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的探索
作者: 李聪聪 李婉涛 姜东凤 王建伟 冯广鹏
摘 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是值得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动物遗传学是畜牧专业本科生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近年来,课程组教师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进行融入课程教学的探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德育教育深入教师心和学生心,促进显性专业知识教育和隐性德育教育的完美融合,将动物遗传学课程教学打造成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的主渠道,培养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畜牧业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动物遗传学;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畜牧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3-0175-05
Abstract: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How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specialized courses and cultivate new people with both moral and ability is a problem that is worth pondering by the educators in the new era. Animal Genetics is a core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animal husbandry, which contains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recent years, teachers of the curriculum group have fully explor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and explored how to integrate them into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Student-centered" is the principle we insist on,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re flexibly used, and make moral education deeply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perfect integration of explici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ducation and implicit moral education. The teaching of animal genetics has become the main channel for knowledge imparts,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cultivates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talents with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imal Genetics;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cultivation of talents; animal husbandry major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育人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全面贯彻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方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3]。所谓“课程思政”,是把课程作为载体,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将各种育人要素进行聚合、协同运作,形成合力,润物无声地实施德育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一种综合政治教育新形式[4]。因此,开展课程思政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挖掘专业课中的德育元素?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如何将德育元素、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以上这些问题非常值得专业课教师的深思。
一 课程思政融入动物遗传学课程的重要性
课程是高校专业教育的关键载体和基本支撑。动物遗传学是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动物遗传和变异的规律,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细胞遗传学基础、分子遗传学基础、遗传学基本定律、遗传物质的改变、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基础以及基因工程等,许多理论知识点与人类生活、畜牧生产实际紧密相连,通过找寻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将显性的专业知识教育与隐性德育教育有效融合。动物遗传学课程内容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内容更新速度快等特点,这些特点使课程的德育目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的学习目标,除了掌握基本知识以外,需注意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主查找和阅读文献,提炼总结获取相关知识,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地培养跟踪学习遗传学领域前沿进展的终身学习习惯,达到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用科学的视角认识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为现代畜牧业的生产管理、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撑的目的。
二 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动物遗传学教学的探索
(一) 注重专业课教师综合素养
要抓好教师队伍这支主力军。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负责人[5]。并且习总书记对开展思政课的教师提出了“六个要”的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教师在教学中展现出来的个人政治素养、专业素养、科学素养以及人文素养等将深刻影响到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在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刻注意榜样的力量。首先,坚持明确的政治立场,努力克服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不足,做到敏而好学,注意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升个人思想政治水平,对各种时政要点进行深度剖析,准确把握专业基础课思政建设的方向,挖掘思政元素与动物遗传学专业知识的内在融入点。其次,专业教师需注意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优秀的教学水平是有效思政教育的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直接受到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动物遗传学课程而言,笔者所在课程组灵活使用案例式、探究式、问题式和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因此,要实现理想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做一个知识面广且能得到学生认可和信任的榜样老师;另外,教师要把习总书记所提出的“四有”“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统一”的要求作为努力的目标[6];做到言传身教,将隐性的德育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各个知识点中。
(二) 动物遗传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抓好课程建设这个主战场,“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实施课程思政,首先要明白课程思政并不是简单的“课程+思政”,二者关系并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相互融合的关系。任何课程本身都蕴含着价值观念,都带有思政元素。实施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围绕“学生”和“教师”两大主体进行设计,具体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1 编写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文件
通常情况下,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认知体系和信仰体系构成了思政课的完整体系[7]。动物遗传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教材的编写、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案的设计等一系列教学文件都要融入思政元素,这是结合课程内容实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8]的第一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简称“我校”)本门课程目前选用的教材是吴常信院士主编的“十三五”规划教材《动物遗传学》,该教材通俗、应用性强,具有一定前瞻性,平时在课堂上也注意前沿知识的补充。课程教学大纲是实施教学计划的重要的执行文件,同时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制定考核评分标准和进行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9]。本课程组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深度结合的原则,重新修订了动物遗传学课程大纲,大纲在教学目标部分,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中均融入思政元素,提出了思政目标。认真梳理并挖掘每一章节蕴含的思政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家国情怀、道德修养、科学精神、文化素养、职业素养、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等。在评价体系中适当增加课程思政的比重,特别注重过程评价。对应教学大纲中的课程思政目标,找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针对各个章节内容,认真编写教案,将德育元素渗透进教学的各个章节内容中,课程思政融合点的设计和导入方式在课程教案和课件中凸显出来,通过合理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为国家畜牧生产领域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爱岗敬业、良好职业素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在教学反思中注重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的效果,并做总结。
2 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
动物遗传学的课程内容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要善于挖掘并适时融入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要蕴含专业特色以及课程内容特色,做到精致思政。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思政元素为灵魂,围绕课程思政目标,专业知识结合学生成长及认知需求,找准课程思政的融入点,适时适度地进行思政渗透。内涵丰富的动物遗传学课程如同一碗优质的底汤,课程思政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一把“盐”,这把“盐”可以让“汤”变得更美味可口的同时,也能提升“汤”的营养,利于学生积极向上成长,让学生真正获益,并达到育人的功效[10]。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前沿知识的补充,使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宽度都极大提升。动物遗传学部分章节的思政元素融入点见表1。
1)引经据典,融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引经据典,透过遗传学现象领会其中所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在学习细胞遗传学中的细胞分裂部分,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要比分裂期长;据观察哺乳动物离体培养细胞的有丝分裂周期,细胞分裂间期长23小时,而细胞分裂期全长只有1小时。而花费时间最长的分裂间期是为细胞分裂提供所需的一切条件。这个遗传学现象充分体现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典出《礼记·中庸》。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凡事预则立”是只有人们对结果能够做出科学预见,才能正确指导自己的具体行动,向着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而“不预则废”是如若人们没有发展的眼光,不顾长远结果,只顾眼前,必然达不到自己最终的目的。告诫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打无准备之仗,做好规划,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2)融入科学精神。遗传学的发展历程中“群星闪耀”,通过介绍伟大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让有血有肉的遗传学家们屹立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伟大的科学精神。在讲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了解孟德尔的生平、家庭背景以及曲折的求学经历,他不但是一位修道士,还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前后共做了长达12年的植物杂交试验,其中,豌豆杂交试验做了8年。并把孟德尔与同时代的其他科学家的研究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领略孟德尔试验设计的严谨,体会孟德尔的过人之处,让学生明白成功的首要关键是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另外,科学研究需要持之以恒、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