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链融合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影响研究

作者: 季桓永 张蕊 万君

五链融合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影响研究0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科学技术在社会系统中广泛传播的重要基础,但现有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忽视了政策引导的关键作用。因此,将政策链解构为直接政策和间接政策两类模式,从五链融合视角出发,考察不同模式政策链在其他四链,即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与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关系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北京高校问卷调查的实证检验,发现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积极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直接政策正向调节教育链和人才链与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的关系,间接政策正向调节产业链和创新链与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结论为优化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启示。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五链融合;直接政策;间接政策;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1-0062-06

Abstra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widespread dissemination of technology in the social system. However, 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overlooked the crucial role of policy guidance. Therefore, firstly, this paper conceptualizes policy chain as direct policy and indirect policy. Then,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ve chains integration,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different policy pattern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ducation chain, talent chain, industry chain, innovation chain, and satisfaction wi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re examined. Through empirical testing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universities in Beijing, it is found that the education chain, industry chain, innovation chain, and talent chain positively influence the satisfaction wi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Direct policy positivel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ducation chain and talent chain, and the satisfaction wi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direct policy positivel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industry chain and innovation chain, and the satisfaction wi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findings provide insights for optimiz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a.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ive chains integration; direct policy; indirect policy; questionnaire survey

创新创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世界创新高地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亦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研究已经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视角进行了丰富的讨论[1-3],但忽视了政策链的潜在作用。在新型举国体制背景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实现重点领域创新突破是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制度安排。因此,有必要考察政策链与前述影响关系的交互作用。

本文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具体而言,本文结合现有文献[4-5],将政策链解构为直接政策和间接政策,并考察了两类政策模式对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与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间关系的异质性调节作用。本文研究模型以北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对创新创业教育中五链融合机制的理论阐释,也为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实践启示。

一  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融合了知识、技能、创造力和创业精神,依赖于多元化资源的新型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是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体验的主观认可程度。为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现有文献以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为抓手,从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等视角展开了影响因素研究。

教育链作为核心主体,其主导力量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积极从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和教学管理等内部资源角度出发,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设置了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提高学生对创业课程的接受度和参与度。同时,高校也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和专业培训,提供创业机会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实战教学能力,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支撑[6]。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H1):教育链正向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

高校作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必须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让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周期。而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最主要的两个主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7]与教师团队建设至关重要[8]。具体来说,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建设丰富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项目,也需要高水平教育人才梯队的建设。课上学生通过学习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课下参与创新创业比赛和企业实践训练,高校通过这两方面的测量能够很好掌握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从而改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H2):人才链正向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

在产业链研究方面,通常会考虑多个因素,例如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讲座以及校企双导师制度等[9]。企业作为产业链的核心主体,通过与高校合作,共同构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和孵化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实训场地[2]。现有文献表明,校企双导师和企业家讲座为学生提供了与实际创业者深度互动的机会[10],通过与成功创业者和企业导师的交流,学生能够获得实际经验的传递,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掘自身优势,理清创业方向,提高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而且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创业孵化器,提供场地、资源和导师支持,让学生的创业项目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中孵化和发展,而企业也可以通过孵化器与学生进行深度合作,甚至可能投资或收购有潜力的项目[11]。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H3):产业链正向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

创新链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已有多项研究集中于数字化教学的优化、创业成长社区平台的构建以及中外创新创业学院的合作办学模式等方面。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已经成为推动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引领着创新创业教育迈向新的阶段[12]。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师生之间的课外互动得以加强,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参与度和主动性。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H4):创新链正向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

借鉴现有文献[13],本文将政策链解构为直接政策和间接政策。其中,直接政策是指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活动的直接支持,包含对创新创业的税费减免、资金资助、融资支持以及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等;间接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引导其他市场和社会主体共同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手段,包含政策宣传、培训等。

本文认为,直接政策能够积极调节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与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的关系。一方面,政府的直接支持能够降低创新创业教育成本,从而使更多的高等院校能够更为灵活地使用相应专项资金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如修缮教育场地、拓展实践场景、丰富教学内容等[14];另一方面,政府的直接支持也能够起到信号作用,进而能够汇聚更多的教育、产业以及创新方面的人才投入到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进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因此,结合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5a(H5a):直接政策正向调节教育链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的关系。

假设5b(H5b):直接政策正向调节人才链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的关系。

假设5c(H5c):直接政策正向调节产业链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的关系。

假设5d(H5d):直接政策正向调节创新链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的关系。

本文认为间接政策能够正向调节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与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的关系。间接政策通过鼓励高校构建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并提高对创新创业的兴趣。例如,加大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根据高校的教学特点,举办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比赛等,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15]。与政府直接支持相比,政府间接支持更具导向性,不仅可以调动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吸引相关企业或投资者的参与,使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获得更多额外资源,因此,间接政策可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效用。基于以上,提出如下假设以下假设。

假设6a(H6a):间接政策正向调节教育链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的关系。

假设6b(H6b):间接政策正向调节人才链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的关系。

假设6c(H6c):间接政策正向调节产业链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的关系。

假设6d(H6d):间接政策正向调节创新链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的关系。

二  研究设计

(一)  样本收集

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检验本文的研究模型提供了良好的观测样本。具体而言,本文采用滚雪球等调查方式,以北京市高校MBA课程学生为基本单元进行问卷发放。主要通过网络平台和班级群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问卷389份,有效数量326份,有效回收率83.8%。样本分布中,男性占52.08%,女性占47.92%。

(二)  变量测度

第一,教育链,基于现有研究[3],如前所述,其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课程建设、教师资源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课程建设可以通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数量、与所学专业的契合程度以及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相符合的程度来进行衡量;对于高校教师资源的投入情况,以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创新创业教学经验进行衡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则以高校对创新创业学生社团和创新创业项目的组织情况进行衡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