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
作者: 沈美华
基金项目:2022年度常州大学优质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核心课程群建设”(常大研[2022]9号)
作者简介:沈美华(1977-),女,汉族,江苏苏州人,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有机化学和药物合成。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19.020
摘 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药学专业学位教育强调实践性和职业性,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研究生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鉴于目前药学专业学位课程案例库建设严重不足的问题,为更好地实施案例教学,常州大学药学院开展研究生课程案例库的建设与实践。该文描述现代分析技术与实践课程案例库建设的三个阶段,依次为广泛收集案例、深度加工案例、科学编排案例,最终案例库以教材形式呈现。案例教材的应用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期为药学专业学位其他课程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建设;药学专业;案例教学;案例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9-0079-05
Abstract: The aim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high-level applied professionals.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in pharmacy emphasizes practicality and professionalism, and case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In view of the serious shortage of case database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courses in pharmacy, in order to implement case teaching more effectively, School of Pharmacy of Changzhou University has carried out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case library for graduate cours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ree stages of the case library construction for Modern Analytical Technology and Practice, which are extensive collection of cases, deep processing of cases, scientific arrangement of cases, and finally the case library is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textbooks. The application practice of case textbook has achieved good teaching effect,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experience for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pharmacy.
Key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pharmacy; case teaching; case library construction
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十四五”期间,高层次人才成为关乎国家核心竞争力和民族命运的核心要素,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要契合国家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1]。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我国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2014年12月5日,《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提出[3],进一步明确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指出要“高度重视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课程学习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要求“立足研究生能力培养和长远发展加强课程建设”。
案例教学法首创于哈佛大学法学院,随着不断的研究与发展,其科学性和优点已得到教育界的认同[4]。教育部多次提出加强研究生案例教学。早在2009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创新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和“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5]。2015年5月《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指出“培养单位要根据培养目标及教指委制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明确案例教学的具体要求,规范案例教学程序,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强化案例教学效果”[6]。目前案例教学法已成为我国高校研究生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常州大学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2021年,为贯彻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落实《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2021—2025年)实施方案》,常州大学出台了《常州大学优质研究生课程建设实施办法(试行)》文件,大力推动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的建设,积极打造优质研究生课程。
一 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
药学专业学位旨在培养面向药物技术转化、生产、流通、使用和监管等职业领域,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较好掌握药学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7]。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对医药相关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然而我国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起步较晚,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方面仍处在探索阶段,部分药学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学位硕士教育同质化较为严重[8]。如何在药学专业学位教育中突出知识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以更好地满足医药职业领域的需求,开展药学专业学位课程建设和改革,更好地发挥课程的基础性作用尤为必要。
案例教学以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为基础,由教师引导,以问题为起点,以学生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师生互动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9]。案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研究生参与实践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升研究生灵活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促进研究生进行应用创新,从而改善课程教学效果。可见,相比传统高校课堂以教师为主角的教学形式,案例教学是解决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的重要手段,与新时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所要求的教育目标更加吻合[10]。案例教学离不开案例库的建设,案例库建设是规范案例开发和案例教学的理论工具[11]。然而,我国专业学位案例库发展不均衡,经济、教育、管理类的案例数量庞大,案例库建设较多,而其他专业学位案例库建设仍在探索中。截至目前,关于药学专业学位课程案例库建设的报道仅有少数几篇文献,如桂林医学院药理学的案例库建设及应用[12],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药学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案例库的设计[13]。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搜索“药学”关键词,仅有四篇案例,更多的课程案例库设计与建设有待进一步开发与实践。
二 现代分析技术与实践课程案例库建设与实践
常州大学于2017年获批药学专业硕士点,并于2018年开始招生。2019级药学专硕培养方案增加了专业课程现代分析技术与应用,后改为现代分析技术与实践。笔者近年来一直承担现代分析技术与实践的课程教学,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能力,本课程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并探索与实践案例库的建设。
(一) 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现代分析技术依赖现代化仪器,代表性的有质谱、紫外、红外和核磁四大光谱仪器。光谱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具有微量、快速、灵敏和准确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石油化工、生物化学和药物化学等相关领域。现代分析技术与实践课程共32学时,围绕四大光谱展开教学,具体包括质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和二维谱。每一种光谱的教学内容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仪器基本知识;第二部分是实验测定技术、谱图分析、化合物结构推导。第一部分重理论,第二部分重实践,两部分内容紧密有机结合。多谱综合解析是现代分析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实际科学研究和生产中,单独使用一种光谱分析方法都有一定局限性,综合多种光谱图才能成为结构鉴定的有力工具。本课程以王鹏等[14]主编的《有机波谱》为主要参考教材,同时参考薛松[15]编著的《有机结构分析(修订版)》、宁永成[16]编著的《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第四版)》及Philip等[17]编著的《Organic Structrue Analysis》等。
通过现代分析技术与实践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质谱、紫外、红外和核磁四大光谱仪器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四大光谱的用途;使学生能够在后期科研实践中,针对不同化合物类型选择合适的仪器分析手段,并能够通过解析化合物谱图推导化合物结构;同时使学生对当今世界各类分析仪器及分析方法和发展趋势有一些初步了解,能够主动学习最新的现代分析技术。
(二) 课程案例库建设
1 广泛收集案例,建立原始素材库
现代分析技术与实践课程2022年之前的案例素材主要来源于授课教师自身所在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从团队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中挑选结构上具有代表性的有机化合物,收集该化合物的质谱、紫外、红外和核磁谱图,建立了基本的第一手素材库。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起,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面,并使学生提前深入了解即将加入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工作涉及的现代分析仪器和技术,在完成绪论教学之后即布置案例写作的作业,案例作业提纲和对应要求见表1,要求学生在多谱综合解析教学之前提交。学生提交的案例作业尽管撰写比较粗糙,但作业的主要内容构成了案例库的第二手素材。
2 深度加工案例,形成关键资源库
第一手素材和第二手素材内容丰富,但并不能全部用于教学。授课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整理并加工素材。如教师的第一手素材,选取的化合物高分辨质谱不纯,主峰不是目标分子,则不适合作为教学资源;有的红外谱图基线严重不平则摒弃,还有的核磁共振氢谱裂分很不理想同样摒弃。另外,为了增加案例的生动性、趣味性、启发性,教师需要挖掘案例背后的小故事。比如涉及的研究生最开始做出了错误的结构判断,后来通过核磁共振碳谱纠正了实验结果;又比如某化合物的构型无法确定,化合物又是油状物,学生如何开展结构衍生变成固体,最终培养出单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获得单晶结构从而确定了构型。来源于学生作业的第二手素材,更需要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挑选一部分结构表征充分、谱图清晰明了的案例,并与学生不断交流,确认效果好的案例,剔除效果不好的案例。通过以上整理和加工,并经过几轮课堂教学检验与修正,形成可用于教学的案例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