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张乐 孟秀红 段林海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0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推动,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该文以工业催化课程为例,通过实践和探索,探讨如何在该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和方法。首先,介绍新工科背景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分析工业催化课程的特点和学生需求,提出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的理论基础。接下来,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的改革,实现工业催化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最后,总结实践经验和教改效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新工科;工业催化;课程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0-0168-05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the promo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urriculum of the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education reform.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ourse of Industrial Catalysis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incorpo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urriculum through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Firstly,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are introduced. The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udent needs of the course of Industrial Catalysis are analyzed, and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ourse is proposed. Next, through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ourse of Industrial Catalysis is achieved. Finally,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al reform effects are summarized,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roposed.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new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Industrial Catalysis; curriculum reform; teaching practice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使得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1-3]。思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平,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然而,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往往与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教学相脱节,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4-5]。因此,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有效融合思政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工科专业教育和课程改革更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6-8],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工业催化课程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缺少对学生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的培养。不难看出,融入思政教育的课程改革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教师的思政教育理念和能力需要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传授,而思政教育需要教师具备理论水平和教育方法的更新与提升。因此,培训和研讨会应该加强,教师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政教育能力。其次,学生的多元化需求需要满足,尤其在新工科背景下,学生对课程的实践与应用更加注重,希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因此,相关工科专业的课程设计,应注重实践教学与案例研讨分析,让学生能够在更多的实践环节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培养创造性思维。此外,改革评估方式同样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传统的考试评价往往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而思政教育注重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平的培养。因此,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需采用多元化的科学评价体系,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项目报告和综合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政教育效果,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工科背景下的思政教育要求,本文以工业催化课程为例,通过实践和探索,探讨了如何在该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和方法。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的改革,实现了工业催化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最后,对实践经验和教改效果进行了总结。

一  新工科背景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  新工科背景下的特点

新工科背景下的特点主要包括:跨学科融合、实践导向和创新思维。跨学科融合要求学生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能力,以应对复杂的工程问题。实践导向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创新思维要求学生具备创新和创造能力,能够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  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工科理念要求工程教育从传统的学科本位转向人本主义和工程实践导向。工业催化课程作为工科类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政内涵应当与新工科理念相一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平,传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新工科理念下的工业催化课程思政,可以教育学生建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促进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新工科背景下工业催化课程思政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工程教育的改革,有助于实现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有助于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工业催化课程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新工科背景下,需强化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程中应当掌握一定的工程实践技能,如仪器表征、相关实验操作、数据评价分析和模拟计算等,致力于解决真实的工程难题。其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新工科背景下创新思维能力比传统的学科知识更加重要,工业催化课程应当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性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力。最后,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该课程,即关注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催化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如诚信、安全、环保等,以保证工程实践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使他们在工业实践中能够积极承担社会角色和责任。

二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催化课程的特点和学生需求

(一)  工业催化课程的特点

在新工科背景下,工业催化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  跨学科融合

新工科要求课程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能力。工业催化课程融合了化学、化工、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多领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新工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业催化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实际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例如催化剂的特点,催化作用机理等)应用于实际操作(针对实际反应体系,特定的反应物转化率,选择性和目标产物收率等)中,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

新工科提倡产学研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业实践需求。工业催化课程通过与企业合作、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实地考察等方式,将学生引入真实的工业环境中,学习工业催化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升产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4  强调实际应用能力

新工科要求学生具备实际应用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工业催化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项目实践,使学生能够熟悉催化反应的操作流程,熟悉并遵守设备的使用和安全规定,并具备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5  关注可持续发展

新工科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利用能力。工业催化课程将教授学生如何设计和选择环境友好型催化剂,开展绿色催化反应等内容,培养他们在工业实践中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新工科背景下的工业催化课程具有跨学科融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及关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特点,通过上述课程设计与实施,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综合能力培养,使他们能够在工业实践中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  学生需求

学生对工业催化课程的需求主要包括: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1  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希望通过对工业催化课程的学习,能够获得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他们希望能够亲手进行催化剂的制备、反应器的设计与搭建,以及反应条件的优化等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学生希望通过对工业催化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希望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学习如何改进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效率等,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跨学科知识的学习

学生希望通过对工业催化课程的学习,能够获得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他们希望能够学习到化学、化工、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从而能够综合运用多领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希望通过对工业催化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他们希望能够掌握如何将催化反应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熟悉催化反应的操作流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安全规范,并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技巧。

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