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 苏坤 张苗苗

摘  要:新文科和课程思政是当前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推行的两项重要行动计划。基于这一背景,该文分析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其改革必要性,并进一步从财务会计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团队教师育人能力和完善考核评价等方面探讨课程思政改革策略,课程思政育人实践效果显著。

关键词:财务会计;新文科;课程思政;价值塑造;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6-0132-04

Abstract: The new liberal arts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are two important action plans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orm necess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reform strate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excav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enhancing team teachers' ability to educate people, and improving evaluation.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remarkable.

Keywords: financial accounting; new liberal art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value shaping; reform strategy

新文科已成为各国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和行动。2019年“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被教育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旨在全面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在新的历史进程中,如何讲好中国的“教育故事”,更好地解释中国教育问题的学理,为中国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提出新的方案,就显得特别重要。要真正做到体现中国特色,立足中国的立场,新文科建设必须与中国的教育实际和人才培养现状紧密结合。因此,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科具有时代的担当和使命,对人才培养和教育中的立德树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在新文科建设中,要做到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切实把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教师在培养人才和知识传授中,要紧密结合“教书”与“育人”,真正发挥教师作为“人类文明传承者”的职责,担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生命、塑造灵魂、塑造新人”的时代使命。由于专业课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追求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中,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育人无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孤岛化”“两张皮”等现象,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指明了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方向。专业课程思政化是一种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新型教学范式,旨在将思政价值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而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实现在教学中立德的目的。教育部在2020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标志着我国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同年11月,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新文科建设宣言》也明确指出,新文科新在“价值重塑”,要注重体现中国话语体系,弘扬知性美德和善意,揭示理性背后的正当性和正义性,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思想指引与价值选择,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

一  财务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其改革必要性

据统计,目前国内会计人才数量大约有2 000多万[1]。近年来,会计造假、虚开发票、挪用公款等不良现象层出不穷[2],会计行业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而会计作为商业通用的“语言”和一类特殊职业,承担了普遍的社会公共责任(为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报表这一“公共品”),职业道德和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通过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对财会类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对会计学专业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培养德才兼备高质量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是顺应会计专业发展的需要[3]。

目前会计学专业学生在价值塑造方面存在着如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  会计学专业学生缺乏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结合不够,价值塑造教育不符合新文科要求

传统的会计专业课教育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往往忽视其价值塑造功能的发挥,教师重点讲授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对于如何将财务会计的历史沿革、财务会计的职能目标、思想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宏观经济环境、中华传统文化及职业道德素养等思政元素融入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去,教师对此的意识比较薄弱。还有一小部分财务会计专业课教师并未透彻地学习思政课程的理论,其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引入思政元素的时机或者方式不当,加之其教学思路不够清晰,导致学生不能清楚地领悟到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想要传达的思政思想,而无法实现思政课程的立德树人目标。此外,部分教师对专业课程教学中无法全面地挖掘思政元素,导致教学中思政知识的碎片化现象[2],未能形成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不够。

(二)  会计学专业教师忽视教学过程中的思想道德引导,其思政育人能力急需提高

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不断提高其思政水平是当前课程思政教学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4]。第一,在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彻底,其主观意识较弱,认为思政育人属于思政课程的教学范围,因此其在思政改革中的表现较为消极。而这种消极的心态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导致学生也忽略了课程学习中的思政元素。第二,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并没有与现代化的网络技术紧密结合,例如课程教学中很少采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导致目前的教学方式以讲授法为主,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欠佳。此外,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讲解专业理论知识,致使教学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讲述思想政治教育[5]。

(三)  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考评体系不健全,缺乏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

从财务会计课程思政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会计职业道德素养的认可;另一方面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但目前对于课程思政的考评体系不完善,无论是从“学”的角度还是“教”的角度,其主要关注于专业知识的考核,而缺乏对思政课程方面的考量,进而导致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6]。在财务会计课程思政的考评中应全面考量所有的参与主体:对学生和教师的考评。但目前现有的课程思政考评主要围绕教师展开,而并未将对学生的考评纳入课程思政的考核范围。除此之外,目前围绕教师开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围绕督导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展开,而督导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从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专业知识的运用熟练程度、师生互动等角度展开,思政方面的内容并未成为督导的重点评价部分。在学校层面很少进行学科交叉交流,即在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时,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很少参与,导致实施的财务会计课程思政并未得到专业的指导,并且教师所开展的思政课程没有清晰的考评标准,最终导致教师在开展思政课程时的积极性不高。从学生方面来说,没有明确的考评体系来评价学生在课程思政中的学习效果,即教师在财务会计课程中传授的思政内容是否被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道德是否被影响?教师没有获得即时的正向反馈,会影响课程思政的授课效果,最终导致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目标难以实现。

(四)  学生对课程思政缺乏兴趣

现代化的科技以及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力图发挥自己的才能,强调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基于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目标,当代大学生依据所选择的专业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开展课外实践,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对于包含思政要素类课程,大学生先入为主地认为思政课程对于其日后的人生和职业规划没有任何帮助,而并未重视思政课程的学习,即使迫于学分的压力进行了学习,但思政课程并未实现其应有的立德树人的目的。基于上述现象,在专业课程中引入思政要素显得紧急且重要。通过在专业课程中引入思政要素,不断地塑造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帮助其在人生和职业规划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最为重要的核心课程,在新文科和课程思政背景下面临着急迫的改革需求。财务会计的专业性与实务操作性较强,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养。财务会计课程主体章节多为会计核算知识,很少涉及思政元素,从而出现头重脚轻,思政效果不理想的现象。作为会计学专业最为关键的核心专业课,财务会计课程整体思政元素体现不足,课程思政内容有待丰富。因此,为适应大学新文科建设,聚焦新文科背景下的“立德树人、价值塑造”的需求,很有必要结合财会类专业教学模式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以财务会计课程为核心的财会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进而扭转会计学专业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两张皮”的现象,促使会计专业课教师挑起“思政担”,进而有效地落实课程思政实践,也为经管类其他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二  财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素材是落实思政育人的根本载体和必要保障[4]。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和时代背景,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理念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深入挖掘财务会计各章节的思政教育重点和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授课内容中,丰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形成德智交叉育人的立体化教学体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1],会计职业道德中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尽职尽责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法治、爱国、敬业和诚信密切相关,进而积极引导学生在会计职业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为核心的理想信念,以社会责任感、实干精神、正确金钱观为核心的健康人格,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法治意识为核心的品德,以工匠精神、职业伦理道德与职场规范为核心的职业素养以及挫折教育等思政内容。此外,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讲授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前提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会计信息被世界所认同是企业“走出去”的基础和前提,明确了会计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会计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朱镕基同志曾指出,培养注册会计师,是千秋万代的事情,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基。将国家创新战略与会计相结合,通过讲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会计处理,深入挖掘“会计”为国家创新战略所做出的重要贡献。通过上述讲授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随着财务机器人、智能财务不断涌入眼帘,通过穿插前沿领域知识,引导学生关注会计创新、紧跟会计前沿,使学生意识到会计发展需要更多创新与融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强责任担当意识,树立会计战略思维能力。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深度融入思政元素,既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