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时间序列分析课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实施研究
作者: 王彦彭 夏万军基金项目: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中心“理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中心”(2021kcszsfzx001);安徽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线下课程(原精品线下开放课程)”“《时间序列分析》”(2020kfkc005);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评价机制研究”(cxjhjyzdi2202)
第一作者简介:王彦彭(1981-),男,汉族,河南禹州人,博士,教授,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12.044
摘 要:时间序列分析课程具有“用数据说话,用方法验证,更易挖掘和采用中国元素与问题,便于中外横向与纵向比较,鉴往知来”等特色和优势,可以更好开展课程思政。当前有关研究生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缺乏。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简介与综述、传统和现代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课内与课外实践环节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以国家级教材为基础、以国外教材为参考,进一步完善体现中国元素的讲义,通过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平台进行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设计,构建多维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课程思政教学的持续改进。多管齐下,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培养研究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政治观、法治观和道德观。
关键词:时间序列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思政元素挖掘;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2-0184-06
Abstract: The course of Time Series Analysis has features and advantages such as speaking with data, verifying with methods, making it easier to explore and adopt Chinese elements and problems, facilitating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d learning from the past, which can better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There is currently a lack of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spects of the graduate course Time Series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desig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bjectives for the course Time Series Analysis, we will delv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course introduction and review, traditional and modern time series analysis methods, and in class and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links. Meanwhile, based on national level textbooks and referring to foreign textbooks, we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hat reflect Chinese elements. In addition, through a mixed teaching platfor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we integrate pre-class, in class, and post class design, construct a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syste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and focus on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Through multiple approaches, we can effectively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so as to cultivate graduate students to develop correct values, political views, legal views, and moral values.
Keywords: Time Series Analysis; design of teaching objectives;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links;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研究生是高等教育中的精英,近年来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更强,有较强的自主决策意识和自我主张与意见,但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仍然处于逐步形成和完善的阶段,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和培养。此外,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高阶性。如果能够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与专业知识传授相结合,引导研究生正确、理性地看待与分析问题,并在实践环节引入思政元素,使学生能亲身践行所学的思政理论,就能加深其对理论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政治观、法治观和道德观,最终达到教育立德树人的目的[1]。因此,大力推动和实施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是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和提高立德树人成效的关键。
一 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文献的现状
当前有关研究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在大思政背景下对研究生课程思政展开探讨。一般是在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基本涵义进行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对研究生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从导师队伍层面、学生个体层面、社会层面和知识体系四个角度[2];以财经类高校为例构建课堂思政、论文思政、实践思政“三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3];以研究生新型给药系统专论课程为例,提出新技术、新剂型、新人才和实践专研“三新一实”的培养模式[4];从不同的逻辑主体角度出发,以“引领-融合-导学-实践”四个维度创新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路径[5];从学校顶层设计、教学综合改革和建立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探寻研究生课程思政推进路径[6];从高校层面、学科层面、导师层面和课程层面四个层面,探索加强新时代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路径[7]。
二是结合具体的课程探讨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其中,有学者以国际贸易学科为例探讨如何构建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8],以大数据思维与分析课程为例探讨工科研究生课程思政[9],以人工智能课程为例研究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几个途径[10],研究生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与实施路径[11],以研究生高等大气物理学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成长型思维与家国情怀[12]。也有学者探讨经济类研究生导师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13]。
总之,现阶段我国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综合全国不同高校的实践来看,尽管从不同层次进行了体系化的探索,但是主要是针对本科生和高职生群体,针对研究生群体的研究则相对不足[14],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不完善、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充分[15],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仍然不够充分、深入、合理和正确[16]。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也在逐年增多,但大多数是关于某一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探索[7]。有关财经类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有关研究生英语、经济学等基础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而有关研究生时间序列分析课程的研究则比较缺乏。
二 研究生时间序列分析课程的特点
时间序列分析,是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统计与计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经济理论与实践,展示研究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动过程,从中寻找和分析事物的变化特征、发展趋势和规律,从而对未来做出预测。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做好时间序列分析提供了充足的数据、多彩的素材和广阔的研究领域。搜集整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合适的方法或模型进行分析预测与中外比较,既可以改进课程的教学方式和丰富教学案例资源,提升学生对时间序列分析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又可以深化学生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认识,进一步坚定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强大领导力的认同。
研究生时间序列分析课程一般是应用统计硕士、统计学与数量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位必修课程,授课历史久、受众面广。该课程以应用为主,不过分强调理论的证明与推导,注重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和方法并利用计算机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介绍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该课程具有“用数据说话,用方法验证,更易挖掘和采用中国元素与问题,便于中外横向与纵向比较,鉴往知来”等特色和优势,可以更好开展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三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思政元素的挖掘
(一)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设计
研究生时间序列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理论目标、能力目标、价值塑造目标三部分。时间序列分析课程的价值塑造目标初步确定为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探索精神、数据质量与数据资产意识、法治意识、精益求精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坚持探索、尊重和运用规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与整体、随机性与确定性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全局观、整体观、长远观念,引导学生用动态、发展、联系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问题;引导学生把服务国家和人民作为职业追求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研究中国问题、认识国情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历史意识和人文情怀,坚定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与四个自信。
(二) 课堂教学环节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1 课程简介与综述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
就时间序列分析课程的整体而言,学习时间序列分析要经过模型方法由简单到复杂、难度由低到高、由理论学习到应用分析、由观摩思考到实践操作的过程,需要一个学期甚至几年的持续学习与训练才会有较为显著的效果。这个学习过程既培养了学生脚踏实地、稳中求进的耐心和习惯,也锤炼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同时,可以适当引用中国传统经典名言名句,以便学生从整体上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时间序列分析课程,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增强文化自信。如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一章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荀子《天论》中“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劝学》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