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履行教书育人工作职责
作者: 李文昊 王振华 李淼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和人才是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育作为其中的基础环节,是机体良好运行的关键。该文结合高校教师自身岗位职责,探讨立德树人和铸造自身等方面的原则和方法。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教师。身为教师应当听从党的指挥,立足本职工作,强化责任意识,肩负使命责任,踔厉奋发有为。
关键词: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责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1-0151-05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informed that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alents are the basic and strategic support for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hina. Three of them are an organic unity that interact and promote each other. As a basic link, education is the key to the good operation of the body.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cultivating people and shaping themselves for college teachers. Hundred years' policy, education for this, the education policy, the teacher for this. As a teacher, we should follow the command of the Communist Party, be responsible for our own work, strengthen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shoulder the mission and forge ahead with enterprise.
Keywords: education; the repor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morality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responsibility
当今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关键历史时期,我党胜利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充分展现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光辉主题[1]。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离不开先进的科技水平、优秀的人才资源,而教育是科技和人才的不竭源泉。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一代又一代教师的使命所在。作为教师,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榜样。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与价值观念,塑造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这对于国家的繁荣与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无不依靠教育的强有力支撑。作为高校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务必时刻跟紧党的步伐,不断地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应时刻跟紧党的步伐,增强自身的思想觉悟。这包括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并且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践行党的方针政策,积极传播党的正确思想和主张。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政治素质是党员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要不断提高对党的理论和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业务水平包括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更新和学术研究的深入,努力成为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的教师。要坚持实践锻炼和学习创新。实践锻炼包括参与学校中心工作和社会服务活动,通过实际行动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学习创新则包括不断学习和探索前沿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应注重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共同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而奋斗。通过开展党建工作,组织教职工和学生深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作为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导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品德、知识和技能的重任,应时刻跟紧党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增强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他们应该具备专业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激发学生潜能的能力。同时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于自身岗位,为国家培育优秀人才,把自己的知识充分贡献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一 倍感使命光荣,深知责任重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为此,必须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通过发展和拥有丰富的、高质量的人才资源来实现国家繁荣强盛的战略目标;坚持把自主创新、设计和研发转变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引擎。
时代越是向前发展,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就越加凸显。回顾党和国家过去十年的非凡历程,教育、科技和人才在十年伟大变革中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成为最强有力的支撑。教育、科技和人才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三个重要因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决定了其未来人才储备的质量和数量。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念。教育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经济转型,为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科技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在医疗、交通、环保和通信等领域,科技的发展不仅为人类带来了便利,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品质,使得社会更加现代化和智能化。人才是推动教育和科技的关键因素。人才是现代社会的核心资源,他们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教育、科技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教育、科技、人才强国的建成,将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步,在“两步走”战略安排中率先实现。
教育、科技和人才是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而教育是供养机体稳健运行的能量来源。科学技术发展不能脱离教育,科学技术的基础是教育,科技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同样是教育[4]。党的二十大把教育、科技、人才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对其在强国兴邦中的关键作用给予充分肯定。高校教师作为教育一线工作者,应当倍感荣幸,更应当领悟肩上责任之重大。身处于不断变化的新时代,面对任重道远的新征程,肩负着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必须深入思考,探索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如何又好又快地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如何扎扎实实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必须以一系列关键问题为指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科研质量,不断增强服务本领,时刻为教育事业向前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 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推进教育公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改革,要推行职业教育的多元化、高质量发展,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要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知识传授,更要注重道德、智慧、体魄等方面的培养,要坚持科技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以人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教育、科技和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方位提高人才的自主培养质量,着力于造就各行业拔尖创新人才,汇聚天下英才,最大程度发挥人才作用[5]。
当今时代,已经悄然地过渡成为知识经济的时代,即知识转变为经济的主要支撑载体、知识经济转变为主要经济增长形式的时代[6]。与传统的依靠物质和资本的积累所带动的经济增长相区别,当今时代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取决于生产过程中所包含的知识含量增长。在当今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中,知识的功效,已经超越人、财、物等传统生产要素,成为最核心的价值生产要素。
身处教学和科研一线,高校教师更能够深刻体会教育、科技对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就作者所从事的农业工程领域而言,现代农业与科技知识完全是密不可分的。科技促进了农业产量、效率和质量的大幅提升,同时也推动了农业全面进步。科技使农业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使作物质量得到全面改良,使农作物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使人们摆脱温饱问题的困扰,当代农业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农业是乡村振兴的本,是国家发展之基,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国家稳定的重要力量[7]。为国家培养优质农业人才,为党培养扎根基层、投身农业发展的科研人才是我们的光荣任务,其他行业亦然。我们要深刻领会,将丰富的思想内化于心,汲取奋进力量外化于行,履行好这个光荣而神圣的职责使命。
三 明确工作任务,踔厉奋发有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作为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这是对社会主义教育新的定位,也是我党教育思想新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教育的兴盛决定了国家的兴盛和强大。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8],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
教书育人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承载着传播知识、思想、真理的时代重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是探索世界新知识的必由之路。教书育人被视为一项神圣的事业,因为它是关乎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工作。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和教育下一代成为优秀人才的重要角色。教书育人是一种传承文化的过程。从古至今,人类的知识和文化都是通过教育不断传承下来的。教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支柱,它传递了人类智慧和文化的基因,为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基础。教书育人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开拓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教书育人是一项光荣的事业。教育事业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养出的人才将会对一个国家和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教育工作者应该以高尚的情操和职业道德,承担起培育新一代人才的责任,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教书育人乃为师从教的使命和职责所在,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目标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是在于培养人才,立德树人。教学活动培养出来的人,应当是能够在各方面适应社会,推进社会不断发展的全面的人[9]。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导者,必须具备合格的个人素养。育人先育己,每一位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增强专业素质,才能以崇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给予学生积极正确的言行示范和文化传播。总之,教书育人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它的重要性决定了其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和一种奉献。教育工作者应该以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为培养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高等教育为无数怀揣中国梦的青年提供了接受知识、技能洗礼的途径,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等专门人才。在不断的教育与求知过程中更新知识,在不断学习和探索过程中拔高国家科技水平,高等教育是推动社会科技进步的重要基础[10]。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高等教育不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领导才能。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高等教育可以培养出具有高水平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各类高端人才的需求。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高等教育不仅可以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也可以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为推动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很多科技成果都是在高校的研究团队中孕育而成的,在某种程度上,高等教育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塑造人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高等教育不仅仅传授专业知识,也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提供机会。通过学习和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出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感,以及团队协作和社交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对个人和社会的未来发展有重大意义。作为从事高等教育的工作者,我们不妨自问三个问题:我是谁?我是干什么的?我做了些什么?我是谁——明确角色定位;我是干什么的——明确工作责任和任务;我做了些什么——自评履职尽责的如何。明确工作任务,才能在自身岗位中踔厉奋发、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