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信息技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 陈作聪
摘 要:针对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对信息技术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地方高校面临着专业结构不合理、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海南自贸港的认识不足、实践能力缺乏和育人效果不佳等问题。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设计、实习、课证赛创结合”三链融通的实践教育体系、“校企所”协同育人和“一体两翼三驱动”育人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验证,该模式使得学院的专业建设能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技术类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自贸港建设;信息技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0-0156-04
Abstracts: In view of the deman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ainan Free Trade Port, local universities are faced with problems such as irrational professional structure, inadequate depth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not solid basic knowledge of students, inadequate knowledge of Hainan Free Trade Port, lack of practical ability, and poor effect of nurturing, etc., then have constructed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student-centered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including design, internship, class certificate, race, and creation of a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chain integration of the practice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the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nurturing, and the one-wing, two-wing, three-driver system of talent cultivation. After years of verification, this system h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university's capacity i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and innovation abilities.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nurturing a pool of high-qual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 to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Hainan Free Trade Port.
Keywords: construction of Free Trade Port;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construction idea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国际国内发展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海南省发展的又一重要契机。
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正式出台,《总体方案》在“制度设计”部分着重强调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作用,要聚焦平台载体,提升产业能级,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和数字贸易等为重点发展信息产业,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吸引了一批信息技术高科技企业入驻海南。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约入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腾讯、百度、华为等龙头企业先后布局海南生态软件园,100余家区块链企业和机构先后在此落户,这意味着自贸港的建设急需大量的既有信息技术背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由于海南自贸港建设起步不久,对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不多。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关键在于人才,海南的地方本科院校要对自贸港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起到支撑作用,要探索与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探索适合学校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自贸港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 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类高端人才的短缺是海南建设自贸港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做好人才的引进工作外,培育海南本土的信息技术类人才也十分重要。因此,海南的地方高校应根据自贸港建设发展的趋势和对信息技术人才的新需求,与时俱进,推进信息技术类相关专业的转型发展,创新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来满足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需要。然而面对自贸港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目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存在很多问题。
(一) 专业结构不合理
在信息技术类专业的设置过程中,跟风设置,课程设置同质化严重,自贸港需求相对应的某些专业方向或课程却未设置,专业特色不明显。与自贸港建设密切相关的特色专业、一流专业也相对缺乏。另外对专业的深度挖掘不够,服务地区的能力有限[1],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竞争能力不足,难以适应自贸港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二) 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对自贸港建设相关知识缺乏了解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对于一些基础理论课程过于强调够用,大量删减基础课程及课时,造成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基础课程和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衔接起来,使得学生缺乏继续学习的勇气,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对海南自贸港的认识不足,相关政策了解不够,使其在选择专业方向及职业发展规划上受到了严重制约,对于未来留在自贸港工作,参与自贸港建设的主动性被削弱。
(三) 专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不足
学校的教学内容更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用人企业发现招聘到的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实践操作、综合素质上无法适配业务发展,无法做到招来即用[2]。学校所开设的课程过于理论化、统一化,不符合自贸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针对性较弱。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与产业需求对接,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创新潜力受到束缚,学生缺乏解决复杂工程的能力。
(四) 育人体系系统性、全面性不足,全方位育人没有落到实处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重视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培养,而没有对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进行系统的思考,没有系统地对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导致专业课堂教学没发挥好“主渠道”的作用,也没有发挥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育人作用,造成了“立德树人”达成度不高,对于学生的价值塑造效果不佳。
二 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建设思路
(一) 围绕自贸港建设对信息技术人才能力的需求,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面对自贸港建设的需求,要深入思考应用型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究竟“改”什么、“革”什么、“增”什么。首先,夯实信息技术类学科专业基础。应用型本科信息技术类专业要围绕自贸港建设人才需要的学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整合教学内容,适度增加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构建适合自贸港建设发展需求的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科、专业大平台。如大数据、区块链、网络安全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或增设相关专业。
(二) 以自贸港建设对信息技术人才能力的需求为导向,细分专业方向
信息技术类技术面广、跨度大,学生要在大学四年中完全学习与掌握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学业对应用型人才能力的需求,抓住核心技术,明确能力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处理好专业基础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要保证所有学生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可以对信息技术类的学生的课程统一设立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又要根据信息技术领域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岗位群来细分专业方向,针对关键技术应用开设不同课程。
(三) 探索并构建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信息技术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立足于岗位群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基于岗位群来搭建实用性的课程模块。要完成相关的课程模块需要大量的企业岗位应用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做调研及实践专业访谈来获得一部分;并在工作中边实践边探索,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社会调查与研究,不断对课程内容进行修改与补充。
(四)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协同的培养过程,应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需求,重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目标,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并支持全部培养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3]。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加强研究院所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的研究,或共建共享实验室。
(五) 提高师生对自贸港建设的认识
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信息要普及,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要增加教职工对自贸港建设相关知识的储备,深化教师对自贸港建设的理解,才能对学生做好相应的指导。对重要讲话内容及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指导意见,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充分理解,清楚自贸港建设的内容及海南在改革开放中的战略定位。根据海南战略定位,做好生涯规划指导,同时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带领学生加深对自贸港建设的了解。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引导学生加强自身与自贸港的联系。
(六) 强化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
海南自贸港是当今全球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势必会给学生价值观带来极大的影响,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自贸港相关的知识与专业课程及各类实践课程相融合[4],充分发挥第一、第二课堂的作用,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三 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面临新的形势,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通过进行多方面的调研,并组织相关专家对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讨,明确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信息技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应该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了解和掌握自贸港相关政策及多学科交叉知识,具备团队协同合作的能力、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数字化能力等,熟知工程伦理,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要求把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与价值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且要结合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需求,如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支柱产业、新工科建设等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的内容,构建信息技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