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下的高职育人队伍链路构建
作者: 闫秀婧 汪浩然
摘 要: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背景,以党建为抓手,探析高职院校育人队伍链路,健全高职院校立德育人和思政育人机制,加大提升职业院校思政育人、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有效覆盖面,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该文从宿舍建设、班级建设、团学干部建设入手,以发展入党积极分子为主,建立育人第一链路;将辅导员选聘和教师党员队伍建设结合,建立育人第二链路;通过实施全员协同育人、全过程贯通育人、全方位融通育人,由全体教职工组建育人全链路,有效形成党建引领下的高职育人队伍链路。
关键词:党建引领;高职育人;第一链路;第二链路;全链路;构建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4-0164-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ist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taking Party building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link of the education tea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chanisms of mor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ncrease the pertinence, effectiveness, and effective coverag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dormitory, class and league cadres,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ctive party members, and establishes the first link of education. The selection of counselor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party members are combined to establish the second link of education.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whole-staf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whole-process education, all-round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all the faculty and staff to set up the education of the whole link, 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m has effectively been form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arty building.
Keywords: Party building guidanc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first link; the second link; the full link; construction
落实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的重要举措,是高校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育人功能的必然要求,是推高职院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其能够适应不同行业和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探索并构建党建引领下的高职育人队伍链路,坚定青年一代理想信念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 高职育人队伍链路构建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坚定理想信念、不畏艰险、一代又一代人持续奋斗。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后继有人是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青年学子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兴衰成败。构建党建引领下的高职育人队伍,聚焦“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2],在高职学生中建立政治观念、政治意识,坚持不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学子做党的思想理论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2],这将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高职学生处于理想信念确立的关键期,广大青年开始认识党、接触党,开始不断地认识中国特色并进行国际比较,开始确立自身的政治观。青年时期是政治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党建引领下的高职育人队伍可以对青年进行政治启蒙,通过准确把握青年的特点和成长成才规律,积极发挥育人队伍在政治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青年学子的政治热情,引领青年学子的政治选择,树立青年学子的政治理想抱负,不断强化青年学子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3],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最大多数青年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优化高职院校党建引领下的全链路育人队伍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教育,从而真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二 党建引领下高职育人队伍链路存在的问题
(一) 育人队伍融合度不够
党的政治建设是根本性建设,决定着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目前,高职院校各级党组织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建立了纵横联动的育人机制,但在具体工作中缺乏侧重点与个性化举措,管理者、辅导员、专业教师对学生管理缺乏主体意识,对学生缺乏联动的合理引导,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专业传授脱节,党建引领铸魂育人的效能不明显,党建引领教育教学的有效举措需要挖掘,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有待改进。
(二) 教师和学生党员引领示范作用发挥欠佳
党员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最优秀群体,应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学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着力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成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先锋队”。学生党员包含了“学生”和“党员”两重属性。学生党员在学生中是标杆,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要体现先进性和示范性,要让同学们感受到学生党员既是一名好学生,又是一名好党员。目前,各高职院校由于缺乏对教师岗前、岗中党的政治建设教育及长期的师德师风教育,未营造出良好的师德师风示范环境[4],致使有一部分教师党员对肩负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和责任认知不清,对教师职业规范的内涵,对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个人要求不高,自觉行为规范不严。同时,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党员教师自我降低职业要求和标准,淡化对党员身份的职业追求,课堂育人不研究、不创新,影响自身形象及社会认同。部分学生党员不严格要求自己,自我约束能力差,先锋模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三) 入党积极分子考评体系不完善
入党积极分子是党员队伍的源泉和后备力量。高职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代表着集体中积极向上的群体,面对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基础相对较弱、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时间短、入党人数大幅度增加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及部分学生日益呈现出思想观念复杂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入党动机功利化等实际情况,怎样“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培养、教育、引导和管理机制[5],在高职院校中形成科学的考评体系有待完善。
三 党建引领下高职育人队伍链路构建的途径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其育人方式应该体现办学特色。高职院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针对党建引领下高职育人队伍链路存在的问题,通过从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入手,构建党建引领下能传承、可持续、有示范、言传身教的团学育人链路;细化教师党员队伍、辅导员党员队伍和党建管理队伍职能,融合三支队伍,构建党建引领下合力育人链路(其架构如图1所示),有效推动党建工作引领人才培养工作全过程。
(一) 以发展入党积极分子为主,建立育人第一链路
1 从宿舍舍长入手
宿舍是新生入学后第一个集体活动场所,辅导员要充分利用1~3周军训时间,深入学生宿舍和军训场所,通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行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调节个人与祖国的关系。要求其爱国暨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培养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敬业精神;筑牢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的诚信做人做事的根基;养成同学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会协调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以此为据,考察每个学生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吃苦意识,以及行为规范、沟通能力和包容性,把积极上进、品学兼优、遵守校级校规、乐意为大家服务的学生选拔为舍长,逐步把其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为党员,协助辅导员或老师进行宿舍管理,让他们发扬宿舍和谐文化、维护宿舍安全稳定,利用宿舍等场所让舍长带头宣传党的政治思想理论、方针政策,让党的思想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各方面,形成党建引领下学院与宿舍互助的长效育人链路。
2 从班级入手
职业院校为了实现一定的教书育人目的,将同龄、同知识程度的学生编制在一个有固定人数的基本单位中,按照班级进行教学。班级通常由教师、一群学生及环境组成,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6]。在这个社会体系中,通过班级主题班会、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进行大学生政治、思想、形势任务等方面的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意识,引领大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通过思想引领、目标引领,提升大学生认知度和参与度,通过培育标杆品牌班级,塑造卓越班级和优良学风班,做好示范传播,形成品牌效应,从整体上全面提升每个学生的能力、赋能全员思想政治和技能素质提升。再从班级中发展一批政治素质高、理想信念强、职业素养和技能好的学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外加学校党校的培养,提高其政治素养和政治觉悟,让其在政治思想、个人修养、学习、工作和生活各方面起引领示范作用,做到学习上是标兵、工作上是榜样、生活中是模范,以良好的示范来带动整个班级的建设,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其他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意识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党建引领下的班级育人链路。
3 从团学干部组建入手
团学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产物,他们隶属于所在院校的党委或者是党总支领导,同时也隶属于上级团组织及上级学生联合会[7]。团学干部必须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做团员和青年的表率,模范地履行团员的各项义务,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造、自觉奉献,做党放心和青年满意的干部。因此,团学干部的选配必须从青年团员中的优秀代表、入党积极分子中选拔,这样才可以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只有把团学干部的培养环节做扎实了,才能把最基本的地基打牢,才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才能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通过利用团总支和学生党支部双平台培养团学干部,从而形成党建引领下的党团协同育人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