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基于需求导向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作者: 苟露峰 杨思维

数智时代基于需求导向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0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省属理工科院校经管类硕士研究生学术激情培养研究”(SDYJG21130);青岛理工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OBE理念下基于CIPP+CDIO模式的新商科学业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F2023-035);青岛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计划项目“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Y042023-007)

第一作者简介:苟露峰(1986-),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价值评估,会计理论与政策。

*通信作者:杨思维(1986-),男,汉族,安徽蚌埠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政策、产业组织与管理。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19.003

摘  要:数智时代对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新的要求。会计人才培养的数智赋能方式应适应新时代的职业发展需求,实现数字技术与传统学科、专业学科的结合。因此,在会计专业数智赋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上,高校应当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重塑会计专业的知识体系,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职业素养,便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会计职业需求。该文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课程体系改革、科研意识导入、教学团队培育和实践平台搭建等方面,探讨数智时代需求导向型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数智时代;职业需求;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创新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9-0009-04

Abstract: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is how to train high-quality talents to meet the professional needs of the society. This is reflected in the training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which is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Therefore, when carrying out accounting teach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dhere to the needs of social occupation as the orientation, and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on the basis of improving studen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level, so that students can adapt to the talent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ent accounting industry. In this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goal innovation,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scientific research consciousness introduction, teaching team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the innovation path of vocational demand-oriented accounting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improvement is discussed.

Keywords: number intelligence; career needs; accounting talent;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novate

目前,智能化数字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是推动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会计因其规范性强和标准化程度高的职业特征,极易被智能机器替代。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着结构性就业矛盾和摩擦性就业矛盾。大学生就业难,既是社会问题,也是教育问题[1]。从目前情况来看,本科会计毕业生一般需要在参加工作若干年后才能完全胜任企业的会计岗位工作,这与企业希望“零距离”对接岗位还有较大的差距[2-3]。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着在校教育与社会职业需求脱节、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质量与劳动力市场严重不匹配的矛盾,导致会计毕业生从理论到实务还存在“硬过渡”或“过渡不足”的情况,会计职业技能培养薄弱,职业素质不高,就业力偏低,在劳动力市场中没有竞争优势,由此形成了招聘单位“用工荒”和大学毕业生“回炉”职校并存的尴尬境地。

数智时代要求会计人才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从低端会计向高端会计转型、从服务单位内部向服务国家社会发展转型[4]。用人单位出于节约成本和降低风险的考虑,设置的很多岗位都要求应聘者具有符合岗位要求的工作经验,这就迫使高校承担起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职业岗前培训工作,把用人单位的岗前培训“前移”到学校。高等教育承担着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突出“满足社会职业需求”的思想[5-6]。鉴于此,开设会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应将“职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导向和目标,进行会计教学课堂改革,实现学生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高效转化,降低用人单位岗前培训的时间成本,培养出应用型会计人才,从而实现会计人才“毕业即上岗”,提高高等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   数智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必要性

针对会计专业传统人才培养落后于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高校应立足数智时代,探讨会计专业数智赋能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符合职业需求、多学科知识结构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围绕区域经济会计专业发展需要,积极推动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科研范式的改革创新,促进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深层次融合发展,改变高校传统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探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

二是有利于专业建设的重塑。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重塑会计专业的知识体系,以适应数智时代会计领域的新变革。立足会计学科迅速发展的实际,制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创新课程体系,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强调过程学习参与的重要性,积极思考促使学生提高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掌握与会计有关的跨领域专业知识及数智会计处理能力,如大数据分析、AI人工智能、ChatGPT等数智技术。

三是有利于课程思政的实现。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上,注重研究和设计适用于数智环境和信息技术发展下会计学科的新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对政治认知、家国情怀、人文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等教育的供给,从提升素质基础、夯实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等方面强化人才培养,培育出知识更渊博、专业更复合、职业技能更扎实的创新型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亟需的会计人才。

二  数智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求

会计及其相关的教育如何应对新时代挑战,需要明确会计职业内涵的转变,并充分认识与此密切相关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在对会计专业自身及其外部职业环境的共同理解之上分析寻找会计职业及其教育的发展新方向[7-8]。指导思想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持续更新人才培养目标

为应对日益复杂的新经济环境,数智环境对于会计专业人才所需技能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更加注重会计人才的职业知识储备和道德素养能力,亟需培养出满足职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  不断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会计专业人才的课程设置和知识体系应紧跟时代步伐,以便更好地满足会计岗位需求,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数智背景下使会计信息得到更加精准、高效的分析和处理。

(三)  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精神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有助于其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提前获得岗位竞争优势。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挖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培养终身学习意识,掌握新科技和新方法进行会计数据的处理和挖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信息。

(四)  组建专业教学团队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进多种教学资源,培养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教师通过参加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专家培训、到企业实地训练等校外实践教育,不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积极改革以理论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培养对接社会岗位需求的高质量会计人才。

(五)  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和对接机制

社会岗位需求对高校人才培养起着“风向标”的作用,通过搭建社会岗位实践平台,了解社会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等实际需求,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特点和要求,把校内外资源整合到对接课程体系中,为学生提供职业岗位能力实践和训练的平台。

需求导向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及解决方法见表1。

三  数智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一)  明晰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长远发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数智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全面综合考虑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会计职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岗位需要,熟悉区域关联产业发展及会计人才需求情况,洞悉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细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不同行业职业需求,实现学生“毕业即上岗”,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产品服务、商业模式、会计实务的创新,亦为技术赋能会计变革提供可能[9]。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改革过程中,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将“数智环境”“岗位需求”“智能财务”“业财融合”和“高质量发展”等新理念加入其中,弥补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足,使培养出的会计人才适用能力更强、专业知识更广、职业技能更宽厚。

(二)  创新课程体系设置

一是在教学内容上,要促进课程思政和课程实践有机衔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10]。积极开展课程研发,不断更新课程内容设置,立足财务实践性目标,积极整合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使得学生能够得到更全面系统的教育。同时,丰富课程的文化、历史内容,激发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家国情怀。

二是在教学方法上,统筹综合讲授法、讨论法、演绎法、实验法和案例导入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利用前沿教学技术手段,打造多层次学习平台,理论教学与智能财务紧密联系,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构建全方位教学平台,促进专业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优化信息化教与学环境建设,积极拓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改革,推广线上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数智技术与职业建设有机结合,构建高水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在专业设置上,结合关联产业需求,构建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地,建立会计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真账真做,开展企业代理记账、办税、年检等,实现校内综合实训系统化和全真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