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化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思政建设及应用
作者: 余圆圆 王平 许波 刘颖
摘 要:认识实习是轻化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实践类课程,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中起关键作用。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到认识实习的教学过程,是开展立德树人任务,培养“德才兼备”专业人才的关键。以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轻化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课程为例,根据课程的实践特点,挖掘课程教学内容和实习基地中的思政元素,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构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和践行纺织染整行业绿色发展观和增强辩证能力的案例库,并加以应用。
关键词:轻化工程;课程思政;认识实习;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4-0181-04
Abstract: Cognitive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practical course for students in light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lays a key role in cultivating their ability to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Cognitive Practice is the key to carrying out the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 character and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with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Taking the course of Cognitive Practice for the light chemical engineering major in the School of Textil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Jiangn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urriculum content and internship bases have been tapped and incorporated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goal has been to construct a case database that fosters core socialist values, firmly establishes and implements the green development concept in the textile dyeing and finishing industry, and enhances dialectical ability, and then applies it.
Keywords: light chemical engineer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gnitive Practice; practical course; teaching reform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和《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教高〔2020〕3号)精神,2020年12月29日,江南大学印发《江南大学全面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提出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典型案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拓展课程思政资源、改革课程考核和加强实践环节等举措,深度挖掘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课程内容中寻找与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情怀、工程伦理和工匠精神等相关知识体系的“触点”,将思政之“盐”融于课程之“汤”,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传递给学生。基于上述背景,根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融入轻化工程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对于进一步提高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江南大学轻化工程专业通过几年的课程思政建设,在理论教学中充分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3]。但是,在实践类课程的思政建设及应用方面仍存在不足。其他开设轻化工程专业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研究与改革也主要集中于理论教学课程,实践类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相关的报道较少[4-8]。
认识实习课程是轻化工程专业的专业集中性实践环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纺织品前处理、染色、印花和整理的工艺流程、设备有初步的了解,为后期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认识实习发挥着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之间的纽带作用。在认识实习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引领,是新时代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使命与具体要求。本文通过深入挖掘和提炼认识实习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资源,对认识实习中思政教育资源丰富的实践环节和企业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民族精神、职业道德、逻辑判断、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到轻化工程专业的实践类课程教学中。
一 轻化工程认识实习课程思政案例库构建
(一)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识实习课程开设于轻化工程专业大二下学期,是专业课中最早的实践课,也是学生第一次走进纺织染整企业,对学生了解纺织染整行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学校的理论教学不同,认识实习课程依托企业作为实习教学基地,企业的发展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息息相关。一些历史悠久的企业与祖国一起成长,见证着国家从百废待兴到繁荣昌盛。以认识实习课程教学基地无锡协新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始建于1935年,由唐骧廷、唐保谦和荣德生为代表的我国近代著名的民族爱国工商业家族投资创办,是民族毛纺工业的摇篮,为发展和振兴中国民族毛纺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学生在“协新”实习,由企业导师讲解企业发展历史,学习爱国民族企业家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江南大学轻化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教研组的教师对教学实习基地中的企业发展大事件、行业劳模事迹进行梳理,选取典型事件和人物事迹归纳入课程思政资源库,为课程思政融入认识实习教学打下基础,见表1。
(二) 牢固树立和践行纺织染整行业绿色发展观
纺织行业是一个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水统计排放量的7.5%左右,居全国工业行业前列。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培育好轻化工程(染整方向)专业人才的绿色发展理念,关键在于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融入行业绿色发展观。认识实习课程是轻化工程专业学生第一次进入纺织染整企业,能亲身感受纺织染整行业存在的环境问题,也能亲眼目睹一些新型绿色染整技术的应用,是落实轻化工程专业学生的生态价值观、绿色发展观培育的重要环节。江南大学轻化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教研组的教师对教学实习基地中的绿色加工技术进行归纳,筛选典型案例纳入课程思政资源库,见表2。
(三) 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辩证思维的学习和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认识实习课程中的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的课程思政案例,见表3。
二 认识实习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的应用举例
(一) 新时代劳模邓建军和他的创新工作室
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单位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邓建军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纺织大工匠”“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称号,是纺织行业的一位优秀劳模。在认识实习课程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了解邓建军在牛仔环保染色方面作出的贡献,学习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意识。
邓建军作为新世纪的劳模,既有传统劳模精神,又具有新时代劳模“知识性、技术型、创新型”的特点。他带领的“邓建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发的“低碳节水型牛仔纱线清洁染色关键技术”,使牛仔纱线染色工序节水达到85%,节能30%以上,实现废水零排放,促进了行业的绿色发展。在认识实习课程企业教学过程中,邀请企业导师开展“学习邓建军劳模精神”专题讲座,带领学生实地参观“邓建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互动式讨论环节,由老师、企业导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从新时代劳模邓建军身上学习到什么、牛仔织物经纱染色的未来发展趋势等话题,通过以上手段将“新时代劳模邓建军和他的创新工作室”课程思政元素应用于认识实习课程教学。
(二) 我国毛纺行业发展历程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
江南大学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这里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一批历史悠久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轻化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课程的实习单位无锡协新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家纺织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30年代初,爱国民族企业家唐君远先生发现国内市场缺少毛纺产品,于是发起创办了集纺纱、织造和染整全流程的毛纺厂协新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当时全国知名的毛纺企业。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侵占无锡后,日军妄图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与日商沆瀣一气,提出和“协新”合作的要求。由日商做“协新”的大股东,企图控制“协新”,强迫其制造日军军服面料。唐君远先生热爱祖国,拒绝了日方的要求,一度被扣押在日军驻地,日军试图逼迫其妥协,但是唐先生宁死不从,后在舆论压力下获保释。在唐君远先生身上,我们看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9-10]。抗美援朝时期,唐君远先生参加上海工商界组织的捐款,共捐4架战斗机60亿元(旧币)。此外,唐君远先生和唐氏家族十分重视教育,在无锡捐资创办了严家桥中学,无锡辅仁高中等学校。2010年12月20日,江南大学与唐翔千先生签约,“唐翔千专项教育基金”投入4 000万元,合作创办君远学院。
在无锡协新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认识实习中,将“我国毛纺行业发展历程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作为重要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过程。聘请无锡协新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会主席作为企业导师,给学生开展专题讲座,讲述“协新”的历史发展,民族企业家唐氏家族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对纺织行业的认同感,爱国情怀,学习纺织行业前辈为国家、民族的奉献精神。
(三) 印染厂废水绿色处理技术
纺织印染行业是用水大户,也是工业污水排放的主要行业,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更加高效的用水和废水的环保处理,是印染企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在印染企业的水资源管理方面,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基地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是行业的领跑者。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出74家具备引领示范和典型带动效应的水效领跑者企业和园区,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成功上榜。
在认识实习课程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企业基地教学过程中,邀请企业导师开展“纺织印染行业中的水污染及污水环保处理”专题讲座,由企业导师从实际生产角度向学生讲解印染行业用水的现状,产生污水的主要环节,污水中的主要有害物质,企业现有的绿色节水技术、污水处理技术等。企业现有的绿色节水技术有新型“低浴比”染色机及染色技术,冷凝水等回收利用技术,染色废水深度处理后中水回用技术。在专题讲座中组织学生讨论纺织印染企业用水与水处理相关问题,以及印染废水绿色处理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好处。专题讲座结束后,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自建的污水处理厂,由污水处理厂技术人员讲解污水处理过程与相关技术,学生能够亲眼目睹黑色的印染废水经过一步步处理,慢慢变成了清澈干净的水。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将“印染厂废水绿色处理技术”课程思政元素应用于认识实习课程教学。
(四) 超高速数码印花与筛网印花技术对比
江苏红柳床单有限公司是江南大学轻化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课程的实习单位之一。该公司是一家大型专业化的床品生产企业,为中国家纺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家纺行业竞争力十强企业,中国纺织国际布局示范企业。江苏红柳床单有限公司配备有宽幅的平网印花机,圆网印花机和超高速数码印花机,其中意大利MS Single pass3.4米超高速数码智能喷墨印花机为亚洲首台,耗资5 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