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研究

作者: 陈旭 冯馨颖 鲍美阳 苑新悦

摘  要:该文以《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研究出发点,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语义、概念、内涵与外延、应用四维阐述,厘清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总结得出二者在语义上相似指向不同,概念上范围、划分层次、作用点区别,内涵和外延上存在包含被包含,应用上存在观察与参与视角。在二者逻辑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挖掘二者基本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参考成果。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逻辑研究;语义;内涵与外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4-0168-05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Regulations on the Work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in Ordinary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research,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ological - political work and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two semantic, concept,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four dimensions, to clarif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period and the essen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cluded in both semantically similar to different, conceptual scope, division level, point difference,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there contains is included, there are perspectives of observa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appli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logic research of the two, this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nd excavates the reference results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basic theory and practice.

Key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ogic research; semantics;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1](以下简称《条例》)发布,为新时期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和组织路线,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和建设提供根本遵循。《条例》第七章系统阐述思想政治工作,对广大师生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理论体系教育、路线教育、主义教育、“四史”教育、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帮助广大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指出了高校党组织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拓展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条例》中阐述的是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上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厘清“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之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问题,也是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要义。进行二者的逻辑分析有助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  “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语义逻辑

要想深入辨析“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直白地弄清二者的语义逻辑,语义逻辑清晰,就能理解概念逻辑。语义拆解来看“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同点之一是“思想”和“政治”,再就是“思想政治”。不同点就是“工作”与“教育”不同,语境理解不同。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含义在“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中本质是一致的。“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想法及进行思维的活动[2]。思想是理性思维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体。作为人的理性认识,其既是基于客观存在人的头脑中反映的结果,又与思维活动过程本身相统一。“政治”一词历史溯源,中国古代最早出现在秦王朝封建统治时期,《尚书·周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此时的“政”和“治”分开而言,“政”朝代的制度和秩序,统治的手段,礼仪的道德修养及封建统治的政务活动;“治”为统治、治国等治理活动和一种社会状态。而古希腊在《荷马史诗》最早出现“政治”一词,“政治”系一定区域范围内公民参与统治、管理、斗争等公共生活行为的总和,中国古代与西方在“政治”语义逻辑是完全不同的[3]。近现代“政治”一词的引入并产生广泛影响的当属孙中山对Politics的对译,他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即政治。”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其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

语义逻辑不同在于“工作”与“教育”,“工作”有操作,做事,工程,制作,任务,职业,有各种手艺的人等解释;“教育”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4]。西方将教育看做一种特定手段,激发内在的东西。事实上“工作”与“教育”都是一种实践活动,“工作”是指“与人存在的非自然性相应的活动”,就是“创制”;“教育”主要隶属于实践生活,即道德与政治生活。语义逻辑的分析要深入到语境来理解,“思想工作”与“思想教育”指向不同,这就不难理解《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指导思想是高校党组织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思想前提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都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而教育又具有教育性和人文性,“工作”更强调政策性和实践导向;“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强调理论教育和行为养成之间的循序渐进。

二  “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逻辑

“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辨析,要先看二者历史演变逻辑,理论发展史使我们更深刻掌握其中的概念逻辑。从“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历史演变来看,前者要早于后者,“思想政治工作”概念发展逻辑上从宣传工作—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政治教育逐渐演变而来,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宣传工作”到斯大林提出“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工作”。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变化完善发展来看,中共一大提出要用共产主义教育党员,到毛泽东提出党内教育重要性,再到党的主要领导同志集体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这一时期也提出了政治工作是共产党领导军队的显著特征。陈云在《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讲话中提出“思想政治工作”一词[5],“维护党的统一,不靠刀枪,要靠纪律;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端正路线和方针、政策”,之后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也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随着“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更好地发挥其优势,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演变而来[6]。从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会议《中国学生当前任务的决议》,中国学生“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改革开放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飞速发展,大批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学者做出了更明确的科学概念论断[7]。“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与“思想政治工作”密切联系而又与之有所区别的概念。从内在的联系上看本质上有共同性,实践中以相同的意识形态做指导;功能上一致性,二者都是为一定的阶级、政党或社会组织服务的;内容重叠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的或基本的内容。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讲,二者区别在于内容不完全重合,外延有区别。

从历史逻辑来看,“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相辅相成,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中演变而来,“教育”是“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是一种演变;而反之“工作”是“教育”的指导和遵循。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的精神来看[8],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表现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随着《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1]的新要求及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征,高校党委如何牢牢掌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统一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者极其重要的任务。

三  “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外延逻辑

“思想政治工作”[9],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为引导和促进人们认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政治取向、政策主张而进行的宣传、动员、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及其科学理论。目前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10]主要分为政治属性论、转化论、管理论、精神生产论、“人”学论、认识论属性、政治属性和管理属性、政治属性和非政治属性、群众论[11]。“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以正确的思想、政治、道德理论为指导,在适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7]。“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本质主要表现在鲜明意识形态性,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双重功能,涵盖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心理教育、生态教育和人文关怀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外延逻辑在于使用的范围不同,作用点不同,划分层次的方式不同。“思想政治工作”从政治发展而来,“思想政治教育”从教育运用而来;“思想政治工作”强调紧密结合实际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理论及其灌输规律性研究,并改造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先进意识形态的灌输;“思想政治工作”多横向分域,“思想政治教育”多纵向分支[12]。

四  “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应用逻辑

本文重点研究的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应用逻辑,作者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之下,要求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尤其推动基层党建工作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引领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大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立德树人、组织建设保障、三全育人途径和创新发展方向“五协同”机制。坚持高校党建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坚定跟党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党建引领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主渠道作用,做好课程思政新文章;坚持高校组织员队伍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相互汲取力量这一途径,善于从思政队伍中选拔纪律严、业务精、作风正的骨干从事学生基层党组织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进性,发挥大学生党员在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就业引领等方面的模范作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下进行创新发展融合,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相一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