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探讨

作者: 崔彩周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探讨0

摘  要: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使命的重要手段。国际金融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贸易、金融类专业核心课程,需要在主要课程内容模块中挖掘相应思政元素(教学)点,在系统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推进思政教育。该文从国际金融课程六章主要内容模块中初步整理相应思政元素点,并根据教学实践提出思政元素点及相应知识模块的内容传授、思想引导可以通过高效的线下讲解与线上资源利用相结合,并辅以必要的考核来完成;同时也指出国际金融思政课程的有效实施还有赖学校在课程思政考评、师资队伍建设、资源挖掘等方面完善配套制度。

关键词:课程思政;国际金融;思政元素;思政资源;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4-0172-05

Abstract: Deep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universities to implement the mission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s a core course for trade and finance majors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ternational Finance needs to explore correspond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eaching) points in the main course content modules, and promo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le systematically teach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 article preliminarily organizes the correspond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from the main content modules of the six chapters of the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proposes that the content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guidan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corresponding knowledge modules can be completed through efficient offline explanations and online resource utilization, supplemented by necessary assessments based on teaching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also relies on schools improving supporting systems in term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valuation, faculty construction, resource exploration, and other aspects.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Fin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guarantee system

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立德树人培养目标达成。国际金融课程主要讲授外汇、汇率、外汇套算与衍生品交易以及外汇市场(包括离岸市场)等,为相关专业学生了解国际金融业务提供一些基础知识。教学中,通过教师对一些具体案例的分析以及一线从业人员鲜活经验的介绍,可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入了解国际经济发展动态,科学判断投资与外汇收、付时机,有利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权变守责,勇于面对国际经济环境挑战的基本素质。

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解人民币汇率发展相关问题时,可结合我国人民币对外支付制度演进进行分析,促进学生理解中国汇率制度选择的历史必然性,认识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革,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必要性。中国外汇制度改革与世界经济、金融发展需求渐进契合也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推动国际金融领域制度变革中的稳健性优势。

国内学者着力从教师队伍、渗透思政元素的课程考评机制[1],课程思政组织模块设计[2]以及从教学方法、教辅资源建设[3]等方面探讨了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问题。但从思政元素挖掘、思政教学方式、保障体系建设等课程全流程探讨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的较少,本文即欲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相对研究型高校,侧重学生应用技术与实践能力培养)在此方面做出初步尝试。

一  国际金融课程各模块内容思政元素点挖掘

国际金融课程各模块内容要挖掘恰当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授课内容中。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就是通过在讲授国际金融知识过程中融合相应的思政元素以达到立德育人目的。即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4]。为了保证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实施,首要任务就需要挖掘与课程章节模块知识点有关的思政元素即思政教学融入点(以下简称思政教学点,应该说明的是,不是每个知识模块必然对应有相应思政教学点)。国际金融课程(以陈雨露主编,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出版的《国际金融》教材为例,同时参考其他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教材)六章(本文经过整合成为六章,与课本章节不完全重合,章名即标题名)具体课程内容模块及相应的思政教学点列示如下。

(一)  外汇与外汇汇率

主要内容包括外汇、外汇汇率、汇率经济分析(涉及汇率决定与变动,以及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以及人民币汇率。有2个思政教学点。

首先,在“汇率的经济分析——汇率决定与变动”部分,讲述一国的经济实力是“汇率决定与变动”主要影响因素时,可以结合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低迷境况下中国经济稳健运行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作用进行分析。比如,分析中国的稳定发展是2016年人民币被认定为特别提款权(SDR)一篮子货币成员以及 2022年特别提款权占比提高等主要因素[5]。

其次,“人民币汇率”中有关汇率改革发展部分,指出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渐进改革,有利于维护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符合国家对外贸易支付与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的要求。目前中国汇率体制改革的核心是逐步市场化,即逐步扩大汇率弹性,适应世界货币市场交易规则与发展要求。这体现了中国这样的大国稳妥审慎的外汇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本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对全球的金融市场稳定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  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与离岸金融市场

主要包括外汇市场概述、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离岸金融市场、国际投资市场(国际直接投资)等问题。有3个思政教学点。

一是,在“外汇市场”中“外汇起源”部分,讲解外汇市场真正起源于主权货币(主权信用货币)时,向学生讲明,一个国家的实力与信用对本国货币在国际支付与储备中作用影响巨大,从而说明我国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提升与国家经济发展、国家信誉提升有很大关系,增强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自信与爱国主义情感。

二是,国际金融市场关注资本的流动性,通过讲解“货币市场、金融市场与国际投资”相关内容,分析美国打压中资企业(投资等)事例。即通过回顾、分析近年美国从芯片到市场各环节对中国知名企业进行制裁,意图打压中国企业,阻止中国发展等事件,激发学生自立自强意识,增进其努力学好本领立志报效国家的情怀。

三是,讲述外汇市场中“中国的外汇市场”部分,说明中国外汇市场的结售汇改革问题。特别是2008年规定企业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可以自行保留或者卖给银行,2011年规定企业出口的外汇收入可以存放国外等,以及2022年以来大力推进的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等,都体现中国遵循市场规律,与时俱进的精神理念。

(三)  金融风险管理

主要内容为外汇风险以及外汇风险管理技术,其他国际金融风险管理等。思政教学点主要蕴含在外汇风险(包括外汇交易、外汇折算风险与外汇经济风险)部分。可以通过分析美国干预他国引发的金融风险(外汇风险),引导学生反向思考我国稳定发展对全球金融风险的抑制效应。如美国对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伊朗、叙利亚的入侵战争、干涉与制裁等,都给这些国家的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带来了冲击,导致经济发展水平大幅下滑。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们能够认识到国际霸权主义是造成国际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与此同时,也引导学生认识到倡导世界合作共赢的中国崛起对于本国金融市场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的繁荣与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  国际收支

包括国际收支与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项目分析、国际收支理论及新拓展等内容。有3个思政教学点。

首先,通过对“收支平衡表”有关资本与金融账户暂没有完全开放情况的分析,指出这体现了我国稳妥审慎的金融管制的理念。

其次,在“国际收支项目分析”中的“经常账户”部分,分析中美基于进出口问题产生的贸易争端。通过分析贸易争端症结,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美国经济发展结构问题以及中美经济制度的矛盾、当前全球各国贸易发展的现状,增加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进一步认知。

再次,在“国际收支项目分析”中的“资本与金融账户”部分,分析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国采取了超宽松的量化货币政策,通过大量发行货币,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加剧,也导致全球美元资产(美元债券储备等)缩水。当前美国为了抑制国内通胀,又通过过度加息等办法,促进了全球主要货币对美元贬值,促进美元回流。美国通过无限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发债导致全球美元“泛滥”)与加息等(促进美元回流)手段,不断“收割”全球其他国家的财富,体现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霸权行径。

(五)  汇率制度选择

内容包括国际货币体系沿革;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最适货币区的理论与实践;“美元化”道路;汇率目标区方案等。有3个思政教学点。

首先,在“国际货币体系沿革”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部分,通过讲解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等形成的所谓布雷顿森林体系,了解当今美国与西方国家主导世界经济制度体系的历史背景,认识到国与国之间联动互通形成休戚与共共同体的意义。

其次,“国际货币体系沿革”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部分,讲述随着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形势的恶化,即美国经济通货膨胀水平高居不下,国际收支恶化,逆差增大,黄金流出,美元实际购买力下降,1971年美国单方面宣布废除布雷顿森林体系,暂停黄金与美元之间的自由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随之解体。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给当时世界各国结算支付等带来一段时间的混乱,由此也可以看到美国只顾自身利益的任性霸道行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