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探索
作者: 田建学 朱郑州 张珏 艾晓燕
摘 要: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依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特色、课程目标、学情分析,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为中心的理念,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并从家国情怀、价值观、为人处事方法三个维度凝练12个典型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通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授课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塑造相统一的教书育人效果。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家国情怀;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9-0102-05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an effective channel to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nd promote the spiri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into the brain, heart and practice. By 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into the teaching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we have fully explored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lements of the cours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Computer Fundamentals, the course objective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goal of serving local talents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and the learning-centered concept, and condensed 12 typical teaching cases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from three dimensions, such as national sentiment, values and dealing with people. Through the use of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methods, the teaching and education effect of unifying knowledge transfer and value shaping is realized.
Keywords: University Computer Fundamental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foster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emotion of "Family-country"; values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的第一门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是培养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全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作用面广,影响力大,对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发挥着重要作用[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2]。高校思政课及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经。为深入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发挥好每门课程育人作用”的要求,特别是对公共基础课程“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3]的具体要求,本文探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形成了家国情怀、价值观、为人处事方法三方面的12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概念多、规则多、操作性强等特点[4]。②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适应技术的发展[5]。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适用性亟待提高[6]。④理论部分内容相对抽象,学生难以感性认知[7]。⑤实践教学与思政元素融合困难。以上问题,对授课教师的水平和技巧等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研究和探索,寻找将教书与育人有效融合的方法是从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
二 大学计算机基础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可行性
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后备主力军,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之外,还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拼搏和奉献精神才能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在大学阶段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是有效的必要任务。大学计算机基础涉及的计算机发展、计算机文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等内容均蕴含着丰富的科技文化基因,同时有大量优秀的可挖掘的科学家及科技企业素材,就计算机网络中充斥的不良思想、垃圾文化可以结合课程知识点与学生直接对话、探讨。
另外,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清晰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规范具体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内涵丰富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至六中全会精神及中华民族璀璨的历史文化都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理论指导。所以,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与思想政治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具有可行性。
三 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实现授业解惑与价值引领相统一[8],价值引领有助于学生解答个人与家国[9]、价值观矛盾及为人处事方法等各方面的问题,能帮助学生在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有明确的信念和方法指引[10]。本文围绕树立家国情怀、塑造价值观、培养为人处事三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探索,如图1所示。
(一) 树立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中国文化中家国情怀的突出特点是家国一体[11]。
案例1 算盘与为国奉献
沿着人类探索计算自动化的过程和轨迹,我国古代智慧、计算工具的代表——算盘,作为里程碑性的标志在介绍完其算力、驱动方式和计算规则的特点后引入如图2(a)所示影视资料并介绍:在《横空出世》《功勋》等影视作品中都有关于新中国在研制原子弹、氢弹及核潜艇等大国重器的过程中使用算盘计算数据的场景。回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家们在只有一台计算机且使用时长受限的情况下用算盘计算有关原子弹等设备相关数据的历史。
算盘对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也是中国的文化符号,我们应为之自信、自豪,更是我国科学家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见证者。今天,我国同样面临着被某些国家在某些技术上“卡脖子”的问题,作为建设者,应该继续发扬科学家不畏困难、迎难而上、为国奉献的精神。
对于影视作品有可能存在艺术升华而夸大事实的可能性,笔者整理出如图2(b)、图2(c)和图2(d)所示的资料和映像记录佐证,力求教学和科研的严谨。
案例2 样式与爱国
介绍样式是特定字体和段落格式的集合。像我们对事物的印象集合,当提到我们伟大祖国的时候,它是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是上下5000年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是56个民族大团结;是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等印象的集合。启发学生,这样的国家值得我们热爱和为之奋斗,也值得用画笔去描绘(美术专业)、去歌颂(音乐专业)、去传承(教育类专业)。
案例3 表格格式化与奥运精神
以2020东京奥运会奖牌榜的效果为例(数据来源:https://2020.cctv.com/medal_list/indei.shtml)。列举将男子100米亚洲纪录带入9秒90内的苏炳添,在总成绩落后11公斤的情况下拼尽全力实现反超的谌利军,4次出征奥运会终于收获首枚奥运金牌的巩立姣,每天练习300多次让水花“消失”的全红婵[12]等奥运队员的故事,启发和激励学生要心怀为国争光及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
(二) 塑造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积极进取的价值选择,但网络的负面影响、非主流价值文化冲击、自身行动自觉不足等成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中的障碍和隐忧[13]。
案例1 量子计算机与制度自信
我国的量子计算机“九章”在进行科学计算时,处理5 000万个样本只需要200秒,而经典的超级计算机则需要6亿年[14]。我国的量子计算机“九章二号”在进行高斯玻色取样处理时比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0万亿倍,同时我国的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二号”的计算复杂度比谷歌“悬铃木”提高了6个数量级[15]。
这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取得的战略性成果,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始终高擎的光辉旗帜。正如中国量子计算机科学家潘建伟所说:“量子科技发展关乎国家战略,心怀‘国之大者’,唯有不断突破创新,要努力探索更加灵活高效、资源集约化的协同创新之路,使我国量子科技发展始终走在世界前列”[16]。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体现出的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和生命力[17],我们应该为之自信、自豪。
案例2 二进制与文化自信
二进制的来源:二进制是计算机中处理和存储信息的方法,对当代信息科学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8]。二进制是由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提出的,他一直关注中国的《易经》,1679年3月15日莱布尼茨用拉丁文撰写了二进制算术(De Progressione Dyadicu)的论文草稿,初步提出了“二进制”的设想。经过与中国传教士白晋的多次信件交流,莱布尼茨对论文进行了修改并最终把论文题目改为《关于只用两个记号0和1的二进制算术的解释——和对它的用途以及它所给出的中国古代伏羲图的意义的评注》(Explication de L'arjthmétique binaire,qui se sert des seuls caracteres O et 1, avec des remarques sur son utilité,et sur ce qu'elle donne le sens des anciennes figures Chinoises de Fohy.)[19],这篇论文是世界上第一次正式公开发表的关于“二进制”的阐述。
其实,早在近代,以易经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欧洲及西方的传播对欧美部分学者的思维方式、哲学观和科学观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而影响着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以作为青年学子更应该对我们中国的传统经典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案例3 超级计算机与使命担当
超级计算机是计算机中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多用于国家高科技领域和尖端技术研究,是一个国家科研实力的体现,其对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超级计算机是世界高新技术领域的战略制高点,是体现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