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专业课程践行课程思政的探索

作者: 黄勇 张林 邓兵 张财生

摘  要:雷达专业课程践行课程思政就是在雷达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无缝”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挖掘雷达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该文针对雷达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从专业课程践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雷达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提炼与设计、雷达专业课程思政应当注意的三个问题等方面进行探索,坚持知识技能的传承与思想价值观的提升两不误,有效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雷达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知识点分解;思政元素;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7-0193-04

Abstract: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radar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to "seamlessly"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le teaching radar professional courses,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a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radar professional courses. Aiming 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radar professional cours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practic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refining and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the three issue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t adheres to the principle of both the inheritance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the promotion of ideological values, and effectively gives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words: radar professional course;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composition of knowledge poi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eaching method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大学课程既担负着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功能,还应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起到培养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作用,这便是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理念[1-2]。在雷达专业课程中践行课程思政,其本质是,教师在雷达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3],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实现知识技能的传承与思想价值观的提升两重目的[4]。

一  专业课程践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当前世界大变局下,新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快速发展,全球化进程发生了新的变化,使得当今世界正在形成新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态。同时,新时代的年轻人思想活跃,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于老一辈人。他们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很深,接触市场经济消极因素以及社会腐败现象的渠道很多,使得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变化剧烈,简单的说教式思想道德教育显得软弱无力,甚至适得其反,更谈不上“及时”与“超前”了[5]。

同时,西方势力处心积虑的文化渗透也是影响我国年轻人思想价值观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近些年国际局势的日益紧张,再加之大多数年轻人都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与社会变革,对吃苦耐劳等祖辈的优良品质缺乏理解,反而对享乐主义、消费主义趋之若鹜,追求个性、放飞自我、叛逆及追求新事物逐渐成为部分年轻人的特点,而这恰恰符合西方所推崇的价值观念,因此,年轻人成为西方文化渗透的重点攻坚目标。

针对当前我国年轻人的思想问题及特点,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思考如何培养年轻人。年轻人的培养问题是教育的问题。任何教育都要回答三个问题[6],“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2021年4月30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回答了中国教育的这三个问题,“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课程思政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成果,同时也是引导后续课程思政走向深入的法律依据。

二  雷达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提炼与设计

雷达专业课程是应用背景很强的课程,其教学对象很可能就是将来雷达的研制者或操作者,因此雷达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7]。

课程思政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储备,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找到思政与课程的切入点,并将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点深度融合,熟练掌握融合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顺利达到思政目标[8]。下面以五个方面为例,阐述如何在雷达专业课程中提炼与设计思政元素,并将其“无缝”融入课程知识点中。

(一)  思政元素融入“雷达发展概述”知识点

雷达作为重要的电子设备,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发展起来的,从那时起,雷达核心技术就一直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中。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全面封锁。打铁还需自身硬,我国雷达工业的发展经历了由维修到仿制、再到自研、再到超越的艰难发展历程。以我国雷达总体发展历程和我国预警机雷达研制历程为例,引导学生理解何为“艰难发展”。

1949年至1953年属于我国雷达的修配阶段,主要以创业、维修和改装雷达为主。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各方面百废待兴,为满足国土防空部队以及抗美援朝前线对雷达的急需,维修和改装了一批美日遗留的旧雷达供部队使用。1953年底至20世纪60年代初属于以仿制为主的阶段,主要以雷达生产基地的建设和苏式雷达产品的仿制为主,成功仿制了中程警戒雷达、快艇搜索雷达和搜索攻击雷达、炮瞄雷达、制导雷达等。通过这一阶段的仿制、学习,全面掌握了各类雷达的基本技术、生产工艺、管理方法,形成了研制雷达的基本条件。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进入了自行设计阶段。当时,中苏关系恶化迫使中国雷达工业必须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自行研制和生产了机载轰炸雷达、高炮雷达、低空测高雷达、远程警戒雷达、军民两用的气象雷达、导航雷达和测速雷达等各种海陆空急需的雷达。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全面开始了对国际先进技术的跟踪,开展了三坐标雷达、单脉冲精密跟踪雷达和超远程相控阵雷达等新一代先进水平雷达的研制。新世纪以后,进入了自主创新阶段。在重视基础研究和预先研究的基础上,一批新技术的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应用于各种系统中,进而全面推动中国雷达技术的发展,成功研制了多种新型雷达系统,形成了门类齐全,不断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

上述历程的艰难也许还能将一部分原因归于冷战背景。然而,冷战结束后,欧美发达国家等依然在高新技术领域对我国实施限制与封锁,其中预警机雷达的研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我国预警机的研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空警-1号”,以应对美国低空侦察机对我国的入侵。载机为图-4轰炸机,配备由某测高雷达改进的机载雷达。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和国力匮乏,“空警-1号”未能成功。1990年海湾战争后,国家对预警机的需求更加紧迫。鉴于当时的国内技术水平,我国于1996年批准了预警机对以色列合作的圆环工程。合作过程中,中国雷达人坚持“边合作、边同步自行研制”的路线,依靠国内科研力量全面开展系统设计和关键部件研发,研制了有源相控阵雷达收发组件、超低副瓣宽角扫描天线、系统软件以及世界上技术难度最高、几何尺寸最大的机载雷达天线罩等关键部件,建立了国内的预警机试验样机,掌握了关键技术,带出了一支技术队伍。2000年7月,美国迫使以色列终止与中国的预警机合作,以阻止中国预警机的发展。2000年12月,空警-2000作为“争气机”正式立项,国产预警机研制踏上了新的征程。最终,我国在2003年11月完成了空警-2000预警机的首飞,2005年正式列装,至此我国预警机雷达研制成功。预警机及其雷达的研制历程再次证明科学技术是有国界的,不能幻想西方势力会有“全人类共同进步”的伟大情怀。而以王小谟院士为首的雷达人不畏艰辛、持续拼搏的精神值得所有年轻学生去追求。

(二)  思政元素融入“雷达信号处理”知识点

“雷达信号处理”是影响雷达性能的重要环节,从雷达诞生至今,雷达信号处理一直在发展、创新、突破,不断地循环前进。因此,雷达信号处理知识点的思政元素就是教育学生在研究工作中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新的问题、再解决新的问题,以此推动着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

以脉冲压缩技术的发展为例。早期雷达所采用的简单脉冲存在雷达作用距离与距离分辨力不能同时达到最优的矛盾,即不能同时获得远的作用距离和高的距离分辨力。后来科学家发现,雷达距离分辨力取决于雷达信号带宽,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脉宽,于是发明了大时宽带宽积信号,“圆满”地解决了这个矛盾。然而,人们又发现,大时宽带宽积信号存在高距离旁瓣、高多普勒灵敏性等问题,导致雷达回波画面不如窄脉冲信号清晰,特别是陆海交界处的清晰度很低。于是,人们又开始研究低距离旁瓣波形设计、自适应脉冲压缩等技术,以期望解决上述问题。

再以杂波抑制技术为例。杂波是影响雷达性能的主要因素,抑制杂波是雷达信号处理的主要工作。早期雷达自由度低,杂波抑制能力弱。我国第一代预警机失败就在于杂波抑制问题没有解决好。后来,人们发现利用杂波与目标的多普勒差异,可以很好地抑制地/海杂波,发现运动的目标。然而,当目标速度低到一定程度以后,目标也会像杂波一样被抑制掉,这就是所谓的多普勒盲区。究其原因仍然是自由度低的问题。于是,人们联合多普勒与角度两个维度,在二维平面上对杂波进行抑制。当然,问题不可能完全解决,仍然还会有目标落入杂波区。于是,利用目标与杂波其他差异特征的杂波抑制技术成为了现在的研究热点。

雷达信号处理的本质是提升目标与背景的差异,以便更可靠地发现目标。这是一个永远研究不完的问题,因为人们对雷达能力的要求会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高。

(三)  思政元素融入“雷达系统组成”知识点

“雷达系统组成”由最初的笨重机柜逐步发展成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板,这就牵涉处理芯片的国产化问题,这也是我国面临的一个短板问题。因此,雷达系统组成知识点的思政元素就是教育学生重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国家的长远利益。“华为事件”告诉我们,不掌握核心技术,就会被动挨打,掌握了核心技术才有独立自主的可能。华为公司在5G基带芯片领域后来居上,5G芯片技术最为先进,持有5G专利数量世界第一,这是长期以来几万华为人“对着城墙上的一个点持续不断地冲锋”,才取得了今天的突破和成绩。虽然被美国严厉制裁,但是华为是越挫越勇,不断加大投入,不仅要设计芯片,还要能够打造一条去美国技术的生产线,实现芯片生产也自主可控,其展现出来的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很令人钦佩,也值得大家学习。同样地,在我们雷达领域大量工程师的努力下,打造出来了华睿和魂芯芯片,支撑着我国雷达的自主可控和性能的不断提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