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医学人文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
作者: 耿灿 代小红 奥紫媛摘 要:新时代医学生承担着储备专业知识和掌握医学人文素养的双重任务,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合到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培养体系中,对培养新时期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医学院校要全方位解读伟大抗疫精神,发扬多渠道理论,多方位开展更全面多元的医学实践,积极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合到对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中去,转化升华,全面促进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强大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伟大抗疫精神;医学人文;实践;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6-0075-04
Abstract: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undertake the dual tasks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reserve and mastering medical humanistic qualit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rain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ra by integrating the great spirit of combat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into the medical humanistic quality training system.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ully interpret the great spirit of combat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carry forward the multi-channel theory, carry out more comprehensive and diversified medical practice in multiple directions, actively integrate the great spirit of combat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transform and sublimate,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medical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make a strong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China.
Keywords: new era; great spirit of combat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medical humanities; practice; training system
2020年伊始,突发的新型冠状感染疫情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面对疫情,我们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共同塑造了伟大抗疫精神。许多令人动情的故事涌现于这场“流行病学”战役中,这些温情和伟大抗疫精神,是大学生生动宝贵的学习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昂首阔步,奋进新时代,人们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也随之变得广泛:患者除了希望治愈疾病外,也期待着获得来自医务工作者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文关怀,即“左手科技,右手人文”。站在新时代潮头,医学生使命在肩,促进健康中国繁荣发展的责任要时刻谨记于心,对于医学领域专业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扎实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能,还有医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对于积极促进新时代医学生的全面发展,伟大抗疫精神融合到医学生人文医学素养培养体系中意义非凡。
一 伟大抗疫精神所蕴含的内在价值
(一) 伟大抗疫精神内涵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面对始料未及的新冠感染疫情,我国聚焦患者、专家、资源和救治并以此为抗疫重点,绝不遗漏、不放弃任何患者,竭尽所能、举国之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医护工作人员秉持“无歧视、无偏见”的原则,为隔离者送去温暖,真正做到隔离病毒、不隔离爱。这不仅仅是以人为本的生动写照,更是仁爱精神的深刻证明,是人文精神的最佳体现。
“举国上下,同心同德”的团结伟力。面对始料未及的新冠感染疫情,各地各级政府、人民通力配合,大力支持,以“中国速度”建成方舱、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和中央隔离病房,全国各地勠力同心,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基层党员、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武警官兵、科研人员和志愿者等各界人士鼎力相助,同心协力打赢防疫战。这种同舟共济的团结力量,使人们能够依靠医疗让自己的生命健康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舍生忘死,一往无前”的顽强意志。面对始料未及的新冠感染疫情,无数医护工作者冲锋在前,创造着身体与心理的极限,以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担当筑起了一座名为守护的“钢铁长城”。数不胜数的抗疫英雄全力以赴,舍小家、守大家,他们的行动展现的不仅仅是医者仁爱的精神,更是浓厚的人文情怀。
“尊重科学,求真务实”的实践品格。面对始料未及的新冠感染疫情,我国严防严控,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原则,实施了一系列科学防疫措施,如:绿色编码识别和疫苗开发等。在这场抗疫战争中,对科学精神的敬畏与颂扬贯穿始终。这种精神是坚定人们心理自信和行动的向导,引领着广大人民群众推动并满足社会需要、维护生命健康安全、维护价值尊严的伟大人文实践。
“同舟共济,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面对始料未及的新冠感染疫情,我国在第一时间就向人民和世界公布了诊疗方案和预防控制方案,并在取得卓著成效后秉持着“与子同袍”的情谊,不遗余力地帮助各国伙伴:分享防疫经验、捐款、派出医疗团队专家等,提供人道主义的全面援助。这体现了我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同胞情怀和热爱无疆的社会道德。
(二) 伟大抗疫精神的价值内蕴
在重大疫病防控斗争中凝聚和熔铸的中国伟大抗疫精神是时代的精华,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精神在与新冠感染疫情的战斗中得到锻炼,又在锻炼中得到升华。这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儿女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力量源泉。在推动防疫常态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征程中,充分彰显了时代价值,抵制污名化、标签化、政治化等论调,同心协力,发出好声音,传递正能量,振奋人心,坚定我们战胜疫病的决心,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对抗疫情,保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历来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中国的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人民在“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面前留下的“中国答卷”,闪耀在人类发展史中,展现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中华民族精神和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指出,中国人民“以牺牲了正常生活的方式为全人类做出了贡献”,点燃了胜利的曙光,让世界各国团结一心,战胜疫情!因此,阐述好抗疫途中的中国故事,弘扬中国伟大抗疫精神,对于汇聚人类共识,凝聚世界力量,共同战胜疫病具有积极且重要的世界性意义。
二 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的现实困境
(一) 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现状
医学人文素养,是指内化于医学领域,通过医学活动表现出来的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文理念。医学人文基础教育不是只关注“疾病”本身,而是强调以患者为先,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具备先人后己的品格是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养成,逐渐转化为人文精神的行为实现了从工具性到人性的转变,使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素养的形成于医学实践。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医务工作者更进一步的要求,即专业诊疗知识要更扎实、人文医疗素养要更深厚。据目前调查而言,我国的许多高等医药院校在人文学科培养方面普遍存在问题,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医学人文教育不注重重点,忽视人文学科理念;二是医学人文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建设不全面,课程内容相对薄弱,相关课程相对较少,甚至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类似;三是医院教师缺少大量实践性的医学人文基础教育,对医学生的培养无法起到示范作用;四是过于注重经济收益和现实治疗效果,缺少对患者的情感安慰、心理引导、人文关怀。以上种种问题都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培养起到了阻滞作用,不利于我国高端医学技术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提升,从而减缓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二) 医学人文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人文是人类文化的核心,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目前,世界防疫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将面临长期常态化防控的挑战和巨大压力。同时,中国正向健康发展全面多方位深入。在新的形势下,医护人员建设队伍需要更高的要求,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既要有扎实丰富的医学知识和良好的业务水平,又要有更深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
三 伟大抗疫精神融入人文医学培养的策略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作为新时代医学生,要坚定理想,稳定心态,坚定信念,方能有所建树,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大有作为。伟大抗疫精神已融入我们伟大民族精神,成为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各高等医学院校应积极将其融入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医学素质中,使其成为医学生全面推进我国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 深入认识医学人文精神与伟大抗疫精神内涵
在2020年疫情初发之际,我们党高度重视,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践行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大国责任与担当。“非常时期,非常之事,非常应对”,即使受到经济等利益的诱惑,始终坚持将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42 000名医护人员竭尽全力救治患者,照顾每一位感染者,诊治每一位病人。全国人民同心协力,牢牢筑起防控疫情之桥。疫情防控胜利取得的果实是人民战争的必然胜利,是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指导思想的必然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医学高校必须从全、从深解读这一伟大精神,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让医学生体会伟大抗疫精神的丰富时代性与深刻内涵。医务人员要以维护人民健康为己任,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勇往直前,筑起常态化防控疫情的社会大防线,全面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确保宏伟目标成为美丽现实。
(二) 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医学人文素养内核之中
医学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要从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等方面传授给学生相关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内在精神素养的培养,让教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应以在医患沟通、临床实践等实际医疗活动中融入对医德医风、医学人文素养的认识为基点,培养医学生职业品格、责任担当及医患沟通技巧,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厚植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将伟大抗疫精神内化为自身价值观,外化为行动意识。
新冠感染疫情暴发以来,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冲在一线。给患者以家人般的温暖,给予其极大的人文关怀,成为患者的精神支柱。在这场伟大斗争实践——抗疫中,伟大抗疫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把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到特色鲜明的文化党团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程建设中去将是各大医学院校的工作方向,通过在线教育与线下组织相结合的多元方式,用抗击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身边抗疫典范的实际行动感召医学生,帮助医学生们将这一精神内化,进而逐步构成统一的态度体系,从而使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框架中深化对伟大抗疫精神所体现的人文素养的认识。
(三) 将伟大抗疫精神作为医疗实践外化人文医学素养自觉的行动指导
秉持伟大抗疫精神与培养医学人文素养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高等医学院校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让学生深刻把握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完成从理解精神到践行精神的高质量跃升。在医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各位老师要不断创新研发不同的教学方法,可采用角色扮演,即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简称SP)等方式,让医学生深入体会伟大抗疫精神中所展现出的医学人文素养的内涵。除此之外,在医学实验中,教师可以在实验结果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人性化地对待所用实验动物,在系统解剖、局部解剖、断层解剖过程中,开展致敬大体先生(无语良师)的人体解剖学人文关怀式,使医学人文教育得以生动践行。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医学生在关注患者疾病的同时,更要注重与患者本身深入沟通交流,密切关注患者心理,指导老师可通过示范模式完成对学生的人文培养。各医学高校可通过推进实践活动,让伟大抗疫精神逐步外化为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