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制药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讨

作者: 郝二军 郭海明 江智勇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制药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讨0

摘  要:“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创新型卓越工程拔尖创新人才是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该文以河南师范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成效为例,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协同培养的经验,结合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实际,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育人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育人模式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对实现引领未来我国制药工业变强的创新型卓越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育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4-0042-04

Abstract: Talent training is the core of the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Cultivating top innovative tal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rategy of reinvigorating China through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aking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al results of diversifie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n the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major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collaborative training of outstanding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talents from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talents in China, a collabor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government-industry- university-research-financial-service-user synergy" has been constructed for the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major;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high-quality, innovative, and outstanding engineering talents that will lea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of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 research-financial-service-user synergy" has promoted the improvement of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and laid a solid talent foundation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Keywords: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financial-service-user; cooperative education; top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又一战略性教育目标,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教育强国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探索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需要直面现实挑战。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关键在人才,高素质创新型卓越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是教育的根本性战略任务[1-10]。随着产学研联合的人才培养的迅速发展,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卓越工程拔尖创新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资源整合、培养模式优化等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提高高素质创新型卓越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是高等教育中需要密切关注和着重解决的问题[2-6]。“双一流”建设高校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企业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相对稀缺的创新资源,依靠外部不同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发展,走一条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用户联合的“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道路,才能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取胜[2-10]。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育人模式,增强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既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又实现了区域科技和教育资源的高度整合。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双一流”建设中的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校企深度融合,探索稳定并可持续发展的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拔尖创新人才育人模式,进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增强现代化经济建设人才支撑能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加强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决策。在当前生物与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制药工程专业拔尖创新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为此,高校要从“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和目的出发,结合制药工程专业的特点,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拔尖创新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本文基于“双一流”建设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在分析了河南师范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基础上,结合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协同培养的经验,结合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实际,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对象,面向未来、谋划未来、引领未来,持续深化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和开放式的卓越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全面践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质量理念,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育人培养体系,并成立了河南师范大学大学未来生物医药技术学院和创新药物与绿色制药工艺河南省特色行业学院的建设,获批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药监局创新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平原实验室等平台,对“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育人模式进行深入且全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  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育人机制

河南师范大学通过整合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育人机制。“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以卓越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目标,河南师范大学积极谋划,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教师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产学研合作,与企业签订成果转化协议,带领老师们进行“万人助万企”“访企拓岗”等活动,与拓新药业、华兰生物、天方药业、驼人集团和知微药业等多家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等平台,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到企业调研,与获嘉县人民政府、凤泉区人民政府和长垣县人民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为“产学研合作基地”揭牌。转变任课教师的教育理念,一切本着“从学生出发,精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供需融合”的原则,邀请企业参与从顶层设计到资源配置、教学设计、质量评价的全部人才培养环节,以校企合作、共同设计、终端评价的模式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图1)。“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育人培养模式进一步强调了政府推动的开放创新平台搭建以及用户体验与创新,强调了面向应用的价值实现,金融配套强保障、中介服务提效率、成果转化增效益。

二  打造科技创新港,引培高端人才

“双一流”建设高校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河南师范大学科技创新港由新乡市人民政府和河南师范大学共同建设,也是校地双方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重大战略部署和省委“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而打造的科技创新高地。未来科技创新港将成为科技创新平台集群、成果转化孵化平台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港由高水平高层次科研平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产业转移转化基地和高层次人才这个辅助设施四部分组成”。在河南师范大学办学一百年之际,河南师范大学秉持“跳出师大办师大、跳出教育办教育”的理念,围绕学生中心和创新中心,引培高端人才;在高端人才培养下,培养一批卓越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加大科技创新,以国家级科研平台为支撑,产出独立性、原创性、标志性科研成果,“以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人才”,充分发挥学科领军人才、“领头雁”对人才培养的主导和支撑作用,一流的教授和最优秀的教师要站在讲台上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让一流的教师成为一流人才培养的“底色”。

三  成立“俊甫计划”拔尖人才实验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近年来,河南师范大学通过成立“俊甫计划”拔尖人才实验班,培养了一批拔尖创新人才[6]。通过自愿报名、严格选拔、全面培养、平台保障、科学考核等一系列措施,使“俊甫计划”拔尖人才实验班培养成效显著。通过成立制药工程专业“俊甫计划”拔尖人才实验班,在学院高端人才和企业高管的双导师制培养下,培养了一批卓越工程拔尖创新人才,为地方企业输送了大批一流人才。

四  校企合作,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培养卓越工程拔尖创新人才

河南师范大学依托产学研合作办学的先天优势,深入开展“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育人,形成了重实践、厚基础、善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河南师范大学与拓新药业、天方药业、华兰生物和知微药业等多家制药企业成立了联合研发中心,对接国家战略和行业、区域发展需求,开展协同创新,解决制药行业中的“卡脖子”问题,建设了制药行业顶尖的科研平台,承担着一批国家重大科研攻关任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解决了相关领域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难题。党和国家对于“双一流”建设的政策导向,突出了面向需求、强化特色、注重产学研结合及培养一流人才的要求,这就为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与行业产业结合紧密、特色鲜明的行业特色型大学,提供了争创一流的难得机遇。通过校企合作,成立联合研发中心,进一步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深化与企业的战略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扩大“政产学研金服用”合作成果,不断提升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推动卓越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五  成立“俊甫书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近年来,河南师范大学通过成立“俊甫书院”,培养了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在河南师范大学办学一百年之际,河南师范大学秉持“跳出师大办师大、跳出教育办教育”的理念,围绕学生中心和创新中心,推动书院化和智慧化建设,致力于打造育人育才、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三位一体”的创新高地。通过成立“俊甫书院”,提升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精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对新形势下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实现精准化跟踪和评价,为完善和改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