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教融合理念的药学专业建设探索与思考
作者: 王珊珊 任寰 于帅 汤桂梅 王晓
摘 要:经过五年的科教融合探索实践,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引育、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获得快速发展,充分彰显科教融合的独特优势。科教融合学院-药学院紧跟国家科教融合政策导向,紧贴地方药学专业建设需求,深挖自身人才和科研优势,从明晰育人方向、构建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夯实师资力量和强化校企合作五个方面入手,探索实践药学专业科教融合建设的新路径、新形态。该文以药学专业建设为例,梳理专业在科教融合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成效,以及存在的矛盾问题和发展方向,为下一步创新推进科教融合发展,合力培育优质人才,加快科教成果落地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药学专业;科教融合;实践探索;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U45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4-0088-05
Abstract: After five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i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and social services, which fully demonstrates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ed Schoo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losely follows the national policy guid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closely meets the needs of local pharmacy construction. By deeply digging its own talent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dvantages, the paper explored and practiced the new path and form of pharmacy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from five aspects, including clarifying the direction of education, construct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innovating the training mode, strengthening the faculty strength, and strengthening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harmac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work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specialty in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contradiction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to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jointly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next step of innovation.
Keywords: pharmacy major;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alent cultivation; teaching system
科教融合的理念最初起源于德国,从“洪堡理想”“吉尔曼创新”演变至“博耶理论”,其实质是主张建立“科研-教学-学习”的联结体,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1-2]。科教融合是世界各国高水平大学长期坚持和遵循的一个重要核心理念,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3]。2017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推动了新工科建设三部曲,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明确要求建立科教融合协同培养机制,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方向,应用型高校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2017年,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促进高等教育科教融合发展的工作部署,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成立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开启了省属高校科教融合的探索实践之路。经过五年的发展,伴随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校(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了“1+1>2”的加乘效应。在此,以药学专业建设为例,深入探讨科教融合的改革举措及育人成效。
一 专业设立背景
2018年,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充分利用科教融合优势,借助省科学院的科研力量和与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设置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等6个紧密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需求和新工科建设要求的科教融合学院[4-5]。药学院下设药学、药物制剂两个本科专业。其中,药学专业是新增专业,也是科教融合特色专业。专业紧随当今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致力在现代药物生产、药物精细制造等特色领域发挥自身的科研和教学优势,着力培养具备较强创新意识、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药学人才。药学专业2019年开始招生,经过四年的建设,专业以思政教育为引领,大力探索实践科教融合育人新模式,构建“五位一体”特色课程体系、实施“导师协同”的培养方式、打造“多元融合”的高层次教学团队、完善“校企互动”的实践教学机制,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引育、社会服务和国内外合作等方面获得了快速发展,充分彰显了科教融合的独特优势。
二 主要建设举措
(一) 发挥“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
专业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科教融合培养育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以学院领导为主导、教学骨干为核心,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小组,通过文件宣传、制度建立、课堂氛围营造和学业导师指导等方式,将德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和课堂教学全过程。一方面,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推行德融课堂,完善过程考核机制,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融合,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提升专业课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优化改进思政教育方式,由专业教师为主力编制省级《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为省内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指南。改变传统自然科学专业课的枯燥乏味和照本宣科,从知识体系中寻找与德育的“共鸣点”,在各专业课中开展人生观、世界观、环保、诚信和励志等教育。同时,专门建立课程思政平台,创建“药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等思政元素贯穿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 构建“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紧盯当今制药行业对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需求,着力打造集“学术前沿课程”“行业前沿课程”“德融课程”“创新实验课程”“特色实践课程”五位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为本科生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图1)。
其中,“学术前沿课程”引导学生展望未来,全面了解本专业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行业前沿课程”助力学生了解当下,掌握本行业当前的发展趋势和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德融课程”促使学生坚定信念,通过思政教育、德育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自信、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创新实验课程”激发学生内在活力,开设应用型或科研型多个实验内容,学生根据个人专长和兴趣特点选择参与,既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培塑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特色实践课程”拓宽学生发展渠道,根据学生未来发展方向设置个性化订制式课程。对于选择就业的同学,可以联合企业制定实习实训方案,让其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企业所需的实践技能,使其在踏入社会后尽快融入工作环境;对于选择继续求学或出国深造的学生,可以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基础科研实验技能的培训,为未来的科研之路打好基础。
(三) 实施“导师协同”的培养方式
专业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人员比例多、质量高的优势,创新实施“导师协同”的培养方式。在实行辅导员、班主任制度的基础上,将导师制管理模式引入本科生培养教育阶段,学生从大一入学开始,除了配备一位专任授课教师为其学业导师之外,还可以自选配备一位学术导师。同时,学部还聘请鲁南制药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的30位校外产业导师给学生授课,与学业导师和学术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学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学习,充分参与到学生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具体实施、数据分析以及论文撰写过程中;学术导师指导学生参与感兴趣的研究课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课题的探索和思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自考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协作能力;产业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应用研究,帮助学生了解行业企业需求,与学生一同深入校企合作项目进行深入探究,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导师的协同培养可以促使学生将学习的理论成果有效地应用于企业的科研攻关及产品开发中,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拓宽学生培养路径,完善学生培养方式。
(四) 打造“多元融合”的师资队伍
科教融合为药学专业建设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师队伍,专业推进和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唤醒与激发教师参与人才培养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一是建立“科教产互通”用人机制。在授课任务安排方面,科研院所的研究员、产业专家和学院专职教师等来自各领域的人才均可参与教学。二是创新教师岗聘方式。专业教师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聘岗的类型,例如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教学型、科研型和工程型等,每个岗位对应不同的岗位职责、任务目标,可以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三是引进国际师资力量。学院聘请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作为学院的名誉院长,韩国科学技术院院士为特聘专家,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团队。多元融合的师资队伍有助于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和水准,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五) 完善“校企互动”的实践机制
专业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实践教学平台和校外企业的合作优势,构建系统完善的专业实践机制,形成以学生为主、以企业应用型工程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实践训练,更好地适应行业创新发展需求。除了加强与省内外知名企业的交流合作之外,广泛邀请医药行业企业参与制定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吻合,邀请企业工程师、技术专家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促使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无缝衔接。根据特定制药企业需求,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集中组织学生到知名企业进行实习实践、开展毕业设计,深入了解企业生产实际和行业发展技术前沿,实现理论学习、科研攻关和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