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想为抓手的高校班主任工作探索与实践
作者: 葛照嘉 赵磊 程斐摘 要:高校班主任制度自1949年新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建立时就存在了,但高校班主任制度在执行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其中之一就是高校班主任该如何做工作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班主任大都是专职教师兼职,学生工作经验不足,导致实际工作中会发生不知如何做的情况。在总结个人工作经验和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高校班主任工作进行一些探索和总结。研究认为高校班主任当以思想为抓手,通过润物细无声和“无为”的方式,充分发生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无不为”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思想;高校;班主任;大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0-0152-04
Abstract: The head teacher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established since 1949 in China,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icienc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blems is how to do the work of coordinat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most of the head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re not full-time coordinators. So, they don't have sufficient working experience about manag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ccording our experience, we will discuss how to do work about manag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s a coordinator. Head teachers should lead the ideological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because action is controlled by thoughts. If all students have a correct ideology, it's easy to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goals. Therefore, we believe that college head teachers should take thought as the starting point, fully take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moistening things silently and "Inaction",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purpose of "doing everything", and cultivate new people of the time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que, beauty and labor.
Keywords: ideology; university; class supervis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education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直是我国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1]。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五大教育目标中,德育始终处于首要地位,是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前体和基础[2]。司马迁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2020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他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思想教育又是德育的核心所在。思想是行为的内在动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思想工作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中国共产党成长过程中思想教育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时代新征程中,思想工作面临更多任务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系统谋划和部署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并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高等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摇篮,为我国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自然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完成的任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班主任是高校思想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思想工作是班主任核心工作之一,也是完成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但高校班主任大都是专业教师兼职担任。专业教师在学术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这有利于学生的学术水平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增长,其不足之处是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经验较少。思想工作和日常班级管理工作是分不开的,在此,笔者将结合个人在担任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经验,谈谈通过抓思想做好班级日常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一 思想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也是个人成长的基础
思想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4],也是个人进步成长的基础。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每一次社会大变革大进步都是在新思想新理论的推动下实现的。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灭亡和封建社会初步建立时期,也是新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从老子的“无为”到孔孟的“仁、义、礼、智、信”的思想理论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推动着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当旧中国的仁人志士在迷雾中探索救国之法时,马克思主义思想给中国送来了光明,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进入了全新的社会主义社会。1978年,邓小平同志强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诞生了邓小平理论,促进了又一次思想大解放、大进步,中国由此进入了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时期。如今我们正处于百年大变革加速演进的新时代,面对瞬息万变的新局势,思想文化工作也面临更大的挑战和任务。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诞生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必将进入一个更新的时代。
社会发展进步离不开思想理论的统一和进步,也离不开人的创造发明。人的创造发明和进步需要新思想的指导。美国学者约翰·凯恩斯说:思想引导行为;特莱因说:思想行为习惯,这就是人生规律。儒家思想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指导着人们的一言一行。思想入党也是党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最起码的要求。这些都说明,思想对个人发展和行为的重要性。在这国际风云变幻,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新时代,不仅有国外各种思潮涌入,也有国内各种“声音”迭起,蓬勃兴起的自媒体让各种新思潮更加激荡,充斥着生活的角角落落。青年学生在这思潮大激荡的时代如何保持定力,辨别真伪,坚定正确的方向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如何培养一个从思想到行为都合格的大学生成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幸运的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这关键时刻应运而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中去。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在风云莫测的时代指出了一条保证大学生思想纯洁正确的光明大道。高校班主任是实现高校思想教育的关键一环,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必须认真思考如何解决这一大问题。
思想教育问题是一个长期缓慢的大问题,这个过程既要有堵,更要靠疏,使思、行相互作用,达到思行合一。高校班主任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培养呢?如何做到思行合一呢?这是个大问题。
二 高校班主任当自我解放思想,立足学生
我国高校班主任制度从1949年新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建立时便同步建立,经历了初步探索阶段、反思改进阶段、逐步规范阶段和全面加强阶段[5]。但目前高校班主任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诸多问题,如班主任在学生培养中地位不够明确、班主任思想和能力参差不齐、班主任相关考核制度不够健全等[6]。在诸多问题中,思想问题是各种问题的根本,特别是班主任从思想上对自己的定位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班主任主要是专业教师兼职,这就存在思想认识参差不齐的问题[7]。如有些老师担任班主任是迫于考核要求,有些是迫于职称晋升,有些是为自己前途积累筹码,也有一些是为了弥补经历不足,等等。这些思想偏离了班主任育人的初衷和高校班主任设置的目的,必然难以将一个班级的思想带正,难以达到班主任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因此,高校班主任需先进行自我思想革命,把育人热情融入血液,做到从学生出发,从国家出发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有鉴于上述情况,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担任班主任之前首先要从思想上解决为什么要当班主任的问题,这是能否正确带好班级的前提。教师的第一要务是教书育人,为国为民培养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德为先范。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一小部分教师迷失了自己,丢掉了德。加强教师自身师德修养显得刻不容缓,教育部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于2018年及时发布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简称“《准则》”)。《准则》是对高校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高校教师该有的最基本的自我要求;作为高校教师更要做到思想坚定,不为外物所动,不为个人小利忽略教书育人的本心。教书育人是一个无法用经济利益、官位高低等来衡量的良心活,高校班主任更是一个良心活。摆不正自己的身姿,带歪的将是整个班级和国家的未来。因此,高校班主任首先要从思想上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到初心恒在。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是从思想上摆正与学生的关系。目前高校班主任大都出生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而学生都成长在新世纪。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时代的学生有新时代的思想[8]。这就要求高校班主任的思想也要与时俱进,不能总停留在自己的时代。高校班主任之于学生已不再是“师徒关系”而是“亦师亦友”关系,如友般交流,如师般关怀,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的问题。第三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高校班主任的工作。一提到班主任,大多数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天天被监视着学习,严肃刻板,不苟言笑,铁面无情,令人畏惧的形象。因此,高校班主任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对班主任的刻板认识,树立全新的班主任形象。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如今大学生的信息和交流范围都很广泛,也大都厌倦了十几年的说教和被安排的“不得不”的学习。他们渴望所谓的自由和放飞自我,自以为已经长大,思想成熟了。如果还像中学阶段的班主任那样禁锢学生的思想,必然会适得其反。实际上大学时期是学生思想成熟的开始,善加把握和引导对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至关重要。因此,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更多是引导而不是说教,这个时候用“无为”达到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该不该学习,该怎么学习,什么是大学和大学该如何度过等,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地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三 引导学生思想转变,踏上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