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

作者: 张磊 胡卫平 常海波 李秋叶

摘  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理工类专业课是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团队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凝练思政元素、深入探究知识讲授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明显的育人成效。该文对教学团队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总结,尤其对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创新举措进行梳理,期望为理工类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功能高分子材料;理工类专业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2-0193-04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to carry out the basic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courses are a vital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s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universities.The teaching team of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deeply excavat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contained in the curriculum, conden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explored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struc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eaching practice, significant educational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The present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Importantly, some innovations i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have been condensed. The authors sincerely expect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courses.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moral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aching design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多个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些会议精神和重要指示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6月,教育部下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1],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由于课程自身的特点,理工类专业课程在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大国工匠精神、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理工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3]。

功能高分子材料是化学、化工、材料类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涉及范围广泛,主要包含水溶性功能高分子、离子交换树脂、高吸水树脂、高分子螯合剂、高分子反应试剂、液晶高分子、导电高分子、光致变色高分子、光刻胶、光敏涂料、医用高分子、药用高分子和高分子膜材料等,属于典型的学科交叉领域[4-5]。该课程教学内容既有基础理论,又包含科技前沿和生产实践,充分体现理论、前沿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6]。也正是具有这样的特点,使得该门课程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可以在多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贾旭等[7]通过实例对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设计进行了剖析,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宫琛亮等[8]从多个方面对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并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和育人功能。赵莉丽等[9]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弹一星”精神等融入课程教学中,将知识讲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实现了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本课程团队在功能高分子材料这门课的讲授过程中,认真落实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精心钻研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在知识讲授和思政教育融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创新举措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建设成效。

一  理论知识讲授与课程思政资源的有机融合

(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融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是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形象化表达,是辩证统一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化学、化工、材料类专业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是十分重要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这一章涉及工业循环冷却水阻垢剂这部分内容,其中,聚天冬氨酸和聚环氧琥珀酸是全球公认的绿色环保阻垢剂,而传统膦系阻垢剂的大量使用和释放是造成一些区域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把水体富营养化这一环境问题介绍给同学们,同时,借助此部分内容的讲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重要思想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大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二)  科学家精神的融入

科学家精神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科学家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之列[10]。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因此,宣传科学家精神,培养一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年群体是高校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学习“离子交换树脂”这一章时,引入被誉为我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的何炳林院士的事迹,并重点讲述他心系祖国、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爱国精神和勇攀科学高峰的创新精神;另外,结合何炳林先生一生传道授业、倾心育才、捐资助学的事迹,向青年学生讲述他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通过这些思政资源的融入,既调动了学生的听课状态,还把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何炳林先生身上所体现的科学家精神有机融合在一起,具有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  大国工匠精神、科技报国情怀的融入

近些年来,我国一些企业连续遭到高新技术封锁,针对我国在部分高科技领域面临的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2018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需要大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更要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科技报国情怀,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光活性功能高分子材料”这一章涉及光刻胶、光致变色高分子、光敏涂料和光电转化高分子等内容,其中,光刻胶是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阐述光刻胶在电子工业中的重要作用和我国光刻胶的发展现状,让学生对芯片“卡脖子”问题有全面的认识,从而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科技报国情怀。另外,进一步介绍芯片制造所需的化学品,让学生了解芯片制造过程中不仅需要光刻胶,还需要超净高纯试剂、特种电子气体等多种化学品。同时,以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历经多次试验,克服种种困难,实现电子级氢氟酸国产替代的先进事迹为例[11],使青年学子切身体会大国工匠精神的重要价值。

(四)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融入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为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2]。深刻理解这一原理对于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提升他们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

“液晶高分子材料”这一章涉及液晶的发展史这部分内容,但教材上通常介绍得比较简单,只是把几个重要事件罗列一下,无论是老师讲授还是学生自学,都不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难以在思想上给学生以启迪。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课程团队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事先把“液晶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作为一个探究课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最后,由授课老师对“液晶的发现和发展过程”进行系统总结,引导青年学子认识科学发展过程中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同时,借助此案例帮助青年学子正确认识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和困难。

(五)  其他思政元素在教学中的融入

在讲授“螯合树脂”这一章时,融入我国在稀土开采、加工、分离和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让学生明白,我国不仅稀土储量丰富,而且稀土的采选分离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外,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虽然我国稀土储量较为丰富,但稀土仍属于稀缺资源,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节约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高吸水树脂”这一章中,在讲授材料的结构对高吸水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时,通过分析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交联度的变化所引起的吸水性的变化,引导学生对“量变质变规律”进行深刻的思考,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