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学习行为投入动机差异及其影响分析
作者: 谢妮 毛伟云 程颖
基金项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重大项目“‘互联网+’时代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治理体系及治理路径研究”(2020ZAA6);西北工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研究生导学关系优化研究”(2022AJ30)
第一作者简介:谢妮(1982-),女,汉族,陕西延安人,硕士,学科建设办科长。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教育管理。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06.006
摘 要:基于对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调查数据显示,不同学习动机的研究生其学习行为具有明显差异,性别、学位及学科门类等基本特征也影响不同学习动机的研究生学习行为;具有内在学习动机的研究生学习行为更加有活力度、专注度和奉献度,而具有外在学习动机的研究生其各项学习行为均偏弱;其中对于学习的反思与批判行为是所有研究生学习行为的较弱项,尤其博士研究生更低;女性研究生的各项学习行为值均稍低于男性,尤其反思和批评行为。研究建议应提高研究生学习内在动力,培养学生批判和反思能力,鼓励研究生勇于质疑且正确评价,教师应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形成讨论和研究氛围,博士生更应注重反思性、批判性、评价性等高阶学习过程,同时,大学应建立长效研究生学习投入及满意度调查机制。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学习行为投入;学习动机;差异影响;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6-0024-08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n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graduate courses,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learning behaviors of postgraduates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motivations, 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gender, degree and subject category also affect the learning behaviors of postgraduates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motivations; postgraduates with intrinsic learning motivation have more active, focused and dedicated learning behaviors, while postgraduates with external learning motivation have weaker learning behaviors. Among them, the reflection and critical behavior of learning is the weak point of all graduate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 especially for doctoral students. The values of learning behaviors of female graduate students are slightly lower than those of male students, especially reflective and critical behaviors.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postgraduate students should improve their intrinsic motivation for learning, cultivate their critical and reflective abilities, and encourage them to have the courage to question and correctly evaluate. Teachers should change their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to form an atmosphere for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Doctoral student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flective, critical and evaluative learning process and other higher-order learning processes. At the same time, universities should establish a long-term investigation mechanism of postgraduate study involvement and satisfaction.
Keywords: postgraduates courses; investment in learning behavior; learning motivation; difference effect; teaching quality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及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深入,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正面临巨大的挑战。课程学习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前的研究生教学中明显存在研究生学习投入的主动性差、高阶水平投入低、与教师互动少等现状[1]。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逐渐重视,研究生课程学习投入与学习行为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因此,促进研究生课程学习动机的改善,鼓励研究生学习投入的提高是研究型大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教育活动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当学生能够充分参与教育活动时,他们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业成绩并促进个人发展[2]。
一些学者对学生学习投入及动机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全面分析后指出,虽然多数研究已表明高水平的学习投入及积极学习动机能显著影响学习效果,但是都没有明确学习者具体哪方面的参与对学习起了促进作用,且专门针对研究生课程学习投入动机的研究还较为匮乏。研究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要参与者,其在课程学习时的学习投入度与学习动机均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指标因素。目前高校研究生课程教学环境下研究生的学习投入动机特征以及其影响学习投入的机制也尚不明晰,所以本研究紧紧围绕上述问题合理开展研究生课程学习行为投入动机调查、揭示研究生课程学习动机的差异性及其影响性,从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一 研究基础
(一) 学生学习投入的本源探析
学习投入是指学生个人在学习期间展现出的精神活力和积极情绪,是学习者对学习本质的理解和沉浸式的体现。外国学者Kuh[3]指出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是提高学习者的投入度,并将学习投入定义为衡量学习者投入有效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精力的一种方法。
“学习投入”一词最早是在1985年由Mosher等提出的,根据“参与-认同”模型可知,学习投入是“参与”“取得成功”“认同”“不参与”“表现不良”和“情感退缩”的持续过程。此外,Miles等[4]认为学习行为投入与学习投入时间、学习的参与度以及坚韧性等因素有关。具体而言,学习投入又被细分为学习行为投入、学习情感投入与学习认知投入。学习行为投入是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的行为状态;学习情感投入是指学习者对授课老师和学习同伴的情感反应和态度;学习认知投入则与学习者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相关[5]。国内学者李耀彬等通过使用回归模型发现学习行为投入与情感投入、认知投入之间存在双向关系,即学习行为投入可以影响和预测学习者的情感和认知投入。经由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学习行为投入是学习投入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的载体,同时,教师及时得到学生学习投入反馈,主动干预影响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
(二) 学生学习动机的本源探析
学习动机(Iearning Motivation) 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德西(E.Deci)和瑞恩(R.Ryan)等提出的一个动机理论,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如学者Corder所提出的,动机是一个人学习的根本,是一种认知和情感状态的激发。一旦赋予其恰当的学习动机,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20世纪后期,斯特恩认为动机包括激励和维持学生学习投入的需要、学习的理由和感知目标以及学习者的潜意识动机等几个因素。Williams和Burden[6]进一步提出了他们的定义:“动机可以被构建为一种认知和情感唤醒的状态,它导致了有意识的行动决定,并导致了一段时间的智力或体力努力,以实现之前设定的目标。” 随着教育心理学领域学术交流的发展,国内学者也对动机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朱智贤认为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不同的学习行为即是由内在过程所产生的结果。张春兴认为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活动,并使得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历程。
综上,动机是解释行为的内驱力,能为个体行为提供能量和方向,可分为外在动机(即外源性动机、外生动机)、内在动机(即内源性动机、内生动机)和无动机这三种类型的学习动机[7]。根据以上定义,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和学习动机与其学习收获是在评判学生学习质量时不可分割的因素。目前相关研究大都基于本科生学习动机或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开展的,针对研究生学习动机和投入的研究较少,同时对研究生学习动机及学习投入的专有界定还没有形成,但从根本上看已有的学习动机概念对研究生教学和研究生学习行为的研究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二 研究设计与数据采集
(一) 研究界定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本研究将研究生课程学习动机分为三个子维度定义并修正9个题项的测量量表。第一,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是指因课程学习本身具有的吸引力所引起的积极自主动机,与之相连的是研究生对课程学习本身的兴趣热情与求知欲。第二,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是指那种不是由课程学习本身引起的学习动机,而是由其他外部力量、外部环境、外部刺激或原因激发而来的动机。第三,无动机(Amotivation)是指研究生个体学习行为与课程学习内容和内外部学习动因无关。本研究从感兴趣、锻炼能力、喜欢老师三方面体现内在动机,从规定必修、专业有关、同学一起、时间合适、容易通过五方面体现外在动机,没想法无所谓体现无动机。其问题选项为名义选项,表1为本次研究设定的学习动机的1个题项的9个选项及其问题。
据上述文献所述研究生课程学习投入主要分为行为投入、情感投入与认知投入,但需要表明的是本次研究重点是分析研究生学习行为投入,并按照Schaufeli等[8]所提出的心理机制将研究生课程学习行为投入分为三个维度:活力度(Vigor)指在课程学习中的积极的投入度与参与度;专注度(Absorption)则是指饱满的学习热情,用以大量精力自愿投入到学习中;奉献度(Dedicated)是指研究生个体所具有强烈的意义感、反思性、批判性以及勇于挑战。本研究以学生课堂参与、师生交流互动体现活力维度,以学生任务时间、课外投入学习体现专注维度,以质疑批评老师观点及反思评价体现奉献维度。表1为本次研究即设定修正10个题项的调查问题,其中每个问题的回答选项包括从不(Never)、有时(Occadionally)、经常(Often)、频繁(Very Often)四个等级,“从不”得1分,“有时”得2分,“经常”得3分,“频繁”得4分,均为连续数值,任务时间B5和B6选项为时间单位的连续数值。
课程学习行为投入受很多因素影响,本研究仅从不同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差异及影响维度进行实证。此外,由于个人背景特征对研究生课程学习产生的影响,本次研究还设定了研究生年级、性别及专业类别等研究生特征题项,旨进一步深入探究其对课程学习投入动机等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