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冶金资源综合利用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作者: 王志英 臧喜民 艾新港

研究生冶金资源综合利用课程思政教学探索0

摘  要: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是丰富且珍贵的,将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冶金资源综合利用课程是冶金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主要包括冶金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三废)对环境的危害及“三废”资源的综合再利用情况。依据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探索不同的融入方式,将教学内容与五爱、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感、世界格局、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为其他学科的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冶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实施;价值引领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1-0088-04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terials contained in each course are rich and precious, and it is great significant to integrat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postgraduate courses. The cours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etallurgical Resources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doctoral students in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The course mainly includes the harm of wastewater, waste gas and waste residue (three wastes) in the metallurgical process to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comprehensive reuse of "three wastes"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of the course are deeply explored, different integration methods are explored,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organically integrated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such as five lov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world pattern, team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awareness cultivation. The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ostgraduate courses in other disciplines.

Keyword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etallurgical Resources; 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value guidance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研究生是科学技术发展走向“专、精、特、新”的后备人才,与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同担负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2-3]。研究生群体是我国各行各业建设的高层次储备人才,是各个领域发展动力的中流砥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支撑点[4]。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在主流意识形态领域会极大地影响中国的政治生态。在培养研究生具有过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有必要提高他们的精神需求力量,正确引领他们的价值追求和时代使命。因此,迫切需要将立德树人融入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和全过程,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

冶金资源综合利用是冶金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包括黑色冶金和有色冶金过程中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对环境的危害及如何实现资源再利用,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思政内容以及思政融入点,可以更好地实现研究生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建设。

一  冶金资源综合利用课程的教学目标

冶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国家实力和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冶金行业为机械、能源、化工、交通、建筑、航空航天工业和国防军工等各行各业提供所需的材料产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冶金行业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然而,冶金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原材料资源的日益枯竭和价格的不断上涨给冶金行业带来了一定压力;冶金行业也是高污染行业,冶金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随着国际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原料成本的不断增加,冶金行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减少“三废”的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使冶金行业朝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是每一位冶金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博士研究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但价值取向可能偏实用,行为方式更加独立和富有个性,对于研究生思政教育来说,研究生们的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和承受能力等方面仍较为薄弱[5]。因此,冶金资源综合利用课程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6]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以知识传授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为载体,润物无声地融入价值塑造即实现思政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达到的知识目标为掌握冶金资源废弃物的种类、不同冶金企业工业废弃物的利用现状及相应的工艺技术;了解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及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的冶金专业知识解决冶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能够理性分析、解决生活、工作和科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专业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提炼本课程中蕴含的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价值范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探究式和互评式等实施方式,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春雨润物般融入教学中,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和爱集体的“五爱”情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理念,学会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意识。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及其对应的课程目标见表1。

二  冶金资源综合利用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实施和策略

本课程围绕“一主线,两突出”的基本原则开展课程的思政建设。“一主线”是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和爱集体的“五爱”为主线;“两突出”是结合本课程特点以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再利用和循环经济为两个突出的思政教育点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思政教育目标。

课程是课程思政的源泉,离开课程设计与建设,课程思政就是无源之水[7]。因此,本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入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一)  优化教育资源,夯实思政基础

博士研究生已经掌握了钢铁冶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了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因此博士阶段专业课学习的重点应倾向于应用基础理论解决本专业的工程技术问题,应注重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服务国家战略需要。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兼顾前瞻性和创新性,将冶金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先进的理念和发展方向引入本课程,并将优质的德育教育资源嵌入到专业教学中。本课程依托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将优质教学资源——东北大学的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作为课程的一部分教学资源,同时注重将资源再利用领域的新思路引入课程教学中,如在完成黑色冶金二次资源章节学习时,关于冶金废水的处理,除了学习传统的工业有机废水再利用工艺,即吸附作用处理有机废水、氧化处理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处理有机废水,同时将新的利用途径引入课程教学中,即利用冶金废水中的有机物生产生物燃料,开阔学生的思路。针对减少冶金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产生,目前在瑞典等国家已经开始研究氢冶金技术取代传统高炉炼铁工艺,将氢冶金的相关内容引入课程教学中,并针对该部分内容启发学生讨论氢冶金技术在我国应用过程中会面临哪些新的挑战以及如何解决,从而使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延伸。将改进传统冶金炉、开发环保型冶金熔剂及改进循环水系统等先进教学资源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尝试采用新方法、新思路解决冶金资源综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冶金行业如何从源头入手,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水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优化专业教学资源的同时,也注重思政教育资源的选择。在选择思政教育资源时,秉承“三融”[6]的基本原则,即所选择的思政教育资源与冶金工程专业相融合,与冶金资源综合利用课程的育人目标相融合,与当前的热点、困惑点相融合。本课程的授课要点与思政资源融入的典型事例见表2。

(二)  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手段

思政教学资源是内涵,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是获得良好思政效果的有力保障和重要载体。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基于项目研究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小组讨论的互评式教学模式,将思政内容嵌入到专业课教学中,使专业课学习内容的强度和难度以及课程思政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提升。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第一,对于冶金资源概述、冶金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危害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知识的课前自主学习。教师布置课前学习内容和提出相关问题,学生依托中国大学慕课平台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点的视频内容和PPT课件,完成相应问题。第二部分为课堂学习。课堂上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提出讨论问题,如“冶金生产过程中对土壤、大气、水资源会产生哪些危害?”“目前,我国的冶金行业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做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赤泥都有哪些应用?”……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环境保护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而冶金行业的环境保护和实现资源再利用是冶金工作者必须应对的挑战。第三部分为课后反思。课后要求学生根据每堂课所学的具体知识点进行总结,形成相应的学习报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分解为课前、课上和课后的混合教学,课前部分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的讨论学习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吸收,课后总结既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复习,也有利于实现思政教育内容的反思和思政影响的深入。

第二,对于冶金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教学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策略。针对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研讨题目,如在转炉炼钢过程中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学习过程中,提出了转炉渣的综合利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转炉渣在微晶玻璃和提取石墨等新领域需要探讨的课题;在学习炼铁废弃物时,提出了高炉煤气和余热水的热回收研讨题;学习有色冶金废弃物时,提出了赤泥的利用领域及提高利用率等课题。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整理成研究报告,并根据所学的冶金专业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建议。有的博士研究生课题恰好是采用转炉渣生产多晶玻璃、开展无土栽培等方向的研究,学生可以借助该学习环节完成课题的初期调研工作。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调研、撰写报告、讨论过程中,锻炼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训练了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开阔其科研思路,提高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了研究生的科学情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