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探索

作者: 张涛 万艳玲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培育时代新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期待。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以高校思政课程为统领,以专业课程为重点,实现各门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融合点,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大学生;新时代;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4-0177-04

Abstract: Education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ushing forward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a new starting point whe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entered a new era. Affection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s achievements is basically standard of all work in universities. We shoul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an all-round way, and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then the talents student will be cultivate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will be realized and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will be met in the new era. We should organically fuse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tak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as the leadership, focus o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and realize the co-orientation and co-cultivation of all curriculum.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as the fusion point will be cultivated and practice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will be promoted.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ollege students; 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教育部2020年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战略举措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这一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非常必要。

一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时代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历史上新的方位,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一)  培育时代新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1]。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是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推动力量,如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期保持战略定力,需要我们沉着应对。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清楚我们所处的时代方位和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地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推出并全面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构建面向新百年新征程、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新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新任务,加强学校思政教育更为重要和紧迫,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非常有必要。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不是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点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协调发展,提高立德树人成效。在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综合素养课等,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综合素养课有机结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时代新人。

(二)  推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教育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和未来,是培养人的事业。中国在世界科技革命中的角色从跟跑者、参与者向并跑者、变革者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更为强烈。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1],新时代的教育发展要同人民群众期待相结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教育事业发展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整体要求相适应,实现高质量发展。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人格即是要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样的时代新人应当是品德高尚、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要凝聚人心,人心就是力量,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一心,听党话、跟党走,是高校凝聚人心的重要课程。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重点关注培育人才、开发人力、完善人格。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  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期待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3]。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提供了机遇,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中国,来实现他们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国家的富强梦、民族的振兴梦、人民的幸福梦,实现中国梦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必须提高综合素养,拥有新时代敢于追梦的能力,艰苦努力、锲而不舍,在中国梦的广阔舞台上书写人生华章。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成长在新世纪,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在物资极其丰富的新时代大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自身的情感体验,更加注重知识的价值引领,更加关注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传统的教书育人仅注重教书而不注重育人,必然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期望。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4],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重在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领。课程思政是要把思政育人的功效渗透到各门课程的知识传授中,实现知识、能力、价值相统一,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既发挥思政课程价值引领的作用,又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育人元素,实现协同育人;既满足新时代对大学生知识、能力的更高要求,又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关注自身发展、关注价值引领的要求,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

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新时代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一)  以高校思政课程为统领,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有显性与隐性两种教育方式,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课程思政的显性课程,主要解决世界观、方法论、“四个自信”等问题,重点是方向、立场问题。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强,确保方向正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外的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但是这些思政育人功能的实现更多表现为偶然的、自发的,与主流价值追求并不能始终一致[5],影响育人效果。由于专注的专业不同,知识储备受到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课程任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有限,由于缺乏有效指导,专业课、综合素养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任课教师的实践探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专业课程教学以专业技能培养为重点,长期以来重做事轻做人,在新形势下开展课程思政困难重重,而一些课程思政建设指导者却不是实践者,理论与实践未能有效结合,影响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坚持价值引领,是实现思政育人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据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从认识当今社会到掌握规则规范,从认识今天怎么来到未来怎么走,从认识世界的理论到认识世界的方法,全方位提高大学生建功新时代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形势与政策课贯穿整个大学学习过程,大学生的思政课程学习从大一到大学毕业,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一以贯之,是任何一门专业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在课程管理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通常为高校的第一学院,学校的政策支持到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管理严格,定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知识学习,打造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方向一致。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建设是在讲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引导,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思政中的价值引领优势以及课程设置优势,有效引导不同阶段的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进行课程思政[5]。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分类指导专业课教师开展专业课融入思政教学,跟进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有效沟通及时指导。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以思政课程为统领,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确保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课程思政育人有针对性,既坚持思政育人的正确方向,又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满足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塑造价值的需要,使各门课程都能成为学生真心喜欢、迫切需要的课程,有效提升各门课程的教书育人效果,真正做到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