开展的有效途径[9]。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上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平发展就没有保障”[10]。他强调:“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11]。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国防教育,特别是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全体公民增强国防观念、强化忧患意识、掌握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技能、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依法履行国防义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强调:“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并对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定期进行考核。……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13]。这就要求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主渠道,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国防教育的主阵地。概论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之一,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和重大创新理论成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国防教育理论和思想,因而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青年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是极为必要的,而且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通过学习概论课程中相关的国防理论和知识可以激发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勤奋学习、努力奋斗的精神,促使大学生将自身的未来发展与国家的长治久安紧紧联系在一起,促使大学生不断增强国防意识,真正认识到国防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其关心国防、热爱国防,愿意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其二,通过学习概论课程中相关的国防理论和知识可以促使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培养忧患意识、努力做到居安思危,特别是对于和平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必须要引导他们安而不忘危,崇军尚武、常备不懈,树立强国强军的责任担当,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挑战。其三,通过学习概论课程中相关的国防理论和知识,可以促使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自觉抵制西方资本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精致利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蚀。总之,在概论课程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  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在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下,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取得了很多成绩。如全国各高校普遍开设了以国防教育为主要目的的军事理论课程,并对每届新生进行短期的军事化训练,激发了广大青年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关心国防、支持国防的观念,激发其爱军习武、报效祖国的热情,促进了校园国防文化氛围的形成。但总体来看,当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严重制约了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大学生国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未能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站在立德树人的全局中理解和把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政治意义,存在着国防教育形式化、军事技能训练走过场等问题。在一些高校教师和学生看来,国防的任务主要是军队的事情,与教师和学生关系不大,因而导致了对国防教育不重视,对国家安全不关注的问题。甚至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领导错误地认为,学校只要完成教学科研工作、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国防教育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在这种错误观念影响下,一些高校出现了国防教育敷衍了事、走过场等形式主义现象。此外,目前一些高校的国防教育未能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对于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面临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叠加的现状没有清醒的认识,也未能站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积极应对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的全局中加以高度重视,从而严重影响了国防教育的整体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院(系)等党组织书记、行政负责人要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14]。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国防教育的重视,将其置于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高度来开展工作,必须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加大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力度。

其次,未能实现高校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就目前发展现状来看,各高校普遍将军事理论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割裂开来,不能很好地利用军事理论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没能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进一步丰富国防教育的内容,导致未能形成高校国防教育的合力,未能建立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机制。特别是当前高校的国防教育主要基于新生入学军训实践课程及军事理论必修课程,导致了各高校国防教育活动开展不经常、常态化教育没有保障。各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一般不超过40学时,而新生军训活动时间一般也不超过1个月。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是无法将国防教育进行深入系统全面开展的。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蕴含丰富的国防教育内容,教学时间也跨越大学生整个在校时间段。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教学内容对大学生加强国防教育,尤其是概论课程包含着丰富的国防教育内容。各高校应积极探索军事理论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发展,从而建立起国防教育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高校国防教育的合力。

最后,国防教育教学内容零散、陈旧,教学形式单一、呆板。目前,各高校的国防教育内容较为零散甚至陈旧,缺乏教育的针对性。许多高校未能根据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成长背景、接受能力来发掘补充合适的国防教育内容,也未能根据各个学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导致了高校国防教育内容与初高中国防教育内容大量重复,从而形成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疲惫”的问题。此外,许多高校的国防教育课程往往满足于采取传统的以直接灌输为主的单一教育方式,忽视通过网络、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和直播等易为广大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也未能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以提升国防教育整体效果,因而也就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品德,又要有真才实学。新时代新形势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既包括思想品德、知识学识、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素质、艺术修养、人文气质、劳动技能”[15]。这就要求各高校在国防教育中要充分重视实践育人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促使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意识、增强国防技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