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23年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 张胜 李国栋 张亮 何叶

2003—2023年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研究现状与展望0

基金项目:湖南城市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土木与水利专业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无编号);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OBE教学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HNJG-2022-0997);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基于产教融合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XSP24YBC588)

第一作者简介:张胜(1984-),男,汉族,湖南安化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19.018

摘  要: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对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该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03—2023年中国知网发布的192篇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深入探讨该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目前的核心热点包括科研创新、工程实践、国际视野和跨学科培养等方面。此外,还强调作者间交流协作的重要性,并提出持续优化培养方法,特别是在扩大研究团队规模和促进跨地域合作方面的迫切需求,从而为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策略的优化提供指导。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土木工程专业;CiteSpace软件;研究进展与热点;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9-0070-05

Abstract: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industry. This research utilized CiteSpace software to visually analyze 192 documents on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published by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from 2003 to 2023. Through an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is field, the current core focuses are identified as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engineering practic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and interdisciplinary training. In addition, this stud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among document authors and proposes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training methods, especially the urgent need to expand the research team size and promote cross-regional cooperation, thereby providing guidance for optimizing the training strategy of postgraduates in civil engineering.

Keywords: postgraduate training; civil engineering; CiteSpace software; research hotspot; visual analysis

在全球化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与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国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对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培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其也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动力。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生教育的作用在土木工程领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关乎高层次人才的培育,更是推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这一关键领域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引擎。然而,当前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培养目标的模糊、课程体系的不足、培养模式的单一,以及产学研用之间的脱节[2-3]。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全面发展,也阻碍了土木工程行业对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满足。为了深入剖析这些挑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3—2023年中国知网收录的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可视化分析。通过构建知识图谱,本文旨在全面揭示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以及作者间的交流合作状况,从而为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进步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引。

一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  研究方法

采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作为主要的文献分析工具[4]。借助该软件的图形展示和谱系分析双重功能,力求揭示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领域中的知识网络、结构互动、交叉演化等多维度关系。通过合作网络分析、共词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将从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深入剖析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演进路径。

(二)  数据来源

数据源于中国知网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通过高级检索功能,围绕“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或“土木工程研究生教育”或“土木工程研究生课程”等主题词进行了系统收集,时间跨度覆盖2003—2023年。初步检索获得248篇文献,经过筛选,并排除了不相关的文献,最终确定了192篇文献作为本文的数据基础。

二  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

(一)  文献发表分析

对2003—2023年间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相关的192篇文献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分析,并据此绘制了年度发表趋势图(图1)。

分析表明,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领域的文献发表趋势与国家建设需求及政策导向紧密相连。在初始阶段(2003—2012年),该领域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少,年均不足1篇,这反映了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研究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然而,随着2013—2018年间的快速发展,文献发表数量显著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房建项目的热潮及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面的不断加强。随后的短暂下降与恢复期(2019—2021年)可能与国内基础设施项目的逐步完成以及社会全面步入小康阶段有关,这一时期,高校对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逐渐趋向成熟。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提出,文献数量再次呈现上升趋势。该规划强调高效、稳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高校对现有培养体系进行深度改进,加快构建产教融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并积极探索新途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  文献作者分析

表1展示了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领域的文献作者与发文量的对应关系。通过对192篇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文献进行了定量分析,共识别出125名作者。其中,刘晶磊和朱丽华以各自4篇文献的发表数量位居首位。为了更精确地界定核心作者群体的范围,借助普赖斯定律的关系式来进行计算。具体的计算公式为[3]

Nmin=0.749 ,

式中:Nmin和Nmax分别为核心作者群体中文献发表数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将Nmax=4代入上述关系式,可以得到Nmin=1.498。经统计,共有50名核心作者发表了2篇以上的文献,他们合计发表了117篇文献,占比高达60.9%,超过了普赖斯定律的理论值50%。这一数据表明,在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领域内,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科研团队。

为了进一步探究作者间的合作网络结构与特点,本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数据集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设定每年为独立的时间切片,选取合作作者作为节点类型,成功绘制了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领域的知识图谱(图2)。该图谱展示了领域内的合作网络结构,共识别出275个节点(代表作者)以及269条连线(代表作者间的合作关系)。图谱中,朱丽华、毛小勇、刘元雪、赵军和谢翡等为核心人物,围绕他们形成了五个主要的研究团队。然而,图谱显示大多数合作仅限于三至四人之间,大规模的跨团队合作相对较少。这表明在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领域,高校内部作者间的合作较为频繁,但跨高校、跨团队的合作仍有待加强。

三  研究生培养热点分析

(一)  研究基础分析

在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领域,关键词的选择对于解析核心议题和成果至关重要,有助于学术成果的有效传播和交流。通过利用CiteSpace等学术分析工具,对2003—2023年间相关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进行了共现分析,进而生成了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图3)。

分析显示,“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等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突显了这些主题在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教学改革”“工程教育”“校企合作”等关键词与核心主题紧密相关,表明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理念在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领域得到不断探讨和实践。

中心度作为评估网络节点重要性和信息传递影响力的指标,对于理解整体网络结构和信息流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表2的数据,“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工程教育”“培养方案”等关键词的中心度均超过0.1,表明这些主题在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并对该领域的知识结构和学术交流产生显著影响。

(二)  研究热点分析

运用CiteSpace的高级功能,对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领域的学术主题及其演变进行了深入探索。为了全面展示该学术领域在不同时间段的研究特性与主要关注点,本文集成了关键词的出现频次、中心性及其突现性等指标。通过将相关文献资料导入CiteSpace并应用其聚类分析工具,成功构建了反映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主题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图4)。

图谱清晰地展示了关键词的聚类分布状况。尽管CiteSpace在识别研究热点时,对于低频次具有高学术价值的主题有一定局限性,但本文通过综合运用聚类图谱和广泛的文献审查,仍然成功地提炼出了以下四个核心研究热点。

1  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对于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的未来中坚力量,研究生在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和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成为了国家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在土木工程领域,培养具备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实验技能和学术交流能力的研究生,不仅对国家创新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也能显著提升个人的学术造诣和职业竞争力。学术界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学者[5-6]通过实地考察和对国家发展需求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建议,为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论支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