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教育体系建设:大学生示范性学习平台研究与实践
作者: 齐新宇 张镇 魏金丽 杨金顺 陈秀锋
基金项目:2021年度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与研究面上项目“基于‘课程思政内涵矩阵解构平台’的‘复制-黏贴式’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研究”(FS2021-02);2022年青岛理工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研究面上项目“面向专业认证的示范性学习平台研究与实践”(W2022-061);青岛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产出育人”驱动下的工科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及优化》为例”(Y032022-003)
第一作者简介:齐新宇(1969-),男,满族,辽宁兴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19.005
摘 要:教学过程中发现,后进学生的多门课程的考核成绩是不理想的,这种状态会一直持续,难以突破。为了扭转这种状态,使其掌握学习要领,明确完成学习成果应达到的目标,提高成绩和能力水平,从而提高学生个体和整体水平,分析榜样教育机制、学习样板资源现状、网络技术资源的可行性,提出构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示范性学习平台,将优秀的学生作品呈现在平台上,供学生参考,并在后续的学习中超越之。探究学习平台的运作机制、学习样板的制作,以及伦理和网络技术实现等问题。在该校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上,初步构建为交通工程专业学生使用的示范性学习平台,通过一年多的试验运行,取得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榜样教育;学习平台;运作机制;课程思政;辅助教学;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9-0017-04
Abstract: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it was found that the assessment scores of multiple courses for underperforming students were not ideal, and this state would persist and be difficult to break through. In order to reverse this situation,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learning essentials, clarify the goals that should be achieved, improve their grades and ability levels, and thus improve whole students score leve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exemplary education, current situation of learning model resources, and the feasibility of network technology resources. It is proposed to construct an auxiliary teaching method - a demonstrative learning platform(DLP) on which excellent student works are presented for all students to reference and surpass. Some questions are explored, such as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the learning platform, the production of learning templates, as well as ethical and network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etc. On our school's Fanya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a preliminary DLP has been constructed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to use and it has produced positive effects after more than a year of operation.
Keywords: role model education; learning platform; operation mechanism;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ssistance teaching; exploration
多年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后进学生的学习会持续状态低迷,难以扭转和提高。这部分学生拉低了总体成绩水平,使得教育效果难以普遍提高。“以学生为中心”是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之一,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标准的教育,都应该得到能力提升。尽管专业总体的毕业要求能够达成,但是由于后进生的存在,教育的结果还远离我们的初衷。
后进学生的大学生活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他们不知道完美的“答案”是什么样的,甚至没有见过完美答案。
然而每年大量的优秀学生完成的优秀作品,却被“束之高阁”了,后进生难有机会接触和参阅。这些优秀的作品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是后进生参考的样板,学习、效仿和迅速提升的阶梯,也是优秀学生超越的标杆。
一 研究的目标及初步实践与研究存在问题
(一) 研究的目标
建立“示范性学习平台”,目的就是要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将学生优秀的学习成果和优秀学生成长经历、经验等,向全体学生开放。
这些作品作为后进学生学习的标杆范本,使他们清楚应该达到的高度,找到差距,明白还应该怎么样突破;优秀学生则可以超越这些标杆。“来自榜样的影响”,可以提高所有学生的素质,从而提高本专业、本学院乃至全校学生的教育质量。
(二) 初步实践与研究存在问题
“持续改进”是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要求专业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模式和手段。青岛理工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基于泛雅教学平台,初步构建了“示范性学习平台”。学习平台的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比如,平台的管理与运作机制问题,样本的选择、制作与更新问题,后续课程教学与样本的衔接或对标问题,等等。
二 国内外实践与研究现状
(一) 榜样教育方式研究
榜样示范教育作为一种传统德育模式,广泛应用于高校思政工作中,但青年学生的反应说明了榜样形象呆板或过于完美,榜样教育内容单一或超现实,榜样教育方式被动或陈旧,消解了榜样学习的积极性和认同感,难以与青年学生在心理上达到一致[1]。
新媒体为大学生榜样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新媒体有利于扩充大学生榜样教育的主体,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扩展榜样教育的阵地,丰富榜样教育的素材,创新榜样教育的方法,增强榜样教育的实效性[2]。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同样可以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相融合,以塑造学生积极进取精神[3]。
全息媒体将信息以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等全感官的形态呈现出来,深刻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大学生追求创新,喜欢新颖、有创意的信息传播方式,对新技术的接受度较高。充分利用全息媒体开展大学生榜样教育,以多种形式传递榜样信息,有利于降低榜样教育的说教感,为“老内容”赋上“新活力”[4]。
(二) 榜样教育在专业教育实践中的现状
线下的学生的优秀作品展,是诸多大学的教育手段之一。线下展示,可以有经验交流会、橱窗展示等形式。在清华大学校史馆里有“院士林”“清华英烈碑”,也展出了包括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学习工作的情况汇报、朱镕基同志在校期间的实验报告等[5]。西南交通大学校史馆还保留1910年前后学生的毕业论文,林同炎等校友用英文写作打字机打印的本科生纸质毕业论文[6],令当今在校生观后感到震撼。这既是人文情怀,又是很好的教育素材,激励后人奋发图强。
单纯的线下作业、作品展示、模范人物介绍,缺少时空灵活性、内容丰富性和多方位的可交互性。引入网络教学平台和工具,创新教学模式,泛雅教学平台“学习通”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7]。
网络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对自己有影响的榜样的相关信息;网络的榜样教育越灵活,大学生对榜样对象的选择范围就越大,受时间、地点的局限性就越小,大学生选择信息的自主性越容易突显[8]。
但是,以“大学生、榜样、教育”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查询到2 220篇文献,诸多研究关注榜样教育的形式、作用与方法等,并主要侧重在思政建设方面,较少有专业教育方面的具体研究。
三 示范性学习平台研究内容
(一) 建立示范性学习平台的定位与功能规划
示范性学习平台的目标是,向学生提供历年来学生完成的各种优秀成果,作为其学习和超越的标杆样板。特别是那些传统教学模式中成绩较低的普通学生,能够明白课程学习应该达到的高度(标准),不再盲目摸索,少走弯路,少做或不做无用功,能够迅速地、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提高学习成绩。
面向学生,学生可以阅读样板、阅读考核标准、提出疑问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查询、下载所需的文件,并以适当的方式阅读。通过思考、比对、加工,可以形成自己新的作品,从而提高其专业业务能力。
面向教师,教师可以统计分析、发现需求和师生交互;选择、修订、制作并上传榜样作品,维护平台系统的运行。平台的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
(二) 平台示范的内容
示范性学习平台,以历届学生完成的优秀作品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学习后能够完成作品,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而是应传递深刻的内在含义,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实践是明确思政教学目标,从知识体系中挖掘思政教育内涵,将提炼出的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中[9]。思政教育成果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中。将这些具有良好思政元素和成果的样板展示,就是对这些后进的学生的良好的教育。比如,示范性学习平台中展示优秀的讨论课教学视频,学生不仅会学到专业技术能力,也会学到团队合作精神、个体担当品质等。
丰富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平台不仅仅用于展示优秀学生作品,还用于学习方法交流。将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成长进步的历程分享到线上,并长期保留,可供学生无限次学习参考和体会。专业理论与技术不断发展与创新,经验不断累积,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更需要研究方法的发展和进步,学生就有机会自觉地站到“巨人的肩膀上”,探究和成长。
正确的表达方法。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参与社会竞争、服务社会的不可或缺的能力。日常的言语活动中,口语交际占到语言交际的75%[10]。表达方法主要体现在口语中,也就是体现在讨论、演出、演讲和面试等活动中。表达方法还体现在作业、试卷、报告等文字、图表多种形式中。学生向样板学习,不仅仅学习、体会和突破成果本身,更要学习作品的表达方法。
专业学习的突破方向。学生作品总是不断地拓展方向,并不断迭代提升。特别是专业技术发展,影响学生成果总量分布。比如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题目,以往集中在道路规划建设方向,近年来集中在城市道路管控方向。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智慧交通必将成为专业发展方向,也将是学生重点研讨突破的方向。那么,在样板选择中,也应给予关注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