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品牌创建的全流程模型探索

作者: 靳祥鹏 庞伟 陈泽曼

高校党建品牌创建的全流程模型探索0

基金项目:广东省党的建设研究会2022年度自选课题“推进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化研究”(无编号);中山大学2022年度党建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品牌理论视角下的党建品牌全流程构建模式”(无编号)

第一作者简介:靳祥鹏(1979-),男,汉族,山东菏泽人,博士,副教授,党委书记。研究方向为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

*通信作者:庞伟(1993-),男,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团委书记。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22.044

摘  要:创建党建品牌是高校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的重要抓手。在品牌理论视角下,党建品牌的创建是系统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分阶段逐步推进。高校党建品牌创建全流程模型从品牌战略、品牌组合、品牌资产、品牌管理和品牌关系五大阶段入手,层层递进。首先,挖掘专业特色,结合育人目标形成宏观品牌;其次,通过横向和纵向联动,完善品牌体系;再次,通过线上线下协同宣传,增强品牌效应;从次,通过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作用,扩大品牌影响;最后,通过加强考核,提高品牌质量。通过阶段性的精准施策,最终形成兼具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品牌体系。

关键词:高校党建;党建品牌;全流程;品牌理论;品牌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2-0180-04

Abstract: Creating party building brand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university Party organizations to enhance their organizational strength, and an important grasp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party building work and business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rand theory, the creation of Party building brand is a systematic and long-term process, which needs to be promoted gradually in stages. The whole process model of Party building brand cre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arts from five stages: brand strategy, brand portfolio, brand assets, brand management and brand relationship, and progresses step by step. Firstly, it taps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s a macro brand combined with the goal of educating people; after that, it improves the brand system throug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linkage; then it enhances the brand effect through online and offline collaborative publicity; it expands the brand influence by playing the role of branch fighting fortress and Party members' pioneer; finally, it improves the brand quality by strengthening the assessment. Through phased and precise policies, a brand system with both influence and reputation will eventually be formed.

Keywords: Party building in higher education; Party building brand; the whole process; brand theory; brand effect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2021年4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强调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的重要作用。高校肩负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需要相融相促,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高校党建的战斗堡垒,重任在肩,需要探索如何提升组织力,使组织发挥政治、教育、服务功能,凝聚党员力量,建设组织阵地。

面对提升组织力的重要命题,众多党组织以创建党建品牌的方式激发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党建品牌一方面反映了组织的特色亮点和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推动党员强化信念与提升站位,为组织凝心聚力提供支持。但在实际运用中,党建品牌的创建却并非一蹴而就,存在着理念淡薄、价值偏低、推广力弱和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党建品牌的创建急需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品牌建设落实落地。

回溯至党建品牌创建的本源,党建品牌的创建在借鉴企业品牌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了党建工作的特点。创建机制更为复合深层,需要以科学理论为基础,对实际情况充分调研后设计方案。与企业品牌建设的目的不同,党建品牌的创建目标是突出党组织的工作特色,凝聚党员队伍,并作为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相融相促的重要抓手。因此,党建品牌需要自成体系,并且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度。应以系统性、全局性的视角,在宏观层面提高站位,提高对创建高质量党建品牌的重视程度;在微观层面注重细节,精细打磨每一个创建环节,从设计思路、完善方案、执行运营和更新反馈等流程,全方位把握品牌建设的实效。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管理学中的品牌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基层党建工作经验,设计品牌创建的全流程模式。全流程模式充分规划了品牌从战略定位到体系完善的建设过程,也构建了增强品牌效应、扩大品牌影响、加强质量管理的清晰路径。以模型为基础,以实践案例进一步丰富内容,形成兼具共性和个性的品牌创建方案,为高校科学有效开展党建品牌建设提供参考。

一  文献回顾

前人的文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部分学者主要关注建设路径。郭济汀[1]认为高校党建品牌的建设必须围绕三条原则,即围绕发展、彰显特色和把握规律,关注价值、文化和个性,建设路径主要为强化品牌意识、明确品牌定位、实施项目运作和塑造品牌形象。孔川[2]将经济学中的品牌理论融入党建品牌建设过程中,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认为高校党建品牌创建可以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高校应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品牌建设措施。杨尧均等[3]认为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应以协同化的思维推进建设,构建“党建+N”的模式,培育新路径和新品牌,通过夯实协同机制、创新资源活力和量化考核体系,增强品牌的影响力。郭灼[4]以校园文化为党建品牌建设的新载体,通过传承创新校园文化,发挥文化的思想引领作用,与基层党建工作融合。

而部分学者则主要关注党建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刘树鑫等[5]认为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面临内外部上的问题,内部存在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问题,外部存在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方凤玲等[6]认为目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在独特性、持续性、价值性和标识性上还存在提升空间,应当立足专业、着眼长远、围绕使命、打造特色。

前人的研究大多从高校实践的角度总结经验,鲜少从品牌理论的视角出发,探索如何将品牌理论运用于品牌创建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实践路径。本文将以品牌理论为核心,构建品牌建设全流程模型,在时间维度上,覆盖品牌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全过程;在空间维度上,涵盖品牌规划体系、传播体系、资产体系和管理体系等,进一步丰富现有研究。

二  理论模型

(一)  理论来源

1931年,麦克尔·罗伊提出品牌经理制,将“品牌”的概念和建设内容具象化。此后的品牌理论历经了古典品牌理论、现代品牌理论和当代品牌理论三大进程,不断深化研究。卢泰宏等[7]对西方品牌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详细梳理,阐明品牌创建在各个阶段的不同主题。根据卢泰宏等[7-8]的研究,品牌理论的演进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品牌识别、品牌战略、品牌资产、品牌管理和品牌关系。五大阶段的研究分别就品牌建设中的不同重点进行分析,使得品牌从单一到多元,从基础规划到体系联动。本文结合五大阶段的理论,设计了品牌创建全流程模型,为党组织创建特色鲜明、辐射范围广的品牌体系提供思路。

(二)  模型概述

如图1所示,在第一阶段品牌识别中,重点关注品牌定位、品牌内涵和品牌元素,确立整体品牌规划。高校基层党组织应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品牌定位,围绕定位挖掘内涵。品牌内涵应以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为导向,体现党建工作对业务工作的引领作用。品牌元素应挖掘学校方针和学科专业特色,体现品牌的独特性。

在第二阶段品牌战略中,在整体品牌之下打造多个子品牌,形成完整的品牌体系,实现从“品牌”到“品牌化”的跨越。子品牌可以通过品牌组合水平联动,也可以通过品牌层级垂直联动。子品牌根据品牌的供需两方特点,根据组织工作性质和受众特点,分层分类进行设计。品牌数量的增加不仅可以提升供给方的影响力,也可以更全面地覆盖需求方。

在第三阶段品牌资产中,针对宏观品牌和子品牌进一步提升价值链。党建品牌资产体现在认知度和影响力,需要通过线上线下传播渠道协同提升。线上可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宣传活动风采,建立师生对品牌的认知和联想;线下通过文化建设将品牌活动融入师生生活,促进师生对品牌活动的了解和认可。

在第四阶段品牌管理中,通过延伸和强化品牌,突出党建工作在学院全盘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在党员发展及教育管理上设计层层递进的培养活动,快速培养红色有生力量。在学院工作模块上发挥教师、行政、学生党支部党员在工作岗位上的示范引领作用,联动教学科研系统、行政管理系统和学生工作系统,提升工作效能,凝聚群众力量。

在第五阶段品牌关系中,以质量管理确保品牌活动执行有力。品牌关系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受众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因此维护品牌关系的关键在于提高品牌质量。品牌的维护需要明确领导班子和负责人的责任清单,构建指标清晰的品牌专属评估体系,落实活动长期跟踪反馈并动态调整,强化活动绩效考核体系,不断提升活动质量,强化品牌效应。

图1  党建品牌创建全流程模型

三  实践方案

本节将以笔者所在单位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实践案例为例,分析党建品牌创建全流程模型如何应用于院系实际工作中。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致力于培养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高级人才,研究国家急需的自主产权的高性能芯片,确立了“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强应用”的人才培养定位。学院学科建设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培养爱国爱党、铸芯报国的人才,对党建和业务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院自建院伊始,便以党建品牌创建全流程模型为理论基础,全力构建“红色微电”品牌体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