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与思考

作者: 由爽 姜鹏 纪洪广 侯晓旭 王一同

基于课程思政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与思考0

摘  要:房屋建筑学对于土木类学生构建建筑知识框架具有基础性意义,在土木类学生专业学习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基于学科特点,倡导从专业学科文化角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建构出具有专业特色、体现“思政导向、文化浸润、知识探究”“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进一步凝练专业学科在百年教书育人、科研服务、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品质、学科特质和传统文化,进一步把“立德树人”与专业传授相统一,探索并形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新的思政教学范式,将专业学习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极大地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课程思政;学科特点;教学问题;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7-0056-05

Abstract: Building Architecture has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for civil engineering freshmen to construct the architectural knowledge framework,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freshme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cipline, this study advocates the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discipline culture, and constructs a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with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reflecting the trin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rientation, cultural infiltration and knowledge exploration". This paper further summarizes the ideological quality,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formed by the professional discipline in the century-old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service and social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 we further unify "moral cultivation" with professional teaching, explore and form a new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aradigm of "educating people with culture and culture", combine professional learning with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so as to grea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and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Keywords: Building Architectur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cipline; pedagogical issues; teaching reform

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学科体系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基础理论的夯实、空间思维的建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思政课程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过程中起导向性作用,将思政课程恰当融合于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建立具有思政特色、学科特色的专业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完备的学科思维,建立正确的专业价值导向,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一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并逐渐在高校课程建设改革中实施[1-3]。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是深入贯彻习近平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举措,是新时期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行动指南[4]。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正是看到我国高等教育中教学与育人功能相分离、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割裂,从而造成培养出的学生存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分离的问题而适时出台的[5]。因此,如何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应成为课程思政改革所追求的核心目标[6]。要将思政教育内涵深植于课程之中,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就必须要结合课程的发展历史与文化内涵,经过长期的凝炼和升华,提取广大师生认同和遵循的理想信念、价值信念,并将这套具有课程特色、哲学引领、价值导向的思政元素融汇贯彻到课程教学中,达到课程思政教学的目的。

二  房屋建筑学课程概述

房屋建筑学是大学本科土木类专业的学科平台课,属于专业必修课,内容上涉及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及建筑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实践性强和综合性强的特点,是学生全面了解建筑的一门重要课程(图1)。课程主要讲授房屋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等,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房屋建筑概念,树立空间思维,可以独立进行一般民用建筑的设计[7]。

房屋建筑的平实性和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与社会各种基础建设均有联系,是开发和吸纳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一个重要平台,由于它投入大、带动的行业多,对国民经济的消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类生活乃至生存对房屋建筑的依赖,使房屋建筑学成为一个生命力极强的学科,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显示出勃勃生机。因此,在课程授课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环境,进行深层思政教育的优化,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文化素质及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祖国建设的开拓者与贡献者。

三  课程教学现状

房屋建筑学课程基础且繁杂,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思政元素引用少、引用生硬,知识讲授不够直观,工程实践环节少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本课程的讲授质量与讲授效果(图2)。

(一)  思政元素引用较少,专业授课与思政教育脱离

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课程的引导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目前专业课程授课大多集中于专业知识点的讲解与对应软件或图纸的模拟练习上,与思政元素结合较少,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互脱离、独立,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其次,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课程思政水平较低的问题,教师在从传统授课模式转换到引入思政元素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存在思政元素引用较为生硬、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不贴切的问题,思政授课效果达不到预期、专业授课内容受到影响,呈现负相关的局面[8]。基于目前课程思政的授课现状,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对教师队伍的思政水平进行提高已迫在眉睫[9],需要做到将“立德树人”与专业传授相统一,引导学生成长为国家发展的后备军[10]。

(二)  知识点偏向实际应用,教材更新速度较慢

房屋建筑学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系统性不强,注重实际应用,与理论教学传统学科知识点、掌握点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且知识点繁多,学生面对繁杂的知识点容易无所适从、注意力不集中、课堂讨论积极性不高,进而导致学生对课堂讲授的知识掌握程度不高,课堂效果较差。

首先,传统课堂教学通过板书和PPT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讲授,以板书罗列课堂知识点大纲,以PPT展示构造详图和现场施工、实物图片,要求学生融会贯通、掌握要点,但由于受到二维图片的限制,需要学生拥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发散思维,以图片为基础在脑海中构建三维实物,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则难以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对房建课程学习内容体系或者基础设计思维没有建成。其次,房屋建筑学授课需要涉及构造、建筑的动态施工过程及结构的受力破坏过程,单一静态教学方法不够直观,展示环节难以体现动态演化过程,对学生的推演能力是极大的考验,课堂效果较差。最后,由于现代建筑新技术、新材料的飞速更新,现行通用教材不能及时更新,知识更多集中于砖结构、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与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不能形成很好的衔接,教学目的难以达到[11]。

(三)  工程实践环节较少,学生工程认知较弱

房屋建筑学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开展课程实践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树立三维空间观念,将课本所学知识与工程中的应用建立联系,巩固和深入理解已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本课程知识繁杂、课时设置紧张,施工现场安全难以保证,多数学校较少甚至不开展工程实践教学,学生不能直接观察结构在建筑中的设置,领略建筑的设计施工流程,普遍会暴露出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脱节的特点。例如,关于构造柱、墙体防潮层的设置,在课堂上学生只能针对对应构造的设置原则、施工要求进行学习,难以了解工程中具体的施工做法;关于多种基础形式的辨认与设置,教师大部分都是基于二维概念图片与代表性实例图进行讲解,学生进入现场后往往出现分辨与认知不清晰的现象。因此,需要带领学生进入施工现场,观察建筑结构、构件的设置,理论联系实际,理解消化课堂知识,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

(四)  课程设计理想化,与实体建筑脱节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结合本专业所学知识自选建筑,进行建筑内部水平和竖向组合及立面设计,独立绘制建筑平面图(底层、标准层及顶层)、立面图、剖面图、屋顶平面图及构件详图,并对拟设计建筑进行建筑功能分析,但总结2018—2023年教授的632名学生课程设计的完成质量,发现仅有21%的学生能高质量完成课程设计,59%的学生需要对图纸进行小修正,17%的学生需要对图纸进行大修订,3%的学生需要重新设计,设计情况难以满足施工要求。首先,由于课程设计集中在期中或期末时间段,学生往往伴随多科考试,难以集中精力收集现场资料、合理安排课程设计的环节,易使课程设计与实际应用脱节。其次,由于此课程设计为本科第一次课程设计,题目一般设置为教学楼、学生食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构造简单、形状规则的建筑,限制了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弱化本次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最后,由于学生学习土木工程制图时间较短、绘图要点掌握不全面,在独立完成图纸绘制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提交的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不能对应,细部节点设置错误,绘图效果不理想。

四  课程改革与思考

针对房屋建筑学教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困难,亟需通过提高教师授课水平、优化课程教学方法、恰当引入思政元素和丰富工程实践环节等手段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引入思政授课的同时加强教学效果(图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