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文旅背景下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 刘晓杰 余艳
基金项目:广东省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特色项目“数智文旅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CXTD027);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粤港澳数字文旅研究基地阶段性成果(2023WZJD019)
第一作者简介:刘晓杰(1974-),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二级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职业教育。
*通信作者:余艳(1981-),女,汉族,四川富顺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旅游职业教育。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19.019
摘 要:旅游行业走向文旅融合、数字化和智慧化。基于徐国庆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和技术知识开发模型,旅游管理专业以职业能力为逻辑起点和重要依据,调研文旅项目(产品)策划、文旅项目(企业)运营管理、文旅市场营销三大就业领域及其目标岗位、解析目标岗位职业能力,确定高素质复合型文旅人才的培养目标,建构“强文化、重数字”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课程;旅游管理;职业教育;数智文旅;粤港澳大湾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9-0074-05
Abstract: The tourism industry is moving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digitalization and wisdom. Based on Xu Guoqing's competency-based curriculum model and technical knowledge development model, in the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we tak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and important basis. We investigate the three employment fields of cultural tourism project (product) planning, cultural tourism project (enterpris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cultural tourism marketing and their target positions, analyz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the target positions, and determin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high-quality and complex cultural tourism talents. Construct a curriculum system of "strong culture, heavy numbers".
Keywords: courses; tourism manage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digital cultural tourism;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旅游管理专业对接现代服务业的旅游业,2018年,《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同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成立文化和旅游部。旅游业正式走向跨界融合发展。一是文旅融合发展,以及“旅游+”新业态的发展;二是向数字化和智慧化发展。
一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逻辑
我国职业教育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专业培养的职业能力是教学的出发点,而职业能力来自对接产业的岗位。按照徐国庆[1]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学生通过学习完成岗位任务所要运用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做事的能力,即岗位的胜任能力。项目课程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应看作对接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本位课程的一种体现形式。当职业院校课程结构改革取得突破后,课程改革就应快速进入课程内容建设阶段。
(一) 课程体系开发的维度
从课程体系开发的维度来看,徐国庆[2]提出了技术知识开发模型。技术知识开发包括三个维度:需求维度、结构维度、载体维度。需求维度解决哪里需要技术知识的问题,结构维度解决需要什么样的技术知识的问题,载体维度解决哪里能够获得技术知识的问题。从需求维度看,旅游管理专业从文旅项目(产品)策划、文旅项目(企业)运营管理、文旅市场营销三个生命周期开发工作领域和工作模块;从层级维度看,包括以上三个模块的实践技能、描述性知识以及技术理论;从知识载体来看,包括文旅产品、从业者、服务标准或技术标准及相关学科。
(二) 课程体系开发的过程
从课程体系开发过程来看,以文旅行业职业能力为逻辑起点和重要依据,首先调研文旅行业就业领域及其目标岗位,解析目标岗位职业能力,再确定培养目标,建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如图1所示[3]。
二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按照旅行社、景区人才需求,设置培养导游、计调、门店销售、景区讲解员和景区管理员等岗位的课程。目前来看,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还没有实现文旅产业需求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有效对接。行业发展的需求与院校人才培养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一) 现有课程体系未紧密对接数智文旅产业
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未能解决重构课程体系的问题。一是聚焦某门课程的研究,如某校导游业务课程改革[4];二是在特定视角或理论下的课程改革思考。两类研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改革以及教学方法改革,对于充实和优化课程起到一定的作用。后者如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构建策略研究[5]、高职扩招视域下“三融合”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6]、基于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7]、国际化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以万礼豪程CLE课程为例[8]、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9]。
(二) 现有课程体系研究未构建具体内容
数智文旅背景下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研究,成果较少。从中国知网的文献来看,张鹏[10]、杜文静[11]认为,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还没有实现文旅需求与培养方案的有效对接。文旅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应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文化底蕴以及胜任新岗位的新知识、新素质、新能力。陈胜花[12]强调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要体现信息化技术。以上这些文献,指明了数智文旅背景下课程内容的改革方向,但课程的具体内容、课程的载体、课程的结构、课程设计基于的理论没有涉及。智慧文旅时代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审视与重构[13],这篇文献从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两方面研究课程改革,既强调在智慧文旅背景下课程内容的重构,又强调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课程。但课程内容仅是指明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智慧化、数字化、文化化的的改革方向,缺乏具体的构建方法。
数智文旅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拓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来支撑,而目前人才短缺的情况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三 基于数智文旅背景构建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一) 调研就业领域——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项目组分别于2021年9—10月、2022年10—11月、2023年4—11月开展了三次铺开式专业调研。2023年4—11月,与广东职教桥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调研分析文旅产业人才供需现状。
针对文旅融合、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旅游新业态新岗位,调研广州长隆集团、广州携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等62家旅游企业,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5所高校,广东省旅行社行业协会等2家行业协会,跟踪分析660名毕业生及其职业生涯发展,对25个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
1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缺口持续扩大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研数据,当前我国旅游人才一是适应现代旅游业创新发展的人才相对短缺,服务现代旅游更高阶的定制化、小众化、深度游的旅游企业的人才短缺;二是战略性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紧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同时,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广泛应用,旅游新业态、新技术不断产生。旅游行业走向“旅游+”和“+旅游”的多元新业态。“文创+旅游”“博物馆+旅游”“体育+旅游”,甚至更多业态融合,“音乐+乡村+旅游”等新旅游业态,形成新的文化旅游产业链,如图2所示。
2 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发展需要高层次旅游复合型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2020)明确指出,建成国际有影响力的人文湾区和休闲湾区。广东是我国第一旅游大省,旅游人次、旅游收入等指标均居于全国首位,旅游人才需求量极大。广州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区域,“十四五”规划定位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业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品质化和智慧化趋势,这需要高层次的旅游复合型人才支持。
广东职教桥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调研数据显示,高职专科人才的培养集中在文化旅游产业链的中下游,如导游、旅行社计调、门店销售和景区服务人员等。产业链上游旅游规划、文旅项目策划、旅游定制,以及下游的旅游电子商务类人员、旅游大数据分析师等人才紧缺。旅游规划、项目策划、企业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文化素养、信息化素养的养成,文旅项目的策划、运营及创新能力,学历要求相对较高。见表1。
从调研数据来看,数智文旅背景下,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面向文旅项目(产品)策划、文旅项目(企业)运营与管理、文旅产品营销三大领域。
(二) 调研目标岗位及核心能力
1 目标岗位
比较教育部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旅游管理专业职教专科职业面向文旅产业的中下游,如导游、计调、景区讲解员和销售等,本科层次则拓展到产业链上游,主要聚焦文旅项目策划、旅游定制师、旅游规划和文案策划,中游主要聚焦文旅项目运营、旅行社经理、景区主管、电商平台经理、领队和文博讲解员,下游主要针对终端消费者聚焦文旅产品营销,尤其是数字化营销,比如旅游大数据分析师、旅游市场分析师、新媒体运营专员等。
2 核心职业能力
每个岗位都有必备的职业能力,即多个维度的技术知识。数智文旅背景下,行业的主要岗位发生变化,如文旅项目(产品)策划、运营及数字化营销这些岗位需求量增大,相应的职业能力要求发生变化。详见表2。
(三) 确定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1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国际视野,掌握较为系统的基础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旅游策划、旅游营销、旅游企业运营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面向地方旅行社、景区、旅游目的地及文旅企业运营管理、策划营销等技术领域,能够从事文旅项目(产品)策划、文旅企业(项目)运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信息技术应用等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