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英语学习特点研究
作者: 孙婷婷 李沐忻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研项目“《虚拟仿真实训》课程体系建设”(204202003/20400);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环保微博研究的批评话语分析视角”(15WYC081);2023年度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专项课题“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英国ESL教材编写理念研究”(ZGWYJCYJ2023ZZ2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基于人工智能的地学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建设”(2652022205);中国地质大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项目“虚拟仿真交互英语”(HHSKC202202);中国地质大学党建项目“多模态视域下虚拟仿真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308104002);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学习投入理论的混合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英语学习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X202311415143)
第一作者简介:孙婷婷(1980-),女,汉族,吉林辽源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翻译、文学、教育学等。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19.029
摘 要:该研究基于学习投入理论,采用定量、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理工类高校的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大三学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英语学习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灵活性是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英语学习最显著的特点;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众多,如网络设备的稳定性、学习节奏、学习内容等,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研究最后,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大学英语;理工类大学;学习投入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9-0120-06
Abstract: This thesis takes the freshman and juniors' English learning of non-English major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s as an example, throug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based on engagement theory, exploring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t is found that flexibility is the most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 of the English learning under the blended teaching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While there are many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the stability of network equipment, learning rhythm, learningcontent,etc.The primary influencing factor is the students' satisfaction. In the end, some suggestions are given for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Keywords: online & offline teaching; blended teaching; College Englis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s; engagement theory
英语是一门大量学生学习的公共大学生基础课程,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1]。本研究以理工类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例,探讨学生在混合教学模式下的学习特点和影响因素,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进提供一些建议。
一 文献综述
(一) 关于学习投入理论的前期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习投入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关注的焦点。在美国,许多著名的教育学者都提出了他们自己的学习投入理论。例如,阿斯汀的学习投入理论同时强调了学习投入的“质”与“量”;芬恩认为学习投入是行为投入和情感投入的结合,作为学校经验长期积累的产物和学业成就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历程;康奈尔的自我系统理论结合社会背景、自我需求、学生投入和学习结果的关系,解释了个体能够持续地投入学习活动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可以发现,国外学习投入的研究是深入、全面的,已经建立了一些系统的理论模型,但并不统一。
国内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对影响学习投入的某个或某些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发现了一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例如,赵明仁讨论了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投入与学生感受与学习成绩的关系;陈国海研究了学校心理氛围和中学生学习投入的关系;雷石海分析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张娜从班级和学校层面探讨了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学校因素。然而,缺乏来自各层面,特别是家庭和社会层面的全面实证研究;缺少影响因素与学习投入中的行为、情感、认知投入的关系研究;缺乏对残障儿童、留守儿童、学困学生等特殊群体的研究;特别是缺乏和具体学科相结合,以具体学科为背景的研究。以上都需要更多的学者根据国情对理论和实证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 关于混合教学的前期研究
Margaret Driscol所提出的混合式教学,将视频、文本、链接等多种学习资源,线上线下等多种学习环境进行混合,从而发挥线下课堂教学和网上平台教学的优势,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学习的效果,这种教学将多种计算机技术融入其中,将线上平台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将线下的面授与线上的学习相结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2]。Bonks教授认为,作为一个专业概念,混合式教学是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混合,围绕“混合不同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展开。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是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建真实的学习环境[3]。
2003年,祝智庭等[4]在《远程教育中的混合学习》中首次指出了混合式学习的内涵,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在适当时间内,利用适当的学习技术取得最优化学习效果的方式。2004年,何克抗[5]教授对 E-learning 的概念进行了新的阐述,认为 E-learning 是传统教学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将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实现。2009年,黄荣怀等[6]概括出混合式学习的本质,进而论述了混合式学习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理,构建了混合式学习课程的设计理论和混合式活动与资源的设计模型。2018年,冯晓英等提出了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并对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了策略和评价方法。2019年,赵炬明[8]论述了混合式教学的学习环境设计的三个阶段,提出将真实世界引进教学的自然真实世界视角和运用技术手段创造学习环境的技术支持学习环境视角。2020年,刘徽等[9]提出混合式教学设计要有逆向思维,需要对线上和线下教学进行整体统筹。
二 理论框架方法论
(一) 学习投入定义
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获取、掌握和思考知识点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一种具有教育性目标的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在投入时间和精力后能够获得成功的经验及成果,而对学校来说,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师资、物品和环境,也能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虽然学习过程的结果本质上取决于学生的努力程度,但深入研究学生的投入程度有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并通过个别指导和教学进度规划,做好局部和整体的教学工作,有效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
(二) 学习投入影响因素
从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来看,也就是从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来看,可以分为三类:个体因素、学校环境因素、社会支持因素。目前,国内学者对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不多,而且研究成果较为零散,没有系统化,主要还是从心理学和社会学两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近年来,随着线下课堂学习与在线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教学越来越普遍,许多学者讨论了混合教学模式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以及学生在混合教学模式下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
三 方法论
(一) 定性研究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方法这一定性研究法。基于本文拟讨论的主要问题和重要理论——混合教学和学习投入理论,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和阅读,并对相应的概念进行总结,以上举措对本文提供了有益的研究支持。
(二) 定量研究
本研究还采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即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可以更准确地提取出混合教学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是目前定量研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数据收集方式,具有易操作、高效率等优点。本文根据研究主题对大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以此来获取理工类大学大一、大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混合教学模式下英语学习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
四 讨论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通过线上调查开展,本次调查共发放线上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9份。同时为保证回收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根据调查对象的问卷回答时长,将填写时间小于60秒的样本数据进行剔除,同时删除漏填、多填的样本数据,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8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67%。
本文运用SPSS 23对问卷数据进行描述、相关和回归统计分析。
(一) 大学生人口数据分析
根据表1对大学生的基本信息情况进行统计,可以看出本次调查对象中男性有166人(占比57.84%),女性有121人(占比42.16%),男女比例差距接近;从年级分布看,大一学生有159人(占比55.40%),大三学生有128人(占比44.60%),因大三学生正在忙于升学事宜,故参加人数相较于大一学生会少一些。
表1 人口统计学特征因素概况
根据表2结果显示,被调查大学生中,28人未参加或者通过相关考试,有259人已过四级,有96人已过六级,有31人雅思6分及以上/托福80分及以上。大一同学大部分已参加四级考试,大三同学大部分已参加六级考试。由此可知,整体上看,被调查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比较高。
表2 被调查者英语水平
(二) 被调查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偏好
根据表3对大学生平时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处理方式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大学生中绝大部分(135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会选择和同学交流讨论,其次(83人)是马上在网上搜索,再其次是自己思考(36人)和询问老师(31人)。可以看出,现阶段,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已经有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网上,只需要动一动手指头,答案在数秒之间就能呈现,这样的便利使得很多同学忽视了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长期以往,可能会造成思维上的惰性。不过从中也能发现一些积极的现象,绝大部分同学选择和同学交流讨论或询问老师。由此可见,线上学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协作。综上所述,混合教学与互联网紧密相连,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便利性。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学生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快地获得学习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学生可能会放弃思考,直接寻找答案。因此,在混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家长和学生自己都需要更加警惕,不要过于依赖互联网,而忽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表3 在线上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处理方式
根据表4对大学生在线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干扰因素调查结果可知,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有223人曾经遇到过网络卡顿、37人因为身边突发情况而受到干扰。结果表明,网络教学中最困难的问题是网络系统和设备的不完善所造成的学习干扰。因此,由于网络设备的故障、学习环境的不当等因素,可能会对混合教学造成一定程度的不便。并且正是由于混合教学的空间灵活性,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环境的随意性。随意的学习环境可能会有许多干扰因素,如噪音,这可能会干扰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这些不便可能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降低注意力,或漏听重要的知识点,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混合式教学质量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