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信精神指引下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思政探索

作者: 姜龙涛 晁振龙 王黎东 郏凌

贺信精神指引下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思政探索0

摘  要:高校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哈工大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给予哈工大在人才培养和国之重器打造方面的赞扬和希冀。材料力学性能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对于科研人才的专业知识素养和实际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以材料力学性能课程为例,对标贺信中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三个方面的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地融入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为理工科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贺信精神;课程思政;价值引领;材料力学性能;思政映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5-0045-05

Abstract: Universities bear the central task of nurturing advanced specialized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foster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ulture, and promoting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raised and hoped for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 contributions in talent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national assets in his congratulatory letter on the occasion of the university's 100th anniversary. Material Mechanics and Performance, a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al course,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cultivating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of research talents. Taking the course Material Mechanics and Performa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amines thre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mentioned in the congratulatory letter: fostering moral integrity, talent cultivation,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seamlessly integrates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and value guidance into specific classroom teaching,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STEM courses.

Keywords: congratulatory letter spirit;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guidance; Material Mechanics and Perform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pping

2020年6月7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这一历史时刻标志着哈工大百年办学历程的辉煌,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哈工大在国之重器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寄予了更多期望和希冀。贺信的内涵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一脉相承[1]。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机构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同样要求我们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价值引领[3],避免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两张皮”,为党育人,为国育人[4]。

在这样的背景下,材料力学性能作为一门材料物理专业本科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有必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内涵科学合理地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材料力学性能课程为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材料提供可靠的力学性能依据;也为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潜力,改进或创新工艺,研制新材料及机械零件或构件的失效分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本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航天、国防等尖端领域及国家重点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该课程与“国之重器”的打造密切相关,因此具备许多可供思政教育“融入”的教学切入点,很适合也很有必要将贺信的内容融入该课程教学全环节[5]。

本文以材料力学性能课程为案例,深入挖掘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内容,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的各个环节。具体而言,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课程内容,引入与国家重大工程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案例研究,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此外,通过深入讨论材料科学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思考科技发展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国家尖端领域的需求,为国家创新力量的壮大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材料力学性能课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引领下,有更多的发展潜力和思政教育的拓展空间。通过这一案例,我们可以为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以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一  基于贺信精神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一)  课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深入了解力学性能指标的物理意义和技术意义,同时通过详尽的测试方法了解如何准确测量这些指标,进一步明晰这些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此外,我们也要分析材料性能受内在因素(如材料成分和组织状态)和外在因素(包括应力状态、加载速度、温度以及环境介质)的复杂影响。

2)不仅要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还需要深入掌握材料的变形行为,以便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掌握材料的强韧化途径。

3)学习如何运用微观断裂理论来深入分析材料的断裂过程,同时明晰冲击韧性在工程中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此外,我们也要学习如何测定材料的断裂韧性以及影响这一参数的各种因素。

2  能力目标

1)积极进行文献收集与分析,以全面了解各种材料的制备和改性方法,同时能够深入分析这些技术的优劣势。在材料开发、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具备初步提出材料选择方案的能力,同时也能够理解不同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

2)掌握材料物理专业科学原理和实验方法,针对材料物理领域有特定需求的新材料和新工艺等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并考虑环境等因素。断裂过程、明确冲击韧性的意义及应用、了解断裂韧性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具备深刻的材料物理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可以针对材料物理领域中有特定需求的新材料和新工艺等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应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考虑到环境等因素。同时也要深入研究断裂过程,明确冲击韧性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同时了解断裂韧性的测定方法及其受到的各种因素影响。

3  思政目标

1)对标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精神,同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此外,也要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2)对标人才培养,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科研思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工程规范意识。

3)对标科研攻关,培养科研人员的时代使命感和勇于担当精神,引领学生主动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航程,积极为祖国最需要的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  教学内容及思政映射

课程一共包括8个章节的内容,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在每个章节引入了1~2个思政点,思政点映射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三个思政目标。具体的章节内容和思政要点见表1。在立德树人和科研攻关方面,课程思政以“大国重器”的打造为引子,引出课程的讲授内容,例如表1中第二、第四和第七章中相关国之重器的引入,这种引入方式不仅使课程更具吸引力,还让学生明白课程所学对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有着重要影响。在立德树人方面,哈工大作为“工程师的摇篮”,必须肩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端人才的目标。这部分主要以如何培养学生优秀的科研品质和正确的科研态度为切入点。例如第一章和第五章中相关国家标准的引入,引导学生建立科研标准化的思维方式;再例如第六章中,通过一些反面案例,向学生传输严谨认真科研态度的重要性。将这种国内、国外,以及正面和反面的案例合理地与相关知识点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总之,通过将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和科研攻关三个思政目标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我们旨在培养具备高度责任感和严谨科研态度的高素质人才。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以多角度的方式影响学生[9],激发他们对科研和工程的兴趣,并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领域培养出更多有竞争力的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二  典型案例

以课程第六章“材料的断裂”的第一节内容中“材料断裂的分类”为案例进行教学设计。此节课程共计1学时,50分钟。

(一)  学情分析

1  学生知识积累分析

在前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材料的基本性能测试的方法,弹性行为和塑性变形行为及其机制有了了解和掌握。这为学生理解“材料断裂的分类”提供了基础。这一章节的内容将进一步扩展他们的知识领域,使他们更全面地理解材料科学中的断裂现象。

2  思政分析

材料的断裂是材料三大失效形式之一,其危害性远高于磨损和腐蚀等其他形式的失效。历史上发生过众多由于材料失效断裂导致的灾难性事件。例如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由于低温下O型封环发生脆性断裂失效,导致火箭推进器内高压高热气体泄漏,最终导致航天飞机空中解体。这种灾难性事件加深学生对于材料断裂危害的了解,让他们认识到即使是“大国重器”中的小零件也具有巨大的重要性。这种案例强调了材料断裂对于工程安全和性能的重要性,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和责任感。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生将学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定义断裂形式,包括韧性断裂、脆性断裂、微孔聚集型断裂、解理断裂、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这将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材料断裂知识,使他们能够准确地分辨不同材料的断裂形式,并理解这些形式与材料性质之间的关联。

2  能力目标

学生将能够基于不同材料的断口特征,准确分辨材料的断裂形式以及材料的性质。这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在工程实践中具备更强的问题解决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