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德树人为引导的工程制图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作者: 苏鹏 王思锴 赵敬雨 刘甜 杨莉

以立德树人为引导的工程制图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0

摘  要:在“大思政”的背景下,立德树人的理念愈发重要,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思政内容进行融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可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使命责任感。工程制图是理工科学生较早接触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受众广、影响深,因此,进行思政内容的结合尤为关键,结合工程制图课的特点与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思政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并付诸实践,为新工科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工程制图;人才培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4-0176-05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Great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oncept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with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eaching not only enhances students' mastery of knowledge, but also improves their moral level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Engineering Drawing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 with a wide audience and deep influence. Hence, it is especially crucial to comb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with theoretical content. Combi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Engineering Drawing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the content and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re innovatively proposed, and the practice is carried out.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courses.

Keywords: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gineering Drawing; talent training; teaching practice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肩负着民族发展、国家繁荣的重要使命[1]。此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使命责任感形成的重要时期[2],所以尤其应该重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重指出了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强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高等学校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国家大力推动思政教育的前提下,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的同时,并鼓励老师们利用好课堂这一重要渠道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3]。工程制图的教学也要以此为理论依据,把思想政治的元素融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对教学过程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建设。

工程制图是研究图样传达和技术交流的课程[4],工程制图课程思政建设以立德树人为引导,帮助学生深植爱国强国之心,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与情怀,提高学生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在工程制图课程中将思政建设与课程讲解相结合,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以及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和工作态度有着重要作用。

在近几年工程制图课程思政化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多瞩目的成果[5]。贾雨[6]通过应用网络教学资源、翻转课堂、实验课堂和互动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课程思政,做到教学方法合理、巧妙和灵活多样性。李媛媛[7]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张忠洁等[8]通过PPT和视频等方式,给学生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机械工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蒲伟等[9]提出了多元化考评模式。陈华等[10]提出要利用好网络技术,开发课程资源。

由此可见,教师们对于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思政教育有过很多尝试,但是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具体表现为泛化不聚焦、肤浅没深度、片面不系统等问题[11],无法深入而具体到一个问题上,不能和专业课的知识点紧密结合,无法深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归根到底是“全课程、全员育人”理念没有完全树立起来[1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工程制图课程历经几年建设,理论体系严谨,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并且将国情教育、科技教育、职工行为规范等的知识点渗透到课程之中,深度发掘专业课程内涵,在充分运用专业资源,明确确定教育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与课程有关的思政培养工作。文章探索了如何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工程制图课程的方法,致力于为培养思想政治理论端正、工程伦理高尚、理论功底坚实、技能运用过硬、德才兼备的工程技术型人才奠定基础[13]。文章主要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通过发掘课程内容的丰富教学资源,确定教育课程总体目标,以达到科学与价值、认知与思想的辨证统一。

一  工程制图课程建设定位、目的和理念

(一)  建设定位

工程制图课程是工科类学生的专业技术基础课[2],课程面向全校工科学生开展授课,涉及学校所有工科学院,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依据投影理论用二维图形表达三维形体的能力[14],同时提升工程意识、创新意识、标准化意识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二)  建设目的

在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课程组把学生所关注的时政热点和本学科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将国情教育、科学精神、职业行为规范等嵌入教学内容中,设计、实施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将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行为师范,以身作则,用科学的价值观引导学员,并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感。以立德树人为遵循,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工程图学教学过程,以此实现思政育人的目的。

(三)  建设理念

通过工程制图课程思政建设,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加强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团队建设[15],提高课程教学实践水平,形成可借鉴、推广的教学改革经验,建立思政教育学生培养案例库,编写思政教学典型案例,只有把课程与课程思政工作有机融合一起,才能教育他们深切了解到工程制图对先进技术掌握和沟通的意义;提高他们对中华民族工程制图的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的认识,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科技自信;教育学生工程制图是一个严肃的课程,以培育他们的科研精神,以及务实的科学心态;并指导他们分析这门学科对自身未来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  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与实践

立德树人理念在教育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不断落实,思政建设的内容和实践方法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16]。我校以立德树人为引导,以工程制图课程为依托,针对工程制图专业基础课程开展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教育,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地探索出了一系列思政建设的新方法,有助于最大化地发挥课堂主渠道功能,扭转专业课程教学重智轻德现象,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工程制图思政教学方法对应案例库及教学成交如图1所示。

(一)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创新

工程制图是工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内容客观、严肃、科学[17],但也存在着与其他工科课程一样的情况,其缺乏思想性的内涵,不能与许多思政内容加以充分结合,从而在课程思政教学上易产生泛泛而谈,不能深入到某个方面,对学生没有产生深远的影响。若强行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相结合,会导致教学内容不伦不类,学生找不到两者之间的联系,造成反效果,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基于以上问题,我校根据立德树人这一主要任务,注重设置工程制图课程思政,开发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把国情教育、科技教育、职业行为规范的内涵渗透到课程教学之中,把课程思政的逻辑安排包含到课堂设置的框架中,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课程思政元素分布见表1。

我校对思政建设教学过程进行创新,尝试多种方法增加学生对知识和思政内容的理解。通过课程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和祖国,进行爱国主义、国情国策教育。在计算机绘图方面的教学与讲解环节中,创造性地选用了国徽、党旗、党徽等带有思政教育内容的案例,使学生在掌握AutoCAD软件绘制方法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所绘图形的重要含义,从而开展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创新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相结合,做到点面结合、全面深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生观,有效带动学生对于价值观的认识。

(二)  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优化教学过程

在专业课的思政教学中存在着缺乏深度的问题。在传统的工科专业课的教学中,老师总是处于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而学生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却总是处于完全被动接触知识点的状态中,这种状况无法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存在老师与学生脱节的现象。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思政教育,老师无法掌握学生的状态,无法动态改变课程内容,对于思政更是不重视,使得思政内容没有深度,通常一笔带过,忽略思政内容对学生的引导价值,没有将思政内容渗透到课程当中,只盲目地与专业知识、技能结合。这会导致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降低,不重视思政内容的学习,专业知识及思政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也无法深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我校工程制图课程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添加反转课堂以及小组展示活动,要求学生将思政内容和课程内容进行结合,并在课上进行成果分享。将课堂主导地位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下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小组探讨,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设置中,让教学活动变得灵活、多样,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从认识、情感、技巧三方面使学生投入其中,并将课堂留给学生,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探究中感悟,在感受中深化,最大程度加强学生对思政内容与课程知识的理解。

(三)  贯穿科学、严谨精神,规范学生职业行为

高校中,对于教学的考查重点主要是检验学生对重点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运用熟练度,但是对于学生思想关注度不足,也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育,这将造成学生在学习、工作过程中养成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的错误认知。错失了在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精神以及职业行为规范的正确培养时机,从而使思政教学不能起到引导性效果,使学生过度重视事情的结果,过于片面化。对于此问题,我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强调对科学精神以及责任感的培养,使学生在工作、学习之中加强对过程的重视,而不只关注结果。

科学精神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产生的最有意义的结晶。为追求科学精神,必须充分发掘与利用中国学科发展的历史条件与科学家的教育价值,吸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在工程制图等科目的“基本体”与“零件图”等部分的教育实践中,养成了严格缜密的工作作风;培育精益求精的设计意识;关注零件图绘制过程,发扬匠人文化,培育匠心人才;指导和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科学家的努力钻研精神,同时以木牛流马制作图样的失传为例,强调绘图的重要性。以此协助学生实现远大目标,从而为社会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