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论坛 化工学科竞赛思政的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 李晶 赵祯霞 赵钟兴
摘 要:在竞赛思政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的新时代背景下,对化工的学科竞赛是高等教育化工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该文旨在探索有效融合竞赛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的途径,以培养具备崇高职业精神和政治素养的人才。采用以思政为核心指导思想的教育理念,将竞赛作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平台。通过组织化工学科竞赛,引导学生培养设计规划和创造思维等能力。同时,竞赛也被视为教师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出新一代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人才,从而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断改进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这种培养模式不仅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还体现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背后的思想政治建设价值。
关键词:竞赛思政;人才培养;化工学科竞赛;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2-0024-05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where "competition and politics" are inherent requirement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disciplinary competition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play a crucial role 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ompetition-based talent training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s with high professionalism and political literacy. It adopts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thinking and politics as the core guiding ideology, utilizing competitions as platforms for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organiza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competitions, students are guided to develop skills such as design planning and creative thinking. At the same time, competitions are also seen as the main battleground for teacher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foster a new generation of applied, versatile, and innovative talents, thus achieving the goal of student-centere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talent training. Therefore, this training model not only enhances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but also reflects the valu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behind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disciplinary competitions.
Keywords: competition-oriented ideological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competitions;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form
立德树人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石,开展好学科竞赛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在科研教育中的作用,不仅能够更有效地满足中国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而且明确了中国教育的创新型人才目标。大学生学科竞赛承载了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任务,并逐步提高了其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作用[1]。随着各学科技术的不断进步,仅通过课程学习的方式已无法满足化工类大学生对学科知识和实训能力的需求。学生就业后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实训经验不够而无法适应工作,造成他们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并对其未来职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2]。学生个人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而化学工业的发展需要新鲜血液,充满创新性和挑战性。如果行业发展一成不变,将限制其水平的提高,对化工专业建设也不利。竞赛作为新工科的一种特质和方式,在教育理念中结合竞赛手段进行教学是当前较为前沿和适应学生需求的方法[3]。通过学科竞赛的形式,考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分析和反思问题,并理解和巩固知识,发扬勇于面对和攻克困难的顽强精神[4]。近年来,化工学科竞赛以提升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迅速发展。学科竞赛可以提供动手操作实验、模拟软件运用,以及熟悉化工生产流程等课堂内无法获得的能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是面向全国高校全日制本科化工专业学生,由中国化工学会和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主办的比赛。该比赛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并推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比赛涵盖了化工专业的大部分课程,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设计教育和实践机会,以提升其工程设计能力[5]。广西大学希望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
一 竞赛思政的好处
竞赛思政是将思政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等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到教育和引导学生参加竞赛的全过程中,以规范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积极性。随着科技革命和高校教学工作的快速发展,中国石油化工行业不断进步,对于培养适应现代化学工业发展的新型石油化工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人员需要具备全面的化学知识,并具备基本的新工艺和新设备的技能。
广西大学推崇发展竞赛思政。一方面可以促进学校的化工专业科研实力提升。通过参与化工设计大赛,学校能够有效完善学科竞赛机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有助于提升本专业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和成长的机会[6],推动学校化工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竞赛思政也可以用来检验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学校采取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作为切入点,在筹备竞赛的过程中巩固与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增强对化工专业的理解。通过学科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的同步推进,学校将实践教育与学科竞赛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整合创新实践资源,优化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7]。此外,竞赛思政还能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学校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结合化工学科的特点,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通过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学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科专业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化工专业知识的应用中增长课外知识并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学生在学科竞赛中会反复思考问题,不仅充实自己的逻辑和创新思维,还增强了实践和创新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促使学生培养了耐心敬业、勤奋刻苦等优秀品质,成为对社会有贡献、有责任感的新时代技术型人才[8]。
在竞赛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和精神品质:家国情怀——竞赛队伍、家庭、国家息息相关,在社会上的团队就是一个小家,家的荣誉等同于学校的荣誉,在交流和备赛中成就大家,培养家国情怀;培养竞争意识——高校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基本意识就是竞争意识,同时也要具有顽强的意志,达到磨炼意志的作用,整个准备竞赛的过程中,学生的备赛表现需要竞争,备赛态度需要竞争,技术培训需要竞争;培养团队精神——文化氛围和队员意识凝聚成一个努力奋斗、力争上游的团队,每位参赛学生要积极为团队确定的目标奋斗而拼搏,具备强烈的团队意识,在备赛中传承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优良美德;历练心理素质——通过竞赛前后的心理培训,参赛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同时在备赛和比赛的过程中磨练了心理素质,加强了情绪调节能力和抗压能力,更好地展开未来的学习和生活[9];塑造吃苦耐劳的品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涉及的内容广,需要参赛学生掌握化工专业的各个核心科目,熟练操作化工设计软件,这些对于初出茅庐的参赛学生困难重重,成功的路上少不了艰难险阻,吃苦耐劳的品质将引领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二 如何开展竞赛思政
竞赛思政在理论课程的合理安排下,结合比赛同步加强对学生专业素养与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弥补了长期以来仅有专业知识的输送而缺少思政教育灌溉的缺陷。竞赛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并通过适时的引导,培养其正确的学习理念,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包括奋发向前、创新变革、为国奉献和吃苦耐劳。此外,指导老师在比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承担着指导学生完成竞赛和解答问题的责任。为了推行竞赛思政,广西大学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 思政元素融入竞赛培训
在竞赛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将素养目标纳入竞赛项目内容计划,根据竞赛项目的具体内容,找到和素养目标相关的思政结合点,以下为初步设定的素养目标。
1 增强科技自信,提升国家认同感
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中,学生不仅能够攻克难题,还能够增强他们对科研的信心。针对这一思政结合点,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确保1~2位教师分配给每个竞赛团队,负责各种先进的化工设计软件的教学。专门设置教学团队引导学生使用Aspen-plus软件进行工艺流程设计,并通过搜集资料和开拓创新的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时代科技的进步。此外,在培训过程中,学校还安排学生观看以往参赛的视频,借助多媒体手段提升学生对国家科技水平的认同感,逐步加强其对民族和国家的自信心。
2 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提升审美情趣
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中,学生通过参与比赛深入了解了化工行业对环境和人类家园的影响。针对这一思政结合点,包括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手册和绘本,以引导竞赛队伍和师生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鼓励竞赛队伍在设计厂区平面布局时,注重考虑生态友好的化工厂排放设施,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通过合理考虑厂区布局和构型,逐步培养对本专业应用审美的素养,进而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
3 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
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中,学生通过参加比赛深化了对化工领域的自主专业认知和理论理解,并巩固了在课堂上学到的化工专业知识,建立了有机的知识结构。同时,他们也通过比赛了解到了课外的化工相关知识。为了贯彻思政教育与竞赛相结合的理念,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开设了多门与化工设计大赛相关的选修课,供对竞赛感兴趣和希望学习相关软件的学生选择修读。这些选修课的内容包括研究和开发化工新产品、新技术,设计新工艺流程和设备,以及新建化工厂的规划等方面。通过学习选修课,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相关软件,培养设计思维,从而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增强对专业学习的信心[10]。
4 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
举办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旨在提升化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其学习态度并激发学习兴趣。为了实现这一思政教育目标,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视频讲授人文情怀相关的故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在备赛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创新的工艺流程,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能,从而在学生心理层面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