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浸课堂 核心价值育新人
作者: 王慧 王悦尚 陈广艳 井文倩 关立增 王娟
摘 要: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是涉农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农科人才的根本需求。兽医药理学作为动物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不仅要完成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学生职业道德、民族情怀、爱国主义、文化自信、人格修养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思政教育,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一体化进行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该文通过梳理课程知识脉络,挖掘思政元素,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思政案例实施过程,达到思政育人目标,起到很好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效果,为农学类专业课程实施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兽医药理学;思政教学设计;思政元素挖掘;思政教学评价;涉农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6-0167-05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demand of agriculture-related majors to carry ou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cultivation and cultivate talents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who know and love agriculture. As the core course of animal medicine specialty, Veterinary Pharmacology should not only complete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realiz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in professional ethics, national feelings, patriotism, cultural confidence,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scientific spirit and other aspects by explor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urse, so as to realize a new situation of all-round education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By sorting out the course knowledge, excav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 and designing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content, this paper achieves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plays a good role in knowledge imparts,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value shaping, 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majors.
Keywords: Veterinary Pharmacology; desig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plo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eval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griculture-related majors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论述了课程育人的方向和重点,成为各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推动力[1]。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希望你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2-3]。2020年,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4]。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关键期,需要一大批具备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能力的“知农爱农”的新农科人才。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一体化,从而进行全方位育人,如此可以更好地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达成,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学农爱农、知农兴农”的新局面。
欧洲国家根据本国实际凝练出“尊重人的尊严、自由、民主、平等、法制及人权”,并将其贯穿于高等教育始终。日本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协作意识及感恩思想。因此,思政育人已成为国内外高校育人的主要途径。
为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2018年山东省发布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现代高效农业专项规划(2018—2022年)》,对加快实现农业由传统产业到高质高效产业转变提出了新目标,对新农科建设提出了新挑战,也对新时期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目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已在部分高校开展,积累了有价值、可推广的经验,本文以农学类专业课程兽医药理学为载体,结合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职业道德、价值观等方面的正确引导,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于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 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
兽医药理学是涉农高校动物医学、动物药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课程开设在大二上学期,对于四年制动物医学本科教学而言,学生处于刚接触兽医专业知识的起步阶段,对动物疾病诊疗及临床药物使用等专业知识兴趣强烈,是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最佳时期。
兽医药理学课程不仅涉及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更与职业规范、人格修养、民族情怀、爱国主义及文化自信等多个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相关[5]。兽医药理学涉及的细菌耐药性、兽药残留、动物性食品安全和新兽药开发等内容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课程团队通过深度挖掘,在已有思政元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开发,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与思政课程形成育人合力。
二 兽医药理学实施思政育人教学设计思路
(一) 教学目标
兽医药理学教学的知识及能力目标是了解药物的发现与药理学的发展简史,熟悉新药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过程,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规律及药物效应动力学的概念;掌握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内脏系统、调节新陈代谢的药物、抗组胺药物和解热镇痛抗炎药物、特效解毒药物、生物制品及诊断试剂的代表药物、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系统掌握抗微生物药物、消毒防腐药、抗寄生虫药中所涉及的代表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耐药性;能够通过相关检索工具、网站、药店考察等方式,了解最新上市的兽医临床常用药物及药理作用;能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设计新药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药理学评价等。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减少细菌耐药性、兽药残留,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等意识;具有良好的人格修养和职业素养,具有民族情怀、爱国主义及文化自信;树立动物、人类、环境相统一的绿色发展新理念。
(二) 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陈华栋等[6]关于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设计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的研究,以及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4],结合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建立与课程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目标相吻合的教学大纲,结合课程教学特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重构教学内容(图1)。
面向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开设的兽医药理学,包括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计中,在兽药残留、兽医药理学发展简史、镇痛药、平喘药、抗微生物药物、药物效应动力学、消毒防腐药和新药研究与开发等章节挖掘思政元素,建立思政案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职业素养、文化自信、科学精神和环保意识等;实验教学中,挖掘每个实验项目蕴含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素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 梳理知识脉络,挖掘思政元素,构建思政案例
(一) 梳理课程知识脉络
将《兽医药理学》第四版(陈杖榴、曾振灵主编)作为课程教材,包括绪论、总论、各论三部分共15章内容。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过程及逻辑思维能力,将教材原有15章节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兽药、兽医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发展简史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兽医药理学;第二部分总论,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让学生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有充分了解;第三部分各论,包括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的代表药物的临床应用、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以及抗微生物、消毒防腐、抗寄生虫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使学生掌握各系统临床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等;第四部分拓展,加入临床使用效果比较好的新兽药研发过程,使同学们在掌握基本药理学知识的同时,了解学科前沿,提高课程的高阶性。
(二) 挖掘思政元素,构建思政案例
课程思政内生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合理使用兽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应用型兽医人才为目标,挖掘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形成职业素养、社会责任、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正确三观取向的思政育人案例,将思政育人目标融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为一体的课程培养目标,见表1。
四 兽医药理学课程思政实施过程
兽医药理学在思政教学实施中,以“思想-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培养为目标,通过挖掘课程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借助国家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思政工作室、校内外实践基地等教学平台,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实施、课后巩固,建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反馈”四位一体的思政育人实施路径,具体如图2所示。
五 思政教学效果评价
(一) 课程考核评价
兽医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主要通过课程考核评价载体及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课下作业、课程实验、课程期末考试和毕业论文选题等。
1 课下作业
理论教学中涉及思政教学内容,通过课下作业完成情况,反馈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思政题目包括:①面对兽药残留及细菌耐药性给动物、人类及环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该怎么做?②我国中兽药研究新进展及发展前景?③假如你是一位猪场厂长,在面临大批猪发生非洲猪瘟的情况下,你选择无害化处理,还是隐瞒事实,尽快出售回本?④假如你是一名兽药销售人员,在得知本厂畅销的某种饲料添加剂中添加了违禁兽药后,你是选择继续销售还是上报主管部门?⑤通过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故事,你认为作为一名科学研究人员应具备的品质应该有哪些?通过学生完成情况,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以及职业道德、民族情怀、文化自信和科学精神。
2 课程实验
实验教学中,针对不同实验项目特点融入元素,通过实验操作、团队协作、课后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考察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结果发现,实施思政教学改革后,小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同学间互帮互助现象更为凸显,具备较强的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实验效率及正确率明显提高,学生获得感增强,学习积极主动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