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唐旭东 兰柳波

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0

摘  要: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医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该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堂授课与课后作业相配合的方式,在广东医科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进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经课后调查和作业评分发现取得较好的思政效果。而且,通过对此次课程思政的实践进行思考,认识到研究生的课程思政教育应与传统的思政课程相辅相成,研究生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与本科生应有所不同,以及针对“卡脖子”问题开展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可提高思政效果,这些可为今后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提供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研究生;教学实践;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9-0168-04

Abstract: 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of medical related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s. The ideological elements were organic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of 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homework in the academic postgraduates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The results from after-class survey and homework score indicate that this practice shows a good ideological effect. Furthermore, through the thinking of the practice of the ideological course, we think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and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ostgraduates should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the integration ways of ideological elements between postgraduates and undergraduates should be different, and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can be improved by the design of "neck" problem, which will provide certain experience for the further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 in postgraduates.

Keywords: 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postgraduate; teaching practice; course reform

研究生教育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在研究生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健全“三全育人”机制十分重要[1]。但近年来由于互联网上一些不健康因素的影响,导致有的研究生存在政治觉悟不够坚定、盲目崇洋媚外等思想问题;有的研究生由于学业压力等因素,只注重专业水平的提高,而忽略了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有的研究生还由于科研进展不顺利等因素,产生了抑郁、悲观等心理健康问题[2-3]。因此,在研究生课程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特别重要。目前,很多高校在研究生教学中尝试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实践[4-6],但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方面,研究生的课程思政教育与本科生的课程思政教育都存在一定的差距[7]。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揭开生物世界奥秘的课程,是医学等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目前,有关在医学院校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实践还很罕见。因此,我们在广东医科大学2022级和2023级学术型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进行了思政元素融入的尝试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多方面的评价及思考,以便为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  对象和方法

(一)  对象

广东医科大学湛江校区2022、2023级学术型研究生。

(二)  方法

在2022、2023级学术型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进行思政元素的融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堂授课和课后作业相配合的思政元素融入模式并分阶段进行。

1  第一阶段

在线下课堂上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主要在以下三方面融入。

1)线下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中国科学家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并通过这些中国科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增强其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以“细胞信号转导”专题的教学为例,在该章的教学中融入施一公、颜宁教授舍弃国外的优越条件毅然回国,而且回国后其领导的团队在结构生物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①在讲到G蛋白偶联受体有7次跨膜时,介绍施一公教授领导的团队在2018年解析了有11次跨膜的超大蛋白人源多囊蛋白1。②在讲到离子通道型受体时,介绍早在2009年施一公领导的团队揭示甲酸转运蛋白FocA是以五聚体形式存在的一个通道蛋白(而非转运蛋白)[8-9]。2015年,颜宁与施一公研究组等又揭示了目前已知的最大离子通道Ryanodine受体1(Ryanodine Receptor 1,RyR1)的三维结构[10]。2021年,吴建平团队在全世界首次解析了哺乳动物精子阳离子通道复合物CatSper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11]。③在讲到Hedgehog(Hh)信号转导途径时,介绍颜宁课题组2018年获得了人类Patched1(Ptch1)蛋白的冷冻电镜结构,并揭示了人类Ptch1蛋白以及Ptch1蛋白-ShhN复合体的分子结构机制[12]。

2)线下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相关知识造福人类的实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制备疫苗,特别介绍陈薇院士在疫情刚暴发时,不顾个人安危,领导团队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研制出COVID-19腺病毒载体疫苗,为我国及世界防疫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这些介绍,增强研究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信心和决心。在“细胞信号转导”专题教学中,介绍许多信号转导途径和信号分子可作为肿瘤防治的潜在靶点,并针对这些靶点研制出抗肿瘤的靶向性药物。特别提到2023年6月颜宁教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两篇论文为精准设计和开发靶向Nav通道的药物提供了重要基础[13-14]。但是目前很多靶向性药物的研发是由国外医药公司操控,价格非常昂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同学们为解决这些“卡脖子”的问题努力学习。

3)线下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研事迹。以“细胞信号转导”专题为例,首先介绍有大约16项诺贝尔奖成果与细胞信号转导有关,特别介绍:①2012年,Robert Joseph Lefkowitz和Brian Kent Kobilka师徒二人因发现G蛋白及其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们从1968年便开始相关的研究,经过40多年的努力,经历了许多挫折才取得成功。通过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研故事的介绍,激励同学们热爱科研,并学习科学家们不辞辛劳、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特别是当有的研究生在课题研究进展不顺利时,通过这些科学家的科研精神鼓励其不怕挫折、勇往直前。②2021年,David Julius和Aradem Patapoutian两位科学家由于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他们主要是发现了一种新的离子通道蛋白TRPV1。通过这些诺贝尔奖成果的介绍激励同学们大胆进行科研创新。

2  第二阶段

通过制作专题课件,将其放到班级微信群和平台上让同学们在线上学习,并布置有关思政方面的作业(让同学们阅读并翻译施一公和颜宁教授发表的论文“Structure of the rabbit ryanodine receptor RyR1 at near-atomic resolution”“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recognition of Sonic Hedgehog by human Patched1”,并写读后感),老师对有关思政方面的作业进行评分。为激励同学们参与,拟将评价结果记入本门课程的平时成绩。

3  第三阶段

发放问卷调查表对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统计软件SPSS 20.0,采用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若P<0.05即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一)  调查结果

1  总的问卷调查结果

在2022级、2023级研究生中分别发放调查表125份、118份,回收调查表分别为125份、109份。

1)你对在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态度:A.支持(80.8%);B.反对(4.7%);C.无所谓(14.5%)。A分别与B、C比较均为P<0.05。

2)你认为将思政元素融入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是否有必要?A.是(86.3%);B.否(13.7%)。A与B比较P<0.05。

3)你认为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效果是否较传统的思政课程好?A.是(88.5%);B.否(11.5%)。A与B比较P<0.05。

4)在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介绍中国科学家的贡献是否增强了你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A.是(97.8%);B.否(2.2%)。A与B比较P<0.05。

5)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实例介绍是否增强了你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信心和决心?A.是(95.2%);B.否(4.8%)。A与B比较P<0.05。

6)在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介绍诺贝奖获得者的事迹是否增强了你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和勇气。A.是(86.5%);B.否(13.5%)。A与B比较P<0.05。

7)你认为研究生与本科生课程思政教育方式最大的不同点在于:A.“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73.4%);B.评价方式(26.6%)。A与B比较P<0.05。

2  中共党员与非中共党员对课程思政的态度比较

在2023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中,对中共党员与非中共党员在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态度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从表1的结果可见,所有中共党员学生都支持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党员对于课程思政教育的支持率高于非党员(P<0.05)。

(二)  课程思政的作业评分

在2023级118名研究生中布置了与课程思政相关的作业,作业经老师评阅后发现同学们对思政相关作业很认真,平均成绩高达87.5分;90分以上高达40人,80~89分74人,70~79分仅4人,没有人在70分以下。

三  讨论

我们在本校两个年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特别是信号转导专题)中融入思政元素,并通过调查表及思政相关作业的布置来对课程思政的效果进行评价。调查结果发现,97.8%的学生认为在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介绍中国科学家的贡献增强自己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95.2%的学生认为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实例介绍增强了自己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信心和决心,86.5%的学生认为在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事迹增强了自己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和勇气。而且,思政相关作业的平均成绩高达87.5分。这些结果说明,在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进行思政元素的融入取得了较好的思政效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