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中发挥作用的机制研究
作者: 马莹莹
摘 要: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政育人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但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广大任课教师群体上。教师党支部是新时代高校的基层组织,具有引领和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责任。首先,分析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问题和苦难;其次,分析党支部在引领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最后,根据教师党支部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以学促建”“以带促建”“以评促建”和“以查促建”四种教师党支部发挥作用的机制,真正实现党支部引领和推动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师党支部;课程思政;工作机制;调研;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9-0172-05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ducate people from ideology and politics perspective in the university. Also, it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certain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which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general group of teachers who teach courses. The Party branch of teachers is the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of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which has the responsibility to lead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Firstly, we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hardships of carrying ou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universities. Secondly, we analyze the role that Party branches should play in leading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eachers' Party branch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politics, four kinds of mechanisms for teachers' Party branches to play a role are proposed, namely, "learning for construction", "leading for construction", "evaluation for construction" and "investigation for construction", so as to truly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led by Party branches.
Keywords: Party branche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working mechanism; investigate; new era
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生培养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或融入思政教育,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在非思政课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发挥隐性的思政教育功能的做法称为课程思政。大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认识形成和固化的阶段,因此,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作用,开展思政教育,对培养具有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部分。
自“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学界围绕这一话题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学者们对“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2-3]、育人价值[4-5]、重要意义[6-7]阐述得较为透彻[8],对具体课程的改革也进行了丰富的实践活动[9-10]。学界普遍认为高校存在专业课程专注于知识传授而忽视价值引领、不能与思政课相协同,学生对思政课认同感低等问题[11]。学者们也对课程思政改革在实践上是解决高校德育困境,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途径这一看法形成了共识。
引领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重要中心工作之一,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做法。目前,在党支部建设引领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学者们主要是立足于自身所在高校的基层党支部或者以某一个高校党支部为例进行研究和实践。张帅兵等[12]从经济管理专业基层党支部融合建设的角度出发,认为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师党支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发挥基层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的需要;丁其乐等[13]认为高校教师党支部是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的最小单元,是联系师生群众的纽带,是落实党的政策、方针和立德树人目标的主体,加强党支部建设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性;陈重来[14]认为,课程思政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教学的新常态,高校教师党支部应该以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为重点,突出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做好支部教师的思政工作。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已经论证了课程思政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教师党支部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联系,并在一定的高校或专业中进行实践。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党组织应发挥重要的领导作用,应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优势,切实推进课程思政的开展。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党建工作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高校教师党支部的自身优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然而,在当前的实践中,由于思想认识的原因还有相关机制的缺失,这些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针对当前的现状及不足,应当切实有效地建立起高校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机制。本文将重点解析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以及总结党支部引领和推动课程思政的机制,为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和高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一 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情况调研
为了解高校教师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情况,以某本科高校为例进行师生调研,共获取有效问卷204份,其中教师68份,学生136份。在调研师生中,约有85%的师生认为结合专业进行思政教育的效果为好或者较好。因此,从学生思政教育效果上看,结合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具有较好的效果(图1)。
从党支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程度上看,约有88%的师生认为党支部很重视或者比较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约有75%的师生认为党支部在课程思政上的投入力度大或者较大(图2—图3)。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从教师和学生的视角,目前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较好,且党支部比较重视学生的思政教育,投入力度也较大,但在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二 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 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存在误区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融于课程教学内容之中,犹如盐溶于水,为专业教学提味增效,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然而,由于很多专业教师特别是理工科的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一是认为思政教育应该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老师的责任,专业课教师只负责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二是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在专业课上做一段思政教育,例如上课开始先读一段讲话原文,再进行正常授课,或者全系各门课程准备统一的思政教育课件,在开学第一节专业课上讲授即完成课程思政任务等。三是认为课程思政即是在课程教学中随机加入一些思政教育元素,缺少课程和课堂的整体思政教学设计,更缺少与授课内容的有机融合。可见,深化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课堂教学理念的创新是推进课程思政的重中之重。
(二) 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不足
非思政课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理论修养不足。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师由于专业领域不同,往往对于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加之日常的政治学习较少或学习效果有限,导致专业教师本身的思政水平不足。二是开展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单一,缺乏思政教育教学技巧,课堂教学效果有限。根据课程思政开展情况的调查,目前的课程思政以讲授为主,思政内容与专业教学“硬融合”较多,无法实现“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三) 开展课程思政的具体指导、监督和评价不足,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反馈和持续改进机制缺乏
由于大学阶段专业课数量大、教学任务量重,因此,在专业课程范围内全面深入开展课程思政的具体指导、监督和评价存在较大的困难。特别是目前的学院制教学管理模式,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往往属于不同的学院,缺少日常的思政教育交流和指导。由于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是隐形的,因此,也存在难于用定量评价或学生反馈进行评价和监督的情况。随堂听课是课程思政一种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方式,但是以抽查居多,较难实现全过程的监督和评价。广大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时,往往缺少针对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和定量化的评价,教学效果反馈和持续改进机制缺乏,影响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整体快速提升。
三 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中应发挥的作用
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是教师。教学组织单位(教研室)是课程思政组织与实施单位,主要负责课程思政等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监督和评价,同时也负责对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培训。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起到引领和推动的作用,既体现在与教学组织单位的协同推进,又体现在对广大教师的思想引领、示范带动、宣传、凝聚和服务上,如图4所示。
(一) 把握课程思政的大局和方向,引领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
教师党支部对所在单位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政治责任,要牢牢把握课程思政的大方向,做好所在单位立德树人的顶层设计,统筹好学工队伍、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工作。通过党支部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引领教学单位设计好课程思政的思政育人体系和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