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知识拓展研究

作者: 成亮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知识拓展研究0

摘  要:课程知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信息载体,课程知识拓展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行业背景转型应对措施。当前在中国进入城镇化新常态阶段、城乡规划从增量规划为主向增存并举的权益价值转变的人才培养需求环境和背景下,开展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知识拓展的教学改革研究非常必要。该文从城乡规划编制、实施、管理三大环节的专业体系构成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认为房地产相关课程知识可以增强城乡规划编制效果的评判标准支撑、拓宽城乡规划实施活动的开展基础范畴、构建城乡规划管理主体的运作依据路径,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下的城乡规划专业进行房地产课程知识拓展的可能性,为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城乡规划;课程体系;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7-0093-05

Abstract: Curriculum knowledge is the main information carri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curriculum knowledge expansion determines the transformation response to the industry background of personnel training. At present, China has entered the new normal stage of urbanization, an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has changed from incremental planning to equity value, so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on curriculum knowledge expansion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professional system composition of the three link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prepar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The studyholds that the knowledge of real estate related courses can enhance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support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preparation effect, broaden the basic scope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ctivities, and build the operation basis path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nagement subjec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ossibility of expanding the knowledge of real estate courses for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jors under the reform of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jors.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curriculum system; professional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teaching research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代表着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中国已进入城镇化新常态阶段。一方面,过去大规模的新城、新区建设项目逐渐减少,而以旧城改造、棚户区整治等为代表的城市存量更新项目日趋增多,即城镇化进入“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的转变阶段。另一方面,城乡规划应对城镇化新阶段时,面对的将是以城乡国土空间资源宏观管制为目的的权属明确的物质空间及利益边界明确的个人或团体,其中必然涉及物质空间之上的社会经济利益格局的重新认知与评估。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也从“增量规划”为主向“增存并存”的权益价值规划转变,传统物质空间规划的社会经济属性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城乡土地空间调整和用途管控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的城乡规划,其管理方式和价值导向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乡空间开发程度与城乡建成环境质量。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城乡规划行业专业人才培养的城乡规划专业,应该及时对接新时代行业发展的转型需求,拓展优化相关专业的课程知识,提高专业的时代适用性。

一  城镇化问题与城乡规划专业

在新型城镇化和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呈现出城镇化指标由“增量扩充”向“存量优化”的转型特征、城镇化的社会空间由数量追求向质量提升的转型特征。从时代背景和国家政策的指向来看,城乡规划也顺应由“增量规划”步入“存量规划”,面向解决旧城更新、历史街区、园区升级及旧房新用等城乡运营治理层面的咨询性、研究性、实操性的需求。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后期稳步提高,人们对城乡空间的多元化需求也会逐渐从关注数量的满足转向重视质量的需求,包括城乡人居环境的经济效益、环境品质、生态修补等可持续的新实践与新要求[1]。

城乡规划作为政府决策运作和城乡发展干预的公共政策工具,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城乡规划实践不断满足城镇化过程中城乡社会的多元需求,同时城乡规划专业也受到来自社会各利益群体和生存环境的挑战[2],既要满足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又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多元化保障以城乡土地、自然资源、生活场所等为核心的城乡空间环境的生产营建与有效供给[3],塑造高品质特色宜居空间,是未来城乡规划解决新时代城镇化问题的新的价值导向。

为有效提升专业人才应对新的城镇化问题,时效性成为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动态特征。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信息时代的崛起以及社会深度加速变革等多重影响,城乡聚落功能日趋复杂,城乡规划也由技术导向的空间规划发展为融合社会经济、高效宜居以及信息交互结合的综合性工作。专业的发展需要从传统的静态蓝图规定向当前的动态检视评估方向转变,需要在社会动态发展中不断动态化弹性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城乡规划人才的需求[4]。

二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专业发展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载体,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体现了国家在宏观层面对国土资源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指导[5]。

回视传统的脱胎于工学属性建筑学的城乡规划学科,当前在专业课程体系搭建上,依然以侧重于城乡建设的前期物质环境营造的技术实践为重点培养方向,城乡规划专业实训培养下的学生仍然擅长于城乡规划编制为主体的传统工作,而侧重于存量更新的后期发展运营检视的管理实践为重点培养方向仍然短缺,以城乡规划实施、城乡规划管理为主体的课程知识依然较薄弱。偏重城乡物质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培养,缺少综合分析城乡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价值评判等多要素的价值规划内容。学生缺乏对社会经济、市场运营和规划管理的认知,缺乏理性分析的技能和城乡空间内涵的扩展认知,以实践案例教学为主,形成成果导向下的理论补充的逆向式知识引导路径[6]。

城乡规划的核心是对城乡国土空间资源的开发建设进行治理引导,但由于受到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划分和归属工科学科属性的影响,目前中国诸多高校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中仍然集中于便于快速“生产”制定规划文本、图纸等成果作为城乡规划管制依据编制的技术类课程,但对于城乡规划行业与工作来说,编制城乡规划只是整个城乡规划工作过程的一部分内容,即编制城乡规划是为城乡规划实施管制服务的,这就需要更好地研究市场经济及国家治理体系,将城乡规划的作用及其运作机制结合起来。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对于城乡规划而言,要以单纯物质环境空间角度预判城乡空间升级到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资源管制等角度来考量城乡空间的发展规律,认识城乡客体的专业视角也要从传统的地理空间视觉审美和建造工程实训操作的视角,转变为区域与城市社会经济、国土空间资源和工程技术实施管理等多学科视角的融合,从而构建城乡规划的共性理论支撑与多元技术方法,应用于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开展。

三  城乡规划专业中房地产相关课程知识体系设置研究

房地产是当前城乡建设中的主要项目及活动类型之一,也是推动城乡规划建设的重要动力之一。土地和房屋一直是人类主要的生存保障资源与生产生活资料,作为现代城市社会群体的权益载体,房地产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保障实现途径,也是依托于城镇化的社会经济产物。

面对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当前城乡居民消费已经从传统的重衣食向重住行转变,从传统的单一化住宅房地产到复合式商住地产、混合式办公地产的多业态、混合用途演变,从单纯的商业地产向文旅地产、养老地产、休闲地产等多元化业态演变,这也是国民经济收入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及消费层次升级的结果[7]。以上变化均会涉及城乡规划专业转型的城乡土地经济评价、国土资源权益价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新的视角转变。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重点强调统筹城乡规划、规划建设、实施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城乡规划编制、实施、管理也正是应对上述三大环节的专业体系构成,并且在不同环节都需要相应的房地产知识进行补充与辅助(图1),从而能够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城乡空间要素识别、有效使用及管控方式的规划逻辑。

(一)  房地产相关知识可以增强城乡规划编制效果的评判标准支撑

城乡规划编制效果的评判主要涉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组织城乡规划编制中的利益平衡与价值立场。在新时代的提质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存量空间逐年增多、物业形态的多样性、房地产金融特性的突出、服务提升的需求、去库存的政策要求等一系列客观诉求,都是当前及未来城乡规划编制工作面临的多种情境和立场选择。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涉及不同用地性质的确定及空间布局,不同用途管制的土地用途决定不同房地产类型和业态类型,而房地产价格和价值、房地产价格与供求、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等都会影响城市不同土地类型的区位选择与优化协调。

改革开放后,国家先后进行房屋商品化、城镇住房制度和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推行,以迎合时代发展适时改革,使得房地产价值开始显化,房地产价值判断与评估成为城乡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关键环节,是支撑城乡国土综合整治、提升国土资源功能及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结构的基础,直接与城乡空间构成中的土地资源分配、房屋使用用途、土地使用强度有关,是合理确定国土空间规划及用途管制的新的理论工具,是理解城乡空间价值的有效途径,也是城乡规划编制工作中必然遇到的核心内容。

城市更新项目也面临土地用途更改申请、烂尾楼用地的续建、土地规划指标调整、容积率调整的补地价和城市基准地价调整等多种可能。因此,需要了解房地产估价工作中的比较法、收益法、成本法及假设开发法等经典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当前随着增量房地产开发建设高潮期的结束,城市也将迎来一个存量空间的经营管理时代,相关房地产估价将成为房地产经营管理领域的发展重点,也与城市更新建设产生关联。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