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专业“三课程、四维度”实践创新实训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作者: 常云鹤 范芳玉 刘晓燕 马立志 冯红霞
摘 要:为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意设计能力,并突破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该文通过对食品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针对问题提出食品专业“三课程、四维度”实践创新实训教学体系,在该体系中,“三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产业课程;“四维度”为基础实践、综合体验、产业实践和工艺实践四个实践的实践创新实训教学体系,可为地方院校进一步开展食品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改革,开辟一个有效方法。
关键词:食品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5-0141-04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personnel training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further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creative desig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n schools,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ourse of food special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hree courses, four dimensions" practical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food specialty. In this system, "Three courses" include theoretical courses, practical courses and industrial courses. "Four dimensions"is the basis of practi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industrial practice and process practice of the four practices of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This study hopes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urther carrying out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food specialty.
Keywords: food profess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applied talents; teaching reform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大学生是“双创”的主力军,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核心。
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1],明确了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并提出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遇到难题的解决措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显著提升。各级各类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都非常重视,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并进行了大量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活动[2-4]。
就国内食品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而言,有研究者分析了食品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应对策略[5-6];有研究者构建了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双创”人才培养模式[7-9];有研究者探讨了“双创”教育背景下食品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10-12];也有研究者探索了创新创业教育与食品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的困境与策略[13-14]。相对来说,食品专业教育与“双创”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较少,如何构建适应食品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食品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目前面临的难题。故本文拟就食品类专业创新创业教学的现状做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改革措施,构建“三课程、四维度”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新时代食品行业提供更多应用型人才。
一 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学现状分析
(一) 食品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食品类专业是一个集理、工、农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它所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化学、微生物学、营养学、物理学、物理化学、工程学、生理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很高的综合素质,同时对知识面要求也较广。食品专业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充分、创新科研能力不足,学生普遍存在自主学习能力差、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很难适应快速进步的现代产业发展对于人才专业技能与质量的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施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需求[15]。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必须有持续盈利能力,高校食品类专业,毕业后主要服务于食品行业;因此,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有能力、有技能的“双创”人才,高校食品类专业必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多,就业压力增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激发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养,从而为大学生就业拓宽渠道。
(二) 创新创业背景下食品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薄弱,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学生缺乏对创新创业理念认知和了解、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不强、自身素质不足
食品专业课程负担繁重,很多学生单纯为了学分或者证书,课程教学过程中创新创业知识的融入也不够,以至于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关注度较低,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意义的认知也不清晰,参与积极性也不够强烈,校内氛围不浓烈;缺乏专业性指导和针对性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的食品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无法相贴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理论与实际脱节,在食品生产设计过程中,无法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学生难以捕捉及改善创造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等不足,从而自身得不到更好提升[16]。
2 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
许多学校的食品专业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多是思政类或食品类等单一领域的专任教师,缺乏与行业的深入接触,对行业的发展变化和实际运行规律了解不足,实践经验不丰富,在教学过程中也难以脱离教材、分享实践经验,将创新创业融入教学环节中,为学生提供引导和启发,无法提供充足的创新创业教学支持,不能建立起理论与行业沟通的桥梁。同时,在专业领域内缺少实践经验,无法进行创新性实践活动,导致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会受到限制,因为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与现实脱节,导致很快遗忘。因此,教师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面临着缺乏行业经验所带来的一定制约。
3 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学体系课程条件不足,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低
现阶段,食品专业整体课程偏重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相对单一,理论课程占比多,实践课程占比少,考核方式为知识考核多,能力考核少,学生难以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创新意识。主要还是教师在主导实践课程的学习,实践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多种形式,而这些形式的教学方法都相对固定,多以验证性操作为主,学生缺乏自主思、创新性、综合性训练;实习教学则以参观式的学习为主,学生往往走马观花,不能参与到具体操作等实践过程,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
4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平台不够完善
食品专业理论课程多、实践性强,食品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需要时间和使用到实验室、食品加工场等专业实践环境。而很多学校的现况是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时间和主动性不足,由于设备、资金、场地等限制,学校无法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给学生的实践教学带来了困难,学校不能独立达到满足一定数量和各类型的与企业生产车间一样规模和运行方式的实习室,导致实践教学环节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就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由于企业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服务大多以参观学习的方式为主,这就导致学校无法通过企业真实的生产操作过程对学生进行训练,造成学生对生产操作、运行模式、内部管理模式等无法得到清晰深入地了解。学校与校内外实践实训平台提供者缺乏沟通,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开放性不足,也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不能建立完善的互换机制,从而削弱了彼此间合作的机会和意愿。这些都使实践教学资源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支撑力度明显减弱,使得实践教学质量难以达到预期。
二 食品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一) 构建“三课程、四维度”实践创新实训教学体系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多种路径,逐步构建“三课程、四维度”创新创业实训体系,将课程内容按照难易程度划分为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产业化课程三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被划分为基础实践、综合实践、产业实践、工艺实践四个不同水平的区块。四个区块的内容既能各自形成较鲜明的主题,又相互交叉,构成一个体系。
依据食品专业学习生涯发展规律及专业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设计不同类型的课程及实践活动,将专业教学内容融入到实践活动中,构建创新创业教学实训体系(图1),在这个体系中通过“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产业化课程”三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启蒙性、发展性与个性化需求;实践教学内容被划分为基础实践、综合实践、产业实践、工艺实践等四个不同水平,体现了“基础性、研究性、产业性、工艺性”的特点,看重思想实践教育、践行专业实践教育、生产实践教育、磨练社会实践教育。“三课程、四维度”实践创新实训体系,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
1 基础实践区
基础实践区块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即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创新创业理论课程知识等基础理论实践教育,时间跨度从大一到大三,侧重夯实学科基础知识,掌握食品知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培养学生对食品行业和创新创业的认知;组织开展认识生产的学习活动,老师带领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同时邀请专家谈专业、企业谈就业、校友谈毕业,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前沿、企业运行情况、专业技术需求和职业准备等,培养学生对食品行业的认知,使其了解创新创业基本方法;开展学术讲座帮助学生拓展眼界和发散思维,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满足求知欲,提高见识,增强自信,激发热情。
2 综合实践区
综合实践区块主要包括实践课程、产业化课程,主要是在基础、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实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课程及校内外综合实践,让其深入了解和应用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实践教学与基础实践教学紧密衔接,对校内创新创业平台和校外综合实训环节进行重新设计和建设,设计成基础性和综合性兼具的环节。自二年级起,我们将加强对课程实践内容的实施,为学生提供食品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同时通过课程实验、校内实训周、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活动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与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