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数字经济的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践

作者: 史艳萍 刘熹

面向数字经济的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践0

摘  要: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对数字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凭借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方面的优势,管理科学专业成为培养此类人才的关键领域。该文深入分析管理科学专业在数字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模式、课程体系构建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现状与挑战。通过近些年管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成效,探讨其在数字技能和思维能力方面的提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教育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该研究可以为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字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管理科学专业;数字经济;数字人才;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4-0151-05

Abstract: In the era of the digital economy, there is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digital talents. Management science, with its advantages in data analysis and decision support, has become a key area for cultivating such talent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management science in terms of digital talent cultivation goals, educational models,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faculty development. By evaluating the training effectiveness of management science students in the past two years, it explores their improvement in digital skills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by optimizing educational strategies, students' digital literacy can be effectively enhanced. This study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digital talents in other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Keywords: Management Science Major; digital economy; digital talents;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ultivation model

数字经济作为现代经济活动的新形态,正推动着全球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的变革。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并已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在“十四五”期间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我国正迅速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然而,根据《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我国目前面临约2 500万至3 000万左右的数字人才缺口,这一缺口还在不断扩大[1]。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加快数字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例如我国发布了《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通过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数字技能提升行动等六个重点项目,从产业、企业、高校等层面规划数字人才的培育体系,以增加数字人才的有效供给和形成集聚效应[2]。

高校作为培养数字经济时代人才的摇篮,肩负着至关重要的使命。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高校需要不断优化教育模式,融入前沿技术教学,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高校应加强跨学科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数据素养、沟通协作能力以及伦理法律意识。此外,高校还需重视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鼓励他们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人才。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管理科学专业正逐渐成为培养高素质数字人才的沃土。但传统的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学生缺乏大数据思维,实践能力不足,缺乏系统数字人才的学习体系等。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既是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教育强国战略和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高等教育改革趋势的重要举措。

一  数字经济框架下数字人才的内涵

当前,数字人才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学术界定。王磊等[3]提出,数字人才不仅包括掌握信息通信技术(ICT)的专业技能人才,也涵盖了与ICT技能互补的跨界人才。他们进一步将数字人才细分为数字管理人才、数字应用人才和数字科技人才。此外,链上数字产业研究院等机构在《2023中国数字人才发展报告》中指出,数字人才涉及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领域的技术、管理和运营等多个方面。报告中特别提到,数字管理人才涵盖了首席信息官(CIO)、首席数据官(CDO)、首席技术官(CTO)及首席执行官(CEO)等职位;数字应用人才则包括网络客服、商业数据分析师、数据运营专员和应用交互设计师等;而数字技术人才主要指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建模和数据采集等领域的专业人员[4]。

尽管不同机构对数字人才的分类存在细微差别,但普遍认同的是数字人才可分为管理型、应用型和技术型三大类。数字人才的技能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技术范畴,他们应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他们要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如编程、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这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本技能。技术能力虽然是基础,但数字人才更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识别新机遇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进一步地,2023年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中,新增了158个职业,其中97个为数字职业,这些新增职业主要集中在数字技术应用领域,反映了数字经济对职业结构的深远影响。

二  管理科学专业升级改造的必要性

在我国,管理科学专业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一个重要分支,虽然仅有50多所高校开设此专业,但其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复旦大学率先引入[5]。历经40余年的发展,该专业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教育体系。然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管理科学专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包括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的提升以及大数据思维的融入等方面存在不足。

管理科学专业的教育内容与其他管理学类专业相比,具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属性[6]。在数字经济日益壮大的今天,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亟需向自然科学倾斜,强化数据分析、信息技术等自然科学相关领域的教学。特别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管理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向数字经济的需求靠拢,以培养能够适应并推动地方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截至2022年末,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50.2万亿元,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高达41.5%[7]。此外,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达到10%,这标志着我国提前实现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所设定的目标[8]。数据生产总量和算力总规模的显著增长,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领域的领先地位。

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数字技术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特质,促进了其在不同产业间的广泛应用和融合,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然而,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面对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差距,我国已制定计划,在2024至2026年间,通过一系列育才、引才、留才和用才的专项行动,增加数字人才的有效供给。高等教育机构作为培养数字人才的重要基地,面临着如何培养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数字职业人才的挑战。

为应对这一挑战,高校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体系,加强与行业的合作,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数字人才。这不仅能够满足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也能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  我国对数字人才培养的重视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对数字人才的培养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明确提出了提升全民数字素养的要求。2021年颁布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提出,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社会公民应具备的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强调了制定数字素养框架的重要性,以推动数字化人才培养[9]。2022年印发的《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部署了加大优质数字资源供给、打造高品质数字生活、提升劳动者数字工作能力、促进全民终身数字学习、提高数字创新创业创造能力、筑牢数字安全保护屏障、加强数字社会文明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和整体推进8个方面重点任务[10]。2024年颁布的《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部署了17项重点任务[11]。2024年颁布的《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指出要着力打造高水平数字人才队伍。

为了提升全民的数字素养,并增加数字人才的有效供给,我国从国家层面密集地出台政策文件,有的直辖市、省也推出自己的数字人才培养的政策文件,我国具备了良好的数字人才培养的大环境。

(三)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2024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全力建设“六大产业基地”,其中大数据产业的转型发展尤为关键,旨在建立国家级的算力保障基地[12]。作为“东数西算”工程中的关键节点,贵州省凭借其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展现出在发展数据中心和满足东部地区算力需求方面的潜力。贵州省在国家算力网络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其数据中心集群的建设以及与网络、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协同发展,对数字化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然而,清华大学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的调查研究显示,在中国,绝大多数数字化人才集中于产品研发领域,而深度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关键职能的人才所占比例不足5%[13]。

这一现状凸显了当前数字化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升管理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变得尤为迫切。这不仅能够缓解数字化人才的短缺,还能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致力于培养出既具备数字化管理能力,又能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管理科学人才。

当下,我国正处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期,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企业升级、产业革新以及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教育体系及其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挑战。管理科学专业,作为培养数字人才的重要渠道,亟需与时俱进,根据数字经济的特征进行教育改革,必须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入的调整与优化,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

三  数字经济背景下管理科学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