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人因工程一流课程创新建设与实践

作者: 王文超 王婧婧 雷博文

摘  要:民航人因工程课程教学对培养民航专业学生职业思维,提升学生未来的岗位胜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基于国内外一流课程研究现状与民航人因工程课程及创新创业课程实施情况,以飞行人为因素与机组资源管理、创新创业训练实践等专业课程为例,从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考评等方面在内的课程教学实践创新综合设计,包括教师综合素养和教师专业能力两方面的教师队伍,以及包括实践基地和能力培养在内的课程实践实习三个方面开展课程建设,为其他民航人因工程课程建设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人因安全;一流课程;创新建设;教学设计;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7-0029-04

Abstract: Civil Aviation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course teach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civil aviation students' professional thinking and improve their future post competenc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first-class cours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ivil Aviation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courses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 this paper takesprofessional courses such as Flight Human Factors and Crew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actice as exampl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s is carried out from three aspects: the innovative and comprehensive design of curriculum teaching practice, including teaching syllabu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the teaching team with two aspects of teacher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the practice base and ability training, including curriculum practice. This study provides ideas and references for other Civil Aviation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course construction.

Keywords: human factor safety; first-class course; innovation construction; teaching design; curriculum practice

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1]与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2],明确指出中国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而要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一流课程建设则是不可或缺的内容[3]。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有关部委相继出台支持性政策文件,推进高校一流课程建设工作。党的二十大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国民航大学作为一个行业特色鲜明的民航类院校,安全是民航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人是保证飞行安全的最重要和最终的环节。民航人因工程课程是飞行技术、应用心理学等学科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非技术技能,使学生理解人为因素对飞行安全的影响,掌握有效利用所有可用资源来识别和应对威胁、预防和纠正差错、发现和处置非预期航空器状态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民航安全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形成有利于机组安全飞行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为今后保障民航安全和高效运营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民航人因工程课程在民航大学多个学院和专业有所涉及,如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飞行技术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工业工程专业及公共事业管理等,同时,在研究生课程中也设置了民航人因相关课程。因此,民航人因工程课程是使学生理解人为因素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掌握有效利用所有可用资源来识别和应对威胁、预防和纠正差错、发现和处置非预期的航空器状态的方法,从而形成有利于机组飞行的态度和行为模式,更好地减少人为差错,为今后的安全飞行训练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民航人因课程创新建设与实践不仅是教育创新活动,而是以创新和实践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课程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强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构建新时代的教育课程。综上所述,本文将以飞行人为因素与机组资源管理、创新创业训练实践课程为例,探析“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民航人因工程一流课程创新建设与实践。

一 民航人因工程课程现状

人因工程不仅与系统工程、劳动科学、心理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涉及到工程技术、医学、生理学、社会学、信息科学和管理学等知识。民航人因工程课程涉及专业较多,各相关课程分布较广,教师难以统一协调,目前课程建设模式主要依托于各门课程的负责人及教学团队自主完成一系列的课程制作、课程发布、课程内容更新和后期维护等内容。从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史可知,它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课时与内容繁多的矛盾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偏重于理论教学,很难有较多的案例研究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另外,人因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在知识体系构建上较为繁杂,章节与章节的逻辑连贯性不够紧密,经常会出现由于课程知识点较为晦涩,许多学生在理解上往往不够精准,理解有所偏差的问题。因此,对缺少相关预备知识的学生来说,要学好人因工程这一门课程有着一定的难度。作为教师需要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揉和在人因工程课程的教学中,以保证教学效果。

飞行人为因素与机组资源管理是飞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飞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不仅为后续的飞行训练打好理论基础,也是飞行技术专业学生参加飞行员执照理论考试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人为因素知识及机组资源管理能力,进而保证飞行安全,提高飞行效率。创新创业训练实践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面向飞行技术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通过创新创业训练,使学生把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自觉遵循创新创业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

通过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发现以下不足。

(一)  课程理论性较强,学习掌握难度较大

目前教学过程中,通过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涉及数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基础原理较多,导致学生学习过程相对困难。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是单纯地死记硬背书本内容,而对于如何实施应用缺少真正的理解和思考。

(二)  课程创新实践实验安排时量不足,无法满足教学内容

该课程对学生实操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而实践实验课时量相对不足,不能给教师足够的时间用于相关教学实践的安排,课堂教学仿佛“填充式”的灌输,学生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理论不能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学习创新情景意识差。

(三)  课程建设的工作缺少行业专家、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深度参与

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民航企业专家、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意见,邀请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学生等深度参与课程建设,加强产学结合,需要基于OBE成果导向、结果导向、能力导向等针对性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

(四)  课程带动学生能力培养发展不足

在能力方面问题界定分析不足,包括就业能力、资源利用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方面建设实施还有欠缺。针对这些能力的培养问题,需要通过实践过程培养来实现,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创新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能力并可以灵活应用。

二  民航人因工程一流课程建设

(一)  建设思路

林杰等[4]提出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本科教育是共生递进耦合发展的关系,深入研究分析体系内各因素之间的发展关系,建立以德才兼备为核心的目标体系。通过分析世界上一些著名大学在一流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陈雪梅等[5]发现一流课程建设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在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明确大学本科教育一流课程的发展目标、策略、成果,总结课程建设,从目标管理、实证教学方法、跨学科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形成梯度与广度相结合的一流课程体系。周慧颖等[6]结合麻省理工学院学科课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强调了跨学科研究中心和实验室、跨学科师生团队建设在实现一流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宋来等[7]重点研究了创业教育对一流课程建设的影响,提出创业教育课程是影响一流课程教育实施效果的核心要素。覃业飞[8]、汪雅霜[9]提出在课程建设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全面、科学的教学支持和课程资源。李银丹等[10]提出了产教一体化一流课程建设的基点和重点。一流课程建设的内涵和特点需要教师发展的产教合作、应用型教师的培养、工匠文化的培养。张莉琴等[11]从专业知识体系、实践应用能力、专业实践素养和专业实践活动四个方面探讨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立体式革新的途径。

基于《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根据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的教育理念、成果导向、结果导向、目标导向和能力导向等,改革教学方法,树立全人教育、终身教育的课程思想,转变观念,定位课程,提高教师技能。通过检查学生教育过程的学习成果来检验教学设计和实施的目标,明确民航人因工程课程建设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遵循德智体美劳培养的教育方针,坚持“评价重用”的人才培养理念,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师原则,精心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科学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研究稳定灵活的课程结构、相对独立的习题体系、课内外平行的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建设民航人因工程课程需要汲取国内外一流高校的先进做法,吸收相关学科建设的经验与方法,重点关注课程教学综合设计、教师队伍水平、课程实践实习等方面内容建设,其中目标、体系等也是本文研究与分析的重点。

(二)  课程教学综合设计

飞行人为因素与机组资源管理、创新创业训练实践等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人为因素对飞行安全和人因工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掌握有效利用所有可用资源来识别和应对威胁、预防和纠正差错、发现和处置非预期的航空器状态的方法,从而使飞行学员形成有利于机组飞行的态度和行为模式,更好地减少人为差错,为今后的安全飞行训练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因此,课程教学综合设计应紧密结合OBE教育理念和创新创业能力意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