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酿酒微生物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作者: 李豆南 曹文涛
摘 要:酿酒微生物与应用作为酿酒工程专业设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在酿酒、生物工程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今的新工科背景下,酿酒行业对于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对于该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该文以酿酒微生物与应用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素材库构建、新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探讨、课程考核方式升级3个方面探索该课程思政化途径,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培养,强化学生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能。针对该课程的思政教学效果初步评估的结果表明课程小组推进的思政化改革方案总体可行,这也为酿酒专业其他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酿酒微生物与应用;课程思政;思政素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1-0108-08
Abstract: Brewing Microbiology and Application, as a major professional course of brewing engineering, has an important mean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type talents for brewing and bio-engineering. Nowaday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brewing industry raises higher demand for cultivating technical talents. Thus,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this course is also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we take this course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way of the cour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building the databa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reforming the new type of teaching mod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updating assessment methods. This will highlight the comprehensiv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general abilities and qualities, and enhances their skills to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by applying the course's knowledge. The primary analysis on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is course shows that the reform plan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moted by the course team is generally feasible. This also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building and explor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other core courses in the brewing profession.
Keywords: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Brewing Microbiology and Appli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reform of education
201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工程学科未来发展的新思路,从而开启了新工科全面发展的序幕。如今背景下,现代化工业发展就更加要求各工程学科专业要以培养适应新经济需要、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及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为核心,重点开展各学科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工作,切实加快新型工科思政教育模式的建设[1-2]。
酿酒产业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至今,该产业也取得长足的发展,在酿造理念模式、产业结构布局、生产科技水平等方面均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革,这就对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3],因此,高校针对酿酒工程专业育人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就显得尤为迫切。此外,对许多西部省份而言,发展符合地方特色的酿酒产业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也需要酿酒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在其中大力的参与、支持[4]。酿酒工业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中更为关键的是把思政教育贯穿其中,切实发挥好思政育人的功能,从而为今后酿酒产业输送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及优秀业务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效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酿酒微生物与应用(以下简称“本课程”)作为酿酒工程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培养酿酒产业领域中从事设计、生产、管理等工程技术人才的“主战场”,课程教学内容与现代酿酒产业的发展高度相关。如今新工科的背景下,酿酒产业对高等学校培养技术人才的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该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也势在必行。本文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本课程为例,在阐述课程思政必要性的前提之下,以思政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初步探索该课程思政化教育途径,初步完成改革效果评估,为酿酒工程专业其他课程今后的思政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 开展酿酒微生物与应用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校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到高校各种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的过程,是近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理念。课程思政的重点是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思想政治元素、素材的融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潜移默化地将思政观念传递给学生,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般的教育[5]。在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将课程思政规定为我国当代高等教育实现全方位育人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未来高等教育改革的出发点与着力点,足以见得如今高等教育中对于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6]。
近几年,许多高校教学工作者针对微生物领域的各种课程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思政化改革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于酿酒领域微生物相关课程思政的探索则关注较少,在目前我国现代酿酒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对该课程思政化改革的探究尤为必要。但目前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①只重知识讲授、缺乏思政引导。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许多教师片面地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割裂开来,在授课过程中重在突出专业知识的讲授,但往往忽略了思政元素的融入与传递,没有充分意识到专业课中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导致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严重脱离,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对于酿酒产业发展及行业需求缺乏深刻认识,个人服务扎根于产业的意识严重不足,不能做到学以致用,难以对接和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而造成如今酿酒工程专业对口就业比例不高、酿酒企业招人难等许多问题。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无法实现有机融合。以酿酒微生物与应用为代表的专业核心课是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的“主战场”,如何处理好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的问题是关键。目前,在一些高校针对酿酒相关专业课程的思政改革中,往往采用较为生硬的思政教育方式,不能有效结合微生物教学内容对思政元素进行有机融入或开展相应的教学环节,呈现出一种“为讲而讲”模式,容易引起学生的排斥心理,导致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总体不佳。③缺乏思政教育考核制度的设计。与专业知识的考核一样,思政教育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考核,但在实际的思政教学改革中,教师们往往关注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中思政素材、元素的融入方式,过程性的思政教育考核制度的设计、建立却很容易被忽略;对一门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课程思政教育的具体效果也需要考核制度的建立进行评估,从而为今后该课程的思政改革提供修正依据,达到强化思政教育效果的目的;因此,相应的过程性考核制度的设计在酿酒微生物与应用课程思政的改革中重点关注。
目前,在新工科背景下,酿酒微生物相关的知识体系、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现代酿酒产业的各个领域,有效地推动了现代酿酒行业的快速转型与发展。以酿酒微生物与应用课程为载体,开展该课程思政化模式的探索,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达到全面提升学生个人综合素质、专业素养的目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科学工匠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时代酿酒产业对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 酿酒微生物与应用课程思政化的实施方案
(一) 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与素材库的建立
有关酿酒微生物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与素材很多,因此在进行课程思政化的过程中,除对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仔细梳理以外,对来源广泛的课程思政元素、素材进行系统性发掘、整理及分类汇总也尤为重要。课程思政素材库的构建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即通过素材库的构建,对所有思政素材的类型进行归档,有利于思政元素在各个教学知识点中最佳“结合位点”的分析、选取,进而有效增强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程度,提升思政教学效果。
酿酒行业历史悠久,思政素材的类型也层出不穷,从课程小组目前收集的思政素材来看,可以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传统酿酒历史素材(酿酒行业发展史);②酿酒行业知名工匠、科学研究者的事迹;③著名企业发展历史素材;④酿酒独特技艺、经典原则;⑤酿酒相关法规及典型案例;⑥优秀校友、身边同行业优秀人才的案例、事迹;⑦酿酒行业“智能酿造”等新技术的运用案例;⑧酿酒行业最新发展时政要闻。随之而来的便是面临如何高效对海量的素材进行整理、归档的问题。在笔者看来,依据素材的内容进一步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课程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初步确立各类思政素材所对应的思政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各思政元素切入点的设置对应到相应的教学章节内容,以数据库的形式汇总、备案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表1便是以部分素材为例,对该课程思政素材库建设模式的呈现,表中所有素材对应的思政培养目标已基本覆盖酿酒微生物与应用课程的各项思政化培养要求。
良好的课程思政素材库不仅可以为课程教学内容提供优质的思政元素,同时还能够充分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对思政化教育的推进方式提供有力的指导,让老师能够更加灵活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真正实现在课堂上“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7]。这就要求思政素材数据、资料库的建立要紧紧围绕选课学生的思政培养目标展开,在素材的收集、整理上充分考虑其背后的思政教育意义,才能有效保证所选思政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效果。
酿酒微生物与应用是一门既有基本理论又包含很强专业实践性的课程,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民族文化自信力、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创新意识等均是该课程需要实现的思政目标,因此,面对如此多的思政教育目标,在素材库的构建方面也应该更加细致。首先在课程思政素材的来源上,应注重从更广泛的领域中充分发掘各种思政素材,通过素材内容的剖析,分别对应到不同的课程思政目标。同时,还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各种思政素材切入点,让思政教学精准化、全面化,真正实现思政素材贯穿到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让授课教师在教授内容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循序渐进地完成了学生的思政化教育。例如,在课程绪论的教学中,通过最早的酿酒遗迹——贾湖遗址相关案例的讲授,突出了我国传统酿酒对世界酿酒业发展的杰出贡献,从专业的角度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力与民族自豪感;而在第三章关于酿造微生物的营养、生长与发酵代谢特征部分的教学中,以季克良、张弼士、沈怡方和周恒刚等中国酿酒行业的泰斗、著名专家事例的分析,为学生们树立了行业榜样,在助力于重要知识点学习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严谨务实的工匠精神与敬业爱岗的职业素养。此外,课程思政素材的呈现形式也十分重要,除最为基本文本资料的呈现方式之外,也应当注意其他呈现形式的探索,例如:相关新闻报道、优秀校友视频采访、酿酒企业生产视频、行业精英课堂讲座、酿造相关实物模型和课堂思政讨论等都不失为良好的呈现模式,这不仅可以有效增进学生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热情、活力,也能够有效避免低效的“填鸭式”思政教育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该课程的思政教学环节中来,真正实现“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总体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