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研究生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作者: 宋智青 丁昌江 陈浩 贾芸

物理学研究生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0

摘  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具有崇高的学术道德,在论文写作中遵守学术规范,通过两年的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编写适合物理学研究生培养的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教学材料,收集、整理、编著课程讲义资料,收集各级与课程有关的文件、制度、规范,收集物理学相关学术道德案例、视频资料、设计制作课程PPT,进行相关教学设计。还进行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思政建设,注重与物理学科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结合课程特点,构建融合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思政知识体系,提高物理学研究生专业知识、能力水平与德育素养,取得很好的课程建设经验。该文为相关课程建设提供经验积累和指导。

关键词:物理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论文写作;教学设计;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4-0156-04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academic ethics and thesis writing guidance courses, and train postgraduates to have high academic ethics in academic research and abide by academic norms in thesis writing, through two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course construction, we have compiled teaching materials suitable for the training of physics graduate students in academic ethics and thesis writing guidance, collected, collated and edited course handouts, collected documents, systems and norms related to courses at all levels, collected physics-related academic ethics cases and video materials, designed and produced course PPT, and carried ourelated teaching design. We als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ethics and thesis writing guidance courses, pay attention to the mining and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related to physics, build a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knowledge system combining knowledge imparts and value guidance in combination with course characteristics,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bility level and moral education quality of physics graduate students, and obtain goo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provides experience accumulation and guidance for relevant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Keywords: graduate students in physics; academic ethics; paper writing; teaching desig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2021年,内蒙古工业大学完成了全校所有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21版”培养方案和学位授予标准的修(制)订,全部学科的培养方案和学位授予标准都强调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实现学生品格的培养和塑造。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立德”为先,欲修学,先立身。《左传》中强调:“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激励学生成长发展,培养造就社会有用人才。“立德”是“树人”的基础和保障,“树人”是“立德”所要实现的目标[1]。2020年,《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号)[2]中指出,加强研究生课程思政;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加强课程教材建设,提升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将科学精神、学术诚信、学术(职业)规范和伦理道德作为导师培训和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把论文写作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内蒙古工业大学根据文件的要求,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各学科均需开设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指导必修课,并以学科点为单位,在各级教学单位和教改项目的支持下,建设此类课程。本文将介绍物理学科本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思考。

一  国内此类课程建设现状及分析

近年来,研究生学术道德类课程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学术道德类课程的开设情况良莠不齐,不尽如人意。周宏岩等[3]2014年调查结果曾显示,目前尚未开设专门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课程的高校,比率竟高达63.7%, 开设该课程的比率仅为36.3%,可见开设率较低,其中又不乏注重形式、忽略结果、成效不佳和形同虚设的情况。相关课程并没有针对性的内容,对于学术道德规范也不能做到全面而系统的讲解。另外,由于考取研究生的大多是应届大学生,他们在本科阶段较少接触学术研究,对学术道德规范知之甚少,以研究生身份投身于学术生涯,对于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要求不了解,缺少专门的学术道德课程、讲座、报告会,加之学习压力大,急于出成果,往往造成学术诚信缺失,时有抄袭、剽窃行为发生,违背了学术道德。大多学校对于研究生的评价与考核尚处于重“智”轻“德”阶段,其必然导致学生一味追求完成“硬性量化”的要求,而忽视学术道德的培养,继而引发学术失范行为[4]。研究生是国家科研力量的后备军,加强对其学术道德教育,对于培育科研能力强、道德修养高、全面发展的研究生群体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论文写作指导类课程来说,由于研究生论文(包括学位论文与学术发表论文)写作与发表是其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是对其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与科学总结,并以公开发表的形式与其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了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指导课程的建设和探索[5-11]。目前,国内高校开设针对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指导的课程较少,即使部分已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存在课程结构不够系统化,缺乏实践性、针对性和趣味性等问题[12]。而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激增,其中出现了大批新入学的研究生不完全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特别是在本科期间大批学生没有受过专业学术论文写作的训练。杜焱等[13]调查发现76.80%的研究生从来没有发表过论文,74.50%的研究生希望通过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提升自己的论文写作水平,73.00%的研究生最喜欢“老师讲授+案例分析”的教学形式进行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教学。

针对目前一些高校课程设置中出现的学术道德规范与论文写作脱节问题。内蒙古工业大学将两部分内容合二为一,形成有机统一的一门课程,使得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与科技论文写作方法论传授有机融合,基于知识、素质、能力于一体实施课程体系优化。

二  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情况

(一)  物理学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建设分析

教育关系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当前的研究生大多数是世纪之交出生的“准00后”,这个时代的学生掌握的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兴趣广泛,有实现个人志向的自信。但他们的整体素养还不令人满意,诚实、正直、宽容等人格品德,理想、抱负、责任等人生目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表达、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等都还存在较大的缺失。正如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所说:“中国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当然可知,研究生亦是如此,而研究生的修养和学风的下降,需要我们在这方面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4]。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5]。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通过课程思政来提升研究生修养和学风,立德树人需要对一些课程进行改革,融入德育元素。

目前,国内开设此类课程的大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把研究生学术道德和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分开两门课程进行教学,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相关要求,内蒙古工业大学“21版”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新增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把两门课程合二为一。作者认为,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显性课程”建设和“隐性课程”建设。所谓“显性课程”即为实实在在、可见的课程,即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和发挥导师的引领作用来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修养和论文写作能力。“隐性课程”则是指学校中设立的与学术道德教育相关的各类学术规则和机制的总称,这些是需要学校层面配套建设的,建立健全看不见的“隐性课程”,补全学术道德机制短板。刘红等[16]2015—2016年通过对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参加科研道德教育课程学习的前后期跟踪问卷调查,基于SPSS统计分析,探讨了科研道德常规课堂教学对研究生科研道德行为认知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科研道德教育对研究生在科研不端行为问题的认知并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于研究生在科研活动问题行为的认知有显著影响。也就是说,通过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指导等“显性课程”教育,研究生对于科研道德行为中的问题行为的认知程度可以明显提高。因此,我们认为,对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的学术道德和论文写作方面的问题,通过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指导等“显性课程”教育途径是可以纠正或提升的。

特别是,相对于其他文体的文章,物理学研究生论文具有创造性、专业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等鲜明的特征。从作者多年的从教经验发现,物理学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不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论文写作不规范,语言组织不能很好运用物理学和相关交叉学科的专业术语,而是口语化;论文题目不恰当醒目,与研究内容关联性差;摘要写作引言化,不得要领,不能体现论文研究内容;论文结构不合理,结论不规范;文献引用不规范等[17]。论文写作指导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组成,是每一位研究生必须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为帮助研究生在初次写作过程中减少常识性的错误,掌握一定的论文写作技巧,设计针对研究生系统、全面的学术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并开展课程建设探索,对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与投稿能力提升大有裨益,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