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 秦艳慧 郭宗河 袁长丰 王国艳 郑进凤 高啸峰

摘  要:在高校专业课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是当前教学改革主要内容之一。为充分发挥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实现知识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该文探讨改革现有工程测量课堂教学模式,从实验和理论教学两方面进行课程思政设计,在坚持学科专业本位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测量知识蕴含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职业自信、工匠精神、习惯塑造和法治意识等,引导学生多读书、善提问、深思考、勤实践,进而实现课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知识技能传授;价值引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2-0185-04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college professional course is one of the main contents of recent teaching reform. In order to give play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colleg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nd to realize the organic unity of knowledge and skill guid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form of the existing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f engineering survey course, and designs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rom both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teaching aspects, on the basis of adhering to the unchanged discipline-based professionalism, through measuring knowledge containing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homeland feelings, professional self-confidence, craftsman spirit, shape habit, and rule of law awareness, etc., to guide students to read more, ask more questions, think deeply, and practice diligently. In addition, the curriculum will be realized to educate all staff, the whole process, and the all-round education, and finally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values establishment and people cultivation.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ngineering survey; teaching reform; knowledge and skills teaching; value leading

“课程思政”概念源于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随后,2018—2020年党中央及教育部多次印发高等教育课程思政为主题的系列文件,主题都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全部环节,落实在课堂上,融入教学全流程,从而实现立德树人[2-4]。专业课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以专业知识技能为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发挥课堂主渠道的功能,改变专业课教学重知识技能传授、轻思想教育的现象。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国工匠,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方法和技术,也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坚定的家国情怀。

目前,在课程思政进展方面,由于各个高校自身特点不同,各个课程自身的特点也不同,导致实际推进效果距离实施构想具有一定差距[5-7]。很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进行研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课程思政方法模式单一,整个课程尤其是具体到每一小节知识点的思政元素挖掘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课堂教学过程中简单的对课程思政元素说教,甚至存在为“思政”而“思政”的情况,致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任课教师一个人尬聊的情况;即使有些专业知识点可以融入较贴近生活的思政元素,由于专业课课时有限,深入讲解相关思政元素可能导致专业课课时不够,也不能展开详细讲解,只能蜻蜓点水般地将专业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介绍一下[8-9];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度不高,出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知识点脱节,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之间存在“两张皮”的现象,达不到春风化雨的教学效果,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之间“协同育人”的合力作用有限[10-11]。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体人,具有践行课程思政的先天优势,每位教师都肩负育人责任,但仍然有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简单地认为只要学生不违法乱纪,就算课程思政教育合格,在教学中没有把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很好地融合,这使课程思政效果大打折扣。如何让高校专业课教师承担课程思政教育职责,是目前课程思政能有效实施的一个“痛点”[12]。

从大禹治水时原始“左准绳,右规矩”工具,到我国近期提出的“深地、深海、深空”所创造出来的理论技术和先进设备;从我国国内大力提倡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针,到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国际发展倡议,工程测量在其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工程测量这门课程中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课程思政在学科中协同效应,显得尤为重要。工程测量课程是土木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非测绘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课程改革须与时俱进,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特色,结合现代测绘学科的发展,积极探索土建类本科专业工程测量教学新模式。以专业知识技能为载体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将课程思政教育这个“盐”溶解到专业课程这个“食物”中,将各类思政教育元素与课程知识紧密贴合,从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融入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课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互连接,最大发挥课堂功能,具有其他教育方式无法代替的优势。本文以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为依托,拟探究其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

一  工程测量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设计思路

(一)  理论教学部分课程思政设计

工程测量课程主要以室内教学方式开展理论课,使学生学会运用测绘理论方法来认识、分析和解决测量相关问题,以讲授法教学手段为主,结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小组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考虑各个知识点的差异性,在授课中灵活多变,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增加随机选人答题、课堂小组讨论、翻转课堂和在线课堂测验等,提高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因此,理论课主要从文化自信、家国情怀、职业自信、工匠精神和法治意识5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设计。

1  文化自信

讲解测绘学历史时,回顾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测绘史,总结中国古代测绘历史的辉煌成就,特别是21世纪以来,我国在测绘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在讲解工程测量发展知识点时,可介绍工程测量在陆海空领域,特别是国家现在提出的深地、深海和深空领域的普遍应用与应用前景,激发学生对测量新技术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在介绍全站仪的基本结构与使用方法时,从全站仪的国产化历程入手,讲述国产仪器典范“南方测绘”的崛起、拉锯改革、自主创新到改写垄断格局,实现全站仪国产化,若没有坚定的信念,就不能在“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坚忍不拔的品格和民族责任感。

2  家国情怀

介绍测量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科技兴国热情。讲解全球定位系统部分内容时,重点介绍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中,中国武警和人民解放军各装备方队的整齐划一,离不开北斗系统的准确定位与导航,引导学生要传承好、发扬好“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在讲解中国测绘坐标系发展时,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联测苏联坐标系到1980国家坐标系再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这些都体现国家测绘技术的发展及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加,每一个大地坐标系的建立都离不开党的领导、祖国的和平和经济的发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科技强国的重要性。在国防建设和现代化战争中,高精度的数字地图举足轻重,配以武器的精确制导,让战争胜负没有悬念。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起的科索沃战争结束后,塞尔维亚一名艺术家获得国家一级勋章,因为战争期间他曾负责在机场按1∶1的比例绘制飞机,弱国既然打不过强国,只能多多消耗敌方,这是战国末期韩国水工郑国到秦国修渠的现代版本。通过数字测图发展历程,体会现代测绘科学技术给测绘工作带来的便利和转变,坚定科技强国的理想信念。

3  职业自信

学生若要获得较高精度的水准测量观测数据,必须认真且仔细地对测量仪器进行操作,然后再进行实际观测与读数,通常需要进行反复的观测才可以获得符合误差要求的测量数据,由此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科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讲解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时,为了使学生领会水准测量内业计算的重要性,利用案例教学法来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角度测量内业计算,要求所有测量成果必须严格符合规范要求,只要有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地方,哪怕是很小的地方也要进行重新测量,直到测量结果符合相关测量规范要求为止,由此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求点的坐标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倘若学生注意力分散,未能跟上讲课节奏,可能会忽略关键细节,最终导致操作或计算存在问题,若问题出现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将给工程造成经济损失,引导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细心和耐心。施工测量贯穿于工程施工的所有阶段,一定要落实到实地,让学生深刻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提供案例、视频和图片等,给学生观看一些因测量问题给工程带来的失误与事故,让学生明白,实际工程中测量的一点失误,都会给国家的经济财产带来损失,重则造成安全事故,让学生深刻体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引导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职业精神。在介绍工程测量在项目工程中作用时,重点强调工程中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后期的进程,测量人员必须要深入到施工现场,取得一手测量资料,为项目方案的编制及后续的施工等提供有力支持;有时施工现场需要背着几十斤的仪器,在户外风吹日晒进行勘察和测量,由此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讲授建筑安全施工内容时,通过案例教学法,适当引入近期发生的有关建筑安全事故的案例,剖析安全事故的原因,让学生领悟在工程建设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向学生展示建筑物位移过大造成的危害,使学生明白变形监测的重要性及变形监测所需要的高精度,引导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