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税收学课程建设的路径研究
作者: 张玉
摘 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和立德树人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注重将价值引领融合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该文以税收学课程为例,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从税收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与教学方法,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成效等方面,探讨课程思政融入税收学课程建设的路径,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助力培养德才兼备的经管类一流人才。
关键词:税收学;课程思政;一流专业;教学方法;税收违法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3-0193-04
Abstracts: Promoting the curriculu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strategic initiative of the new era of university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cus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value leadership in knowledge transfer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so that theeducation canreturn to the essence of educating students. This paper takes taxation course as an example, combines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lores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course ideology into tax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goal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source construction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teaching method,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 and effectiveness, so as to improve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quality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elp cultivate the first-class talent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who are both moral and competent.
Keywords: Taxation Studies; curriculu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irst-class major; teaching methods; tax violations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课程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2021年6月,教育部召开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切实打通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最后一公里”。专业课该如何实现课程思政建设呢?本文将以税收学课程为例,研究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以期为其他课程的建设提供经验与借鉴。
一 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2020年,青岛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被评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业建设成果丰硕。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其中税收知识素养有助于学生将来帮助企业降低纳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税收学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具有覆盖面广、受益者众、教育效果明显的特征。税收学课程能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税收理念、税收文化与税收知识,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税收知识储备,更关系到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涉及学生社会责任担当意识的养成。
根据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把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的纳税核算与减免税优惠、违章处罚相结合,从正反两方面通过案例教学法等帮助学生树立依法纳税意识,提高学生将来的纳税遵从度。
注重把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知道税收基本原理,了解税收的起源和
发展,熟练掌握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的法律规定以及偷逃税的违法处罚规定。
能力目标:对我国主体税种进行正确纳税核算,对鼓励安置残疾人、鼓励科技创新、鼓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税收减免政策进行熟练掌握,以更好理解我国的税收立法精神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素质目标:坚决杜绝偷税、抗税、骗税、欠税等违法行为,培养学生具有大局意识和爱国意识,做到依法纳税。
二 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与教学方法
(一) 课程思政资源建设
2020年7月,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樊丽明教授在《财政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重点问题》中指出,“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寓道于教、寓德于教,是财政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追求的目标。2021年10月,《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要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教学评价各环节,切实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章云峰和尹娟[1]认为,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的灵魂,思政元素功能的发挥是课程思政内涵建设的必经之路。张驰和宋来[2]认为,课程思政建设应在课程理念上坚持社会逻辑与学术逻辑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大数据思维与经验思维相结合、在学理内涵上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孟子敏和李莉[3]认为,课程思政不仅包括政治教育,也包括理论传播、思想引领、价值观导向、精神塑造以及道德伦理教育等。蔡瑶等[4]通过分析育人意识任务化、课程建设标签化和评价指标化等存在的弊端问题,探索从管理机制、师资机制、课程机制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实践优化的路径。苗雨佳和张彦惠[5]采用“DHASQ”分析模型,从方向、高度、角度、速度和质量提出实现课程思政的方法。
结合青岛科技大学工科背景和橡胶特色,国家一流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能力的人才目标以及税收学的课程特点,将自觉纳税意识、诚信纳税、爱国主义、责任担当等思政元素融入到税收学课程中,对税收学内容框架进行调整和完善,将税收知识和正确价值观传递给学生。
按照纳税负担与国家建设、税收优惠与科技创新、税收减免与特殊人群就业、税种开征与城市建设、公益性捐赠与税收激励等内容设置课程思政专题讨论或作业题,把育人与教学融合。构建丰富的线上课程思政案例库,包括教师撰写的入库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的案例和学生自主开发的教学案例;既有视频案例,又有税收违法案件判决书等;同时,鼓励同学课外登录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和“信用中国”网站,了解我国对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的激励措施。
(二) 教学方法
混合式教学改革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的关联性,有助于实现专业课程隐性思政教育的目标[6],税收学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为主,贯穿翻转课堂、生问生答、生讲生评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税收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评价纳税方案和设计纳税方案的能力,启发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独立思考能力和辨析能力(图1)。
以“四个强化”推进税收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强化税收历史教育、强化税收法治教育、强化“人民性”税收价值理念培育、强化税收职能教育,围绕这四方面,在税收基础理论和税收实务教学中,通过案例式、讨论式、启发式、探索式、辩论式和情景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所学工商管理专业的自豪感和依法纳税的使命感,加强自主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动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线上环节教学方法。提供税收学课外资源,构建教学视频资源库、习题库、案例库、章节测验库及资料库等,布置学习目标,发布课前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课外展开有计划的线上学习。为提升课程的实践性,注重把新税收政策和企业财务报表等放入学习通平台。比如,新冠感染疫情期间的减免税优惠、增值税起征点优惠、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税率调整、增值税即征即退企业名单等,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税收为经济服务的根本宗旨。
线下环节教学方法。通过开展情景式教学,同学们模仿不同税收案例中的人物,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传递税收知识,领会税收对国家、对社会的重要意义。组织学生汇报和小组讨论,把课程思政贯彻到核心章节,重视课程思政和专业知识的自然融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实践体验感。比如,引入知名企业和网络带货主播偷逃税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依法纳税意识。同时,组织学生对我国目前税收征管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充分认识借助大数据进行偷逃税甄别分析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对小微企业或个人税收负担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或减轻纳税人负担的重要性,了解我国税制改革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通过税收竞赛,进一步了解税收负担与社会福利的关系,正确认识税收贡献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挖掘第二课堂思政元素,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课程思政除了向课程内部深入挖掘外,还拓展与课程密切相关的课外思政资源,要求学生登录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了解最新税收制度及政策解释,尤其是新冠感染疫情期间新推出的减免税五大类优惠政策(表1),结合新政策对企业疫情期间税收负担情况进行调研,然后邀请企业财务总监和税务局征税人员以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对学生调研报告进行点评,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税收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成效
根据“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路径,挖掘税收学课程中能体现责任担当、爱岗敬业、大局意识、家国情怀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的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确保课程思政在税收知识传递中起到导向性作用。
(一) 课程思政建设特色
1 融入“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在学习税收起源和发展时,强调我国早在夏朝就产生了税收萌芽,通过夏、商、周时期的“贡”“助”“彻”到春秋时期的“初税亩”等不同历史时期的税收形式,激发学生学习不同历史时期税收文化多样性的积极性。而近年我国推出的增值税税率下调、增值税留抵退税、加大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增值税加计抵减等减税降费改革,更是孔孟“敛从其薄”等税收思想精髓在当代的传承和应用,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