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成绩与学业成绩相关性分析及教学建议

作者: 曾凡金 杨勇 冯春杰 王深兰

“国考”成绩与学业成绩相关性分析及教学建议0

摘  要:目前,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的合格率较低。其原因,可能与学生之前学过的各科成绩有关。所以,该文把部分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期末总评成绩,分别与“国考”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得到,相关性最强的三个科目分别是教师职业道德、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和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课程。根据这个研究结果,结合考生考试后的问卷调查情况总结,分别从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认知、注重专业课和中学物理课程结合、加强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训练三方面,给出对物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和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等课程的教学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合格率;相关性;教学建议;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7-0089-05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qualification rate of Physics Subject Knowledge and Teaching Ability subject in the national teacher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examination is low. The reason may be related to the students' grades of various subjects in their previous study.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nal general evaluation results of some public courses and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with the subject results of the "national examination" and Physics Subject Knowledge and Teaching Ability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the three most relevant subjects are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Physics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and Physics Discipline Knowledge and Teaching Abilit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mbined with the summary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fter the examination, we gave the teaching suggestion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Physics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and Physics Discipline Knowledge and Teaching Ability for peers' reference. The suggestions are from three aspects, improv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gnition of teachers, focusing on the combination of specialized courses and middle school physics cours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al training of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Keywords: teacher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pass rate; relevance; teaching suggestion; Physics Subject Knowledge and Teaching Ability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基础教育的师资队伍质量,从2015年开始,教师资格证考试(以下简称“国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1-2]。师范类专业学生从通过申请就可以获得教师资格证,转变为要参加“国考”,合格后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3-4]。这样,无形中增大了获得教师资格证的难度,导致师范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慌乱现象。从近几年学生参加“国考”情况来看,总体出现学生报考热情不高,备考压力过大,“国考”的合格率普遍不高等现象[5-7]。

如何提高学生的报考热情?如何减轻学生的备考压力?如何提高学生参加“国考”的合格率?如何助力提升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准入质量?这是近年来师范类高校相关部门和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许多学生在毕业时,虽然经过多轮考试,但最终还是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为此,各学校相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制度,相应的任课教师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还是不佳。因此,这些现象引起了广大教育一线教师和相关学者的关注。比如,胡平建[8]通过调查显示,影响师范生选择职业的主要因素是父母的选择。代旭旭等[9]通过调研,提出心理学课程教学一方面需要提升学生知识理论和调适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又要满足实践要求,达到应对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现实需要。吴芳等[10]通过调研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基于师生访谈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搭建学习共同体等。李家发[11]通过基于教师资格“国考”制度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提出“五重型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最近,林基哲等[12]基于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以北华大学理学院物理学(师范)专业为例,选取2015级和2016级参加“国考”的物理师范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研究,了解现阶段本科物理师范生面对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状况,剖析学院对于物理师范生培养所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总体来看,他们都基于“国考”从各个侧面对师范生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相关结论和宝贵经验也得到了同行的采纳和认可。但是,对于“国考”合格率与学生之前的学业成绩的关联性,目前还未见到相关的文献报道。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参加“国考”合格率较低的原因,本文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等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出发[13],以“国考”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为例,对其考试成绩与学生之前学过的部分课程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本文的结构:首先,统计分析部分公共课与“国考”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成绩的相关性;其次,统计分析部分核心专业课与“国考”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成绩的相关性;接着,对考生的考试心得做了问卷调查;最后,根据统计分析和调查结果,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供同行参考。

一  “学习迁移”的内涵

迁移(Transfer)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学生之前习得相关经验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用习得的经验来解决当前的问题[13]。正因为如此,学习迁移相关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关注的问题。

学习迁移(Learning transfer),特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13]。比如,学生对“foot”这个单词的理解和掌握,可以促进学生对“foootball”这个单词的学习;还比如,会骑自行车,骑摩托车相对就容易很多。学习迁移也不一定完全是起到积极作用的,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上述学生对“foot”这个单词的理解和掌握,对“foootball”这个单词的学习效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干扰或阻碍的作用,比如经典力学的学习,可能对量子力学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三是零迁移(Zero transfer),指两种学习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互影响。

在本研究中,“国考”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考试内容,直接或间接涉及物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职业道德等课程内容。所以,为了全面了解学生之前所学过的课程,对“国考”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考试的学习迁移情况,特做与这些科目的相关性分析。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安顺学院2019级物理学专业(师范类)61名学生为对象,选取部分公共课(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部分专业课(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物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成绩,与首次参加“国考”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考试进行相关性分析。

(二)  研究方法

1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来衡量相关性的大小,用r表示

式中:分子为x与y的协方差,分母为x的标准差与y的标准差的乘积。r取值范围是[-1,1],|r|<0.3定义为低度线性相关,0.3≤|r|<0.5定义为中低度线性相关,0.5≤|r|<0.8定义为中度线性相关,0.8≤|r|≤1定义为高度线性相关。

2  问卷调查

本问卷涉及一个问题为:本次参加“国考”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考试,你认为哪一个题目最难?

三  结果与讨论

(一)  与公共课成绩的相关性及分析

大学公共课,比如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对培养师范类专业学生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具有深厚的专业情感和正确的职业理想,以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具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对入学前立志从事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学生,这些课程对他们教育理想和信念、教育教学知识和教师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然而,这些影响可能是直接的,能通过“国考”笔试成绩表现出来,也可能是非直接的,与“国考”笔试成绩的相关性不大。在此,我们统计2019级物理学专业(师范类)61名学生上述公共课成绩(期末总评)与“国考”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考试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公共课教师职业道德期末总评成绩和“国考”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考试成绩相关性最大,皮尔逊相关系数等于0.72,为中度线性相关。相关系数排在第二的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皮尔逊相关系数等于0.33,为中低度线性相关。相关性最小的课程是教育哲学,其皮尔逊相关系数等于0.08,为低度线性相关。得到这个结果,原因可能来自于样本的局限性,还可能与“国考”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考试的内容相关。

为此,我们以2021年下半年“国考”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科目真题为例,对试卷的具体内容进行统计,见表1。

由表1可知,2021年下半年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科目真题主要题型为四种,分别为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其中,选择题完全是考初高中物理知识,具体为第1题考光的折射,第2题考密度,都为初中的知识点。第3—8题考高中知识点,分别为向心力、电路、电容器、盖-吕萨克定律、氢原子能级和光电效应实验等知识点。对于简答题,主要的内容来自课程标准方面的知识。案例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内容都是以初中某一个知识点为基础,来进行对错误解题的纠正,以及对某个知识点或几个知识进行教学设计。

结合表1,看图1各公共课与“国考”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考试成绩的相关系数,我们可以理解为:首先,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最大,可以认为学生的从教意向越强,其对教师职业关注越大,他们的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的分数也可能会越高,这可以归为学习的正迁移现象。其次,我们一般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与“国考”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考试成绩关系不大,然而结果得到相关系数排在第二,这可以理解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成绩好,可能是学生对这类历史感兴趣,对历史研究方法也会潜移默化地习得,从而学生对历年真题的归纳总结能力也就越强。再次,教育学等课程与“国考”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考试成绩相关系数不大,说明这些课程的直接相关性不大,这可以从真题内容得到解释,因为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科目真题内容与教育学等课程内容直接关系不大,所以学习迁移影响不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