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行业特色型高校在校生校友精神教育与传承现状及改进研究

作者: 沈荣喜 王恩元 王溪 刘世通

“双一流”背景下行业特色型高校在校生校友精神教育与传承现状及改进研究0

摘  要:行业特色型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毕业生及校友主要服务于能源化工、农林水利、建筑交通和冶金机械等基础领域,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形成各高校各具特色的校友精神及文化。在当前“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行业特色型高校也面临在校生校友精神教育和传承不足、毕业生不愿选择艰苦岗位就业等困境。该文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结合当前思政教育内容,研究在校生校友精神教育与传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在校生参与校友活动意愿整体良好,对校友精神认同感较强,但在宣传推介、校史教育、校友活动和艰苦岗位就业意向等方面存在不足,由此提出校友资源开发、校史教育强化、校友活动创新和艰苦岗位就业激励四个方面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行业特色型高校;校友精神;艰苦岗位;传承现状;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8-0030-04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ir graduates and alumni mainly serve basic fields such as energy and chemical industry,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metallurgical machinery and so on. While promo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y have also formed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 alumni spirit and culture. In the current critical perio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the colleges with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re also facing some difficulty, such as insufficient educ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alumni spirit among students, and graduates are unwilling to choose difficult jobs. Tak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lumni spirit education and inheritance, and puts forward preliminary solu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willingness of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alumni activities is good, and they have a strong sense of identity with alumni spirit, but there are deficiencies in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school history education, alumni activities and employment intention of arduous jobs. Theref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in the aspects of alumni resource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school history education, innovation of alumni activities and employment incentive of arduous jobs.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lumni spirit; arduous job; inheritance status; improvement measure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在当前新形势下,作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业特色型高校的重点建设学科在最新一轮的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彰显了其在行业特色型领域的优势[1-2]。同时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国家加大了对行业型高校的支持力度,不仅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其办学条件、挖掘办学潜力,而且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行业单位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支持行业型高校的发展[3]。

行业特色型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各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新中国发展历程中,以煤炭、石油、地质、冶金和水电等为特色的行业型高校为各行业及艰苦岗位培养了大批人才,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为高校培养了大量知名校友,并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友精神和校友文化[4-6]。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当前行业特色型高校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往往不愿选择从事与所学专业对口的艰苦行业及岗位的工作,转而选择其他行业不对口专业就业[7-9]。与此同时,这些特色行业专业岗位又需要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这就形成了部分行业特色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与特色行业艰苦岗位严重缺人的双重困境。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及行业产业当前及未来人才重大需求,如何为行业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如何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与专业人才短缺的矛盾?已成为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一  在校生校友精神教育与传承问卷调查与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编制行业型高校在校生校友精神教育与传承问卷,对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

为了调查当前阶段中国矿业大学在校生校友精神教育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推进新形势下行业特色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艰苦行业专业人才短缺的矛盾。通过调查当前高校校友精神研究热点,并结合行业型高校在校生所关注的就业问题,笔者在以下7个方面设立了22道问题的问卷,其中前20题为必答选择题,21题和22题为要求调查对象提出相关建议的简答题(选做)。

调查问卷采用网络在线问卷的形式,以中国矿业大学在校生为调查对象,在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矿业工程本科及研究生范围内,随机发放网络问卷,共计240份。在被调查者中,男生占比77.5%,女生占比22.5%,保障了样本的科学性,为在校生校友精神教育现状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统计分析问卷结果表明,部分问题的调查结果反映了目前中国矿业大学在校生校友精神教育中值得肯定的方面,例如第8题“在校期间,你对学校组织的优秀校友讲座、座谈会等活动是什么态度?”调查结果表明,持“丰富且有意义,会积极参加”态度的占比为75.83%,说明大部分受访者愿意积极主动参与校友讲座、座谈活动,并且丰富的校友活动不仅能增强校友对母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同时能使在校生参与其中,并传承校友精神。 第7题“你认为矿大名人、校友是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矿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其中,95%表示赞同;第16题“你认为矿大精神对如今矿大学子有何意义?”其中,91.25%认为矿大精神是所有矿大学子都应争取具备的重要品格,应该继续发扬和传承,第20题“未来是否会因矿大或矿大校友取得成功,而感到自豪?”其中,97.08%表示认同。

上述问卷结果表明中国矿业大学当前在校友活动组织情况和学生参与意愿情况整体良好,在校生对高校、校友、校园精神有较强的认同感。但问卷结果也反映在校生校友精神教育与传承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一)  对母校推介不够

校友是学校发展的特殊资源,目前诸多院校已将校友资源的开发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双一流”建设时期,各高校之间在生源、师资、物质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愈加激烈,而对于行业型高校而言,其大多数校友的工作领域与其行业紧密联系,利用行业型高校校友资源的特点,充分发挥校友推荐的作用,能够引导更多优秀生源选择行业型高校就读。笔者在问卷中设立第3题“当初为什么选择就读中国矿业大学”,目的在于了解在校生选择行业型高校的原因,分析校友推荐因素对母校招生的影响,其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结果显示,在校生选择行业型高校就读的主要原因为高校实力,占比38.75%,而校友推荐因素占比最低,仅12.92%,这反映了校友对母校的宣传及推介力度有待提高。

(二)  在校生对校史了解不足

校史文化是学校发展历程的记录,是高校特有的文化资源,体现了学校的精神文化和风格特色,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和发展载体。问卷第4题对“在校生对中国矿业大学校史的了解程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校生对校史的了解程度以“有所了解”为主,其占比75.83%;仅8.75%对校史“了如指掌”,另外15.42%的学生对校史缺乏了解。这说明大多数同学对校史了解不全面,校史教育有待加强。

(三)  知名校友类型较单一

作为行业特色高校的代表,中国矿业大学校友主要分布在能源领域,涵盖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机构和社会团体等从业单位[4]。目前知名校友已有 6 位中共中央委员、38 位省部级干部、24位两院院士和22 位高校领导等。问卷第6题就“在校生熟悉的校友类型”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结果显示,“知名院士学者”为在校生最熟悉的校友类型,占比高达80.42%;而对于“政府部门领导”“大型国企领导”熟悉的学生寥寥无几,均占比0.83%。上述结果表明知名校友类型较单一,在校生仅知道行业领域内的知名院士学者,对其他类型的知名校友缺乏了解。分析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目前高校注重培养研究型人才,校友活动以院士、学者的学术讲座居多,而其他类型知名校友的活动交流较少;其次是在校生主要关注学术型知名校友,对其他类型的校友缺乏了解。

(四)  艰苦岗位就业意向不乐观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跨专业就业和部分行业专业人才紧缺情况愈演愈烈,形成了部分行业特色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与特色行业艰苦岗位严重缺人的双重困境。基于此类问题,问卷第12—14题就“在校生对艰苦岗位的选择情况和态度”进行了调查。

首先对全部参与者就“是否选择环境艰苦的工作岗位(煤炭、石油、水利等单位)”展开调查。结果表明:有62人(占比25.83%)对艰苦岗位就业表示“非常愿意”,117人(48.75%)对艰苦岗位持“勉强接受”态度,61人(25.42%)对艰苦岗位持“坚决不去”态度。

其次对艰苦岗位就业持“勉强接受”和“坚决不去”态度的178人,调查其 “不选择艰苦岗位的原因(多选)”,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表明艰苦岗位的工作环境差、工作风险高、生活不方便三个因素为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75.28%、69.66%、72.47%;而收入不高因素占比为34.27%,为次要原因。

最后对艰苦岗位就业持“勉强接受”和“坚决不去”态度的178人进行了调查,调查“如果艰苦岗位提供高收入、晋升有保障、较好生活待遇等条件,你是否愿意选择艰苦岗位”,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结果表明有58人(占比32.58%)态度变化为“非常愿意”;持“勉强接受”态度的有96人(53.93%),比例上升;而持“坚决不去”态度的有24人(13.48%),比例出现下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