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事权下职教新型一体化教材质量评价研究

作者: 张丽萍

国家事权下职教新型一体化教材质量评价研究0

摘  要: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国家事权下职教新型一体化教材具有政治属性、思想属性、职业属性和文化属性,具有政治方向把控、思想引领、文化浸润、知识传播和技能传承等功能。对职教新型一体化教材进行质量评价,要以教材建设国家事权为基本遵循,将教材政治性和思想性的评价贯穿始终,从教材的价值导向、内容质量、编写水平和使用效果四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根据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确定其权重系数,采用“多元协同”评价方法,对教材的政治性、思想性、系统性、职业性、规范性、多样性及数智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质量评价。

关键词:国家事权;新型一体化教材;质量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多元协同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3-0100-0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extbooks is the national authority, and under the national authority, the new integrated vocational education textbooks have political, ideological, professional, and cultural attributes. They have functions such as political direction control, ideological guidance, cultural infiltration,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and skill inheritance.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new integrated vocational education textbook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national authority of textbook construction,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aspects of the textbook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hroughout. Evaluation indicators should be designed from four dimensions: value orientation, content quality, writing level, and usage effect of the textbooks. The weight coefficients of each evaluation indicator should b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ir importance. The "multiple collaborative" evaluation method should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political, ideological, and systematic aspects of the textbooks. We should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in terms of professionalism, standardization, diversity, and intelligence.

Keywords: national authority; new integrated teaching materials; quality evalu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multivariate collaboration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关键要素、立德树人的基本载体,教材质量事关教育教学质量根本,教材质量评价在教材建设中发挥着导向、诊断、鉴定、反馈和激励等重要功能。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未突出其类型教育的特点,同时存在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评价标准与企业需求脱钩等问题。

教材建设国家事权是指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加强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及培育目标的落实。2016年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从制度层面上明确了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2019年印发的《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中指出“落实国家事权,规范和加强职业院校教材管理,打造精品教材”。2021年教育部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强化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在教材建设中,国家事权应作为教材编写、审核、出版、评价的主要遵循,将教材国家事权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

一  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发展历程与内涵

(一)  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的发展历程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教材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就非常重视教材的编写工作,安排新中国最顶尖的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参与到中小学教材编写队伍中,抽调大批干部参与编写教材;邓小平同志亲自部署教材编写,在世界各地选购最新的中小学教材空运回国供教材编写者参考[1]。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教材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指明了教材建设的历史使命和工作重心。为教材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全部使用统编教材,三个教材管理办法,教材意识形态审核等,这些举措有力推进了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全面落实。

(二)  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内涵

国语词典中对“事权”的解释是“做事的职权”,一般是指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宪法规定所拥有的在公共事务和服务中应承担的任务和职责[2]。国家事权是指依据自身职责,保护国家安全,规范国家政治、行政、经济、军事、法律、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行为,制定与处理其相关事务的权力,国家事权是国家内最高裁决权与权威[3]。教材作为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现在的学生学什么样的教材,就决定未来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国民。”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在教材建设中要体现国家意志,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二  国家事权下职教新型一体化教材的功能属性

(一)  国家事权下职教新型一体化教材的基本属性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载体[4]。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要把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落实到教材中。在类型教育下,职教新型一体化教材应该要有政治属性、思想属性、职业属性和文化属性等基本属性。

政治属性是教材的首要属性和方向性属性,它把控着教育教学的国家性、方向性和原则性[5]。政治属性是指职教新型一体化教材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政治立场的责任,教材中的政治观点、政治立场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力。

思想属性是指职教新型一体化教材要肩负起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责任,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教育,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职业属性是指职教新型一体化教材肩负着培养行业需求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责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教材是文化传承与创化的载体[6],职教新型一体化教材的文化属性是指教材肩负着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力的责任,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传统,引导学生建立国家文化自信,培育中华民族凝聚力。

(二)  国家事权下职教新型一体化教材的功能

1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政治方向。青年一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政治立场、政治觉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成就。职教新型一体化教材要起到政治把控的作用,着力培养青年学生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不动摇,培养学生“两个维护”的坚定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引导树立“四个意识”。

2  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

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就业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正确的“三观”。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专业教育、技能教育,而人文素养教育、道德教育越来越被边缘化,导致青年学生的人文涵养越来越不足。在职教新型一体化教材中,尽管其形式多样、内容前沿,但必须要以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为基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贯穿教材中。

3  坚持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浸润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看望师生期间明确指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7]。”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思想、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语言表达、文化素养、历史意识、文化自信和审美观念等融入职教新型一体化教材中,让学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充分发挥教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

4  推进面向职业岗位的知识传播

教材具有传播知识的功能,职业教育教材知识的构建要遵循“岗位标准指引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指引教材开发”的原则,职教教材中的知识应该是面向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的知识,这个知识是与时俱进的,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技术更新而不断更新的知识。

5  弘扬中国工匠精神的技能传承

工匠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勤奋、刻苦、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对工作的热爱和专注。职教新型一体化教材要突出职业岗位的传统技艺传承和工匠精神的培育,激励学生追求卓越,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资源、追求品质的职业精神。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从而精益求精地传承技能。

三  国家事权下职教新型一体化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职教新型一体化教材要以教材建设国家事权为核心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一)  评价指标维度

1  价值导向维度

对职教新型一体化教材的价值导向进行评价,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政治性:教材的立场和观点是否正确,教材设定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观是否正确,教材是否存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教材中使用的语言和表述方式是否存在负面政治倾向性,教材是否存在忽略或遗漏一些与特定政治立场不符的内容或观点,教材中的图片和插图是否存在强调某种政治观点或传递某种政治信息;②思想性:教材是否能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是否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是否能够培养学生对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的正确认识,是否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精神,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③文化性:教材是否有效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否将这些优秀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人文精神、思想观念融入教材,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力[8]。

2  内容质量维度

职教新型一体化教材的内容质量应该从育人性、系统性、职业性、科学性和适应性等方面来开展评价。①育人性:教材是否全面梳理了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方面是否具有独特价值和作用,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职业素养等方面是否发挥了铸魂育人功能;②系统性:教材的知识体系是否完整,是否实现了中、高、本专业知识的衔接,是否包含了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否适中;③职业性:教材内容是否与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相对接,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是否纳入了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是否将工匠精神培养纳入其中;④科学性:教材是否及时更新,是否能够反映当前职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是否能够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能力;⑤适应性:教材是否考虑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背景,是否提供了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材料,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